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2Z4231) 作品数:14 被引量:664 H指数:11 相关作者: 陈素英 张喜英 裴冬 胡春胜 孙宏勇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不同供水条件下冬小麦冠气温差、叶片水势和水分亏缺指数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25 2005年 为了给以作物高效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对不同供水条件下冬小麦冠层温度进行了多年田间观测,模拟了以土壤水分条件为主导的冠气温差、叶水势、水分亏缺指数等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影响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冬小麦各生育阶段不同供水处理冠层温度(T c)受土壤水分影响明显,处理间冠气温差(ΔT)差异极显著。叶水势(LW P)与ΔT、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 S I)相关显著。LW P=-1.8M Pa,CW S I=0.40是指示冬小麦发生水分胁迫的关键性指标。综合各指标,为了达到节水目的,使ΔT维持在0^-4℃,可获得冬小麦产量最优值,此时冬小麦灌溉量下限应使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58.7%。 陈四龙 张喜英 陈素英 孙宏勇 裴冬关键词:冬小麦 冠气温差 水分胁迫指数 叶水势 玉米秸秆覆盖对麦田土壤温度和土壤蒸发的影响 被引量:203 2005年 研究了秸秆覆盖下的麦田土壤温度和土壤蒸发的动态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覆盖冬小麦田后,日最高地温比对照低,日最低地温比对照高,日振幅减小,温度变化较对照平缓;冬季具有提高土壤温度的作用,春季则有降低地温的作用.少覆盖处理冬季0~10 cm地温3年平均提高0.3℃/d,春季降低0.42℃/d;多覆盖处理冬季0~10 cm地温3年平均提高0.58℃/d,春季降低0.65℃/d;秸秆覆盖后有效地抑制了土壤蒸发,冬小麦生育期内,少覆盖处理比对照平均减少了21%,多覆盖减少了40.4%.覆盖处理春季的低温效应,推迟生育期3~7 d,加上后期的干热风,造成覆盖处理的冬小麦非正常成熟,影响了冬小麦的产量,少覆盖平均减产4.1%,多覆盖平均减产10.4%. 陈素英 张喜英 裴冬 孙宏勇关键词:秸秆覆盖 土壤温度 土壤蒸发 县域精准种植运行系统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7 2004年 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和精准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县为区域尺度来探讨精准农业的基础体系和运行系统是比较适宜的。设计县域精准农业的基本运行系统,并在栾城县实施,建立县域精准种植观测网,分析农户单元的土壤性状及产量空间变异特征,提出县域网络服务平台的基本框架和建立网站指导县域的精准种植实施。 程一松 胡春胜 陈素英 雷玉平 李红军关键词:精准农业 运行系统 观测网 网络平台 不同供水条件对冬小麦根系分布、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42 2006年 通过中科院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3种不同降水年型的田间灌水试验,研究了不同供水条件对冬小麦根系分布、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华北地区冬小麦建立优化灌溉制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达到节水增产目的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80cm以上土层,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根长密度星指数下降;综合分析根系对不同土层的水分吸收、作物耗水组成及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总耗水的关系,提出华北地区冬小麦最佳灌水方式是:丰水年灌0水、平水年灌1水(拔节水)、枯水年灌2水(拔节水和抽穗水),次灌水量60~75mm,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益。 王淑芬 张喜英 裴冬关键词:根系分布 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麦 玉米整秸覆盖地小麦免耕播种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2005年 在玉米整秸覆盖条件下,在玉米行间免耕播种小麦是中国北方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小麦免耕播种的一种全新方法。介绍了玉米整秸覆盖地小麦全免耕播种技术、所需机具、作业工艺、技术要点及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及配套机具能够保证小麦免耕播种、施肥的农艺技术要求,且具有蓄水保墒效果;作业收费较传统的作业方式降低50%左右。