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无)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朱承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胡适与辛亥革命的延续——兼论知识分子与社会革命被引量:2
- 2011年
- 辛亥革命爆发时,胡适远在美国,对武昌首义的反应比较平淡。但在新文化运动中登上中国现代思想文化舞台后的胡适,则对辛亥革命做出了十分积极的肯定,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一切改革的肇始。而他本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表现,也正是对辛亥革命精神的一种延续。在这个意义上,胡适和陈独秀等发动的"文学革命"以及胡适所从事的文化启蒙工作,也是一种真正的"社会革命"。当然,这