具有省工、省力、省时、省钱、节能、增产、增收之功效;配套机具充分利用了农村小型拖拉机保有量多的特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胡春胜 陈素英 赵四申 张西群关键词:玉米秸秆 小麦 免耕播种 玉米整秸覆盖地小麦免耕播种工艺及配套机具 被引量:7 2006年 提出了适合我国北方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玉米整秸覆盖、小麦免耕播种的一种新的作业工艺,并设计了相应的玉米秸秆梳压机、小麦免耕播种机。试验表明,该机组各项作业指标均达到现代农艺技术要求。配套机具充分利用了农村小型拖拉机保有量多的特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张西群 胡春胜 陈素英 赵四申关键词:免耕播种 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棵间蒸发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9 2006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华北平原的山前平原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田间水分变化规律及对产量的影响,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在节水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田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是显著的:传统深耕(CT),旋耕(RT),全免耕(NT),秸秆粉碎免耕(SNT)四种耕作方式对棵间蒸发的影响显著;秸秆覆盖免耕对抑制小麦棵间蒸发效果明显,其日蒸发强度仅为传统耕作的59%和旋耕的74%。耕作方式对土壤蓄水的作用差异主要发生在作物生育前期,对于不同土层主要影响耕层50 cm深的土壤剖面。免耕条件下冬小麦植株高度降低,生物量增加,但产量偏低;而深耕和旋耕的田间植株密度高,最终产量也最高。从水分利用效率综合考虑,旋耕是比较理想的耕作方式。 陈四龙 陈素英 孙宏勇 张喜英 裴冬关键词:耕作方式 棵间蒸发 冬小麦 节水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2005年 冬小麦在不同的水分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利用CI110植物冠层结构分析仪研究在不同时期的水分胁迫条件下,冬小麦的冠层结构形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进行水分胁迫的处理在冠层光分布中有明显的差异,干旱处理和水分胁迫的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小于其它处理,消光系数、叶倾角、散射辐射的穿透系数和直接辐射的穿透系数则大于其它处理;随着时间的变化,冬小麦冠层内的光分布参数在不同水分处理间的差异变的越来越小;光合特性也有明显的差异,干旱处理和水分胁迫处理的光合特性明显低于其它处理的水平;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处理对植株叶片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植株的中部。 孙宏勇 张喜英 陈素英 陈四龙 孙振山关键词:光合特性 冠层结构 冬小麦 水分胁迫条件 冠层光分布 叶倾角 喷灌条件下不同灌水处理冬小麦的叶水势特征 被引量:15 2005年 在喷灌区一季冬小麦的试验表明,冬小麦叶水势值在各生育期每天的1400左右发生明显变化;从生育期看,返青期叶水势低谷值出现较晚,持续时间短且恢复较快;孕穗和开花期低谷出现有提前和持续时间延长趋势;叶水势不完全随生育进程与土壤水分同步变化,原因为同一时期内土壤水分是造成叶水势差异的主导因素,但同时外界条件的变化也对叶水势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前期叶水势在黎明前和中午都与浅层土壤水分关系密切;到开花和灌浆期叶水势则变为只在中午与浅层土壤水分关系密切,黎明前更多依赖深层土壤水分状况,表现为与深层土壤水分关系密切。喷灌条件下,当返青后灌水量超过150mm时,灌水量对叶水势的影响减小。 高鹭 胡春胜 陈素英关键词:喷灌 冬小麦 叶水势 土壤含水量 喷灌条件下冬小麦冠层温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2005年 研究了喷灌条件下冬小麦冠层温度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及其随作物生长发育期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在喷灌条件下,冠层温度的变化规律同普通灌溉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当灌水量达一定程度后,冠层温度不再下降,反而呈现上升趋势;土壤水分对冠层温度的影响程度相对减小,不为主要决定因子;对于冬小麦,当灌溉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而不利于冬小麦的生长,水分利用效率也下降,在灌足底墒水和返青、拔节期均灌溉的情况下,小麦生长期间每次灌水量不宜过大,以每次灌水量不超过300m3/hm2为宜。 高鹭 陈素英 胡春胜关键词:冠层温度 冬小麦 喷灌 灌水量 灌溉量 作物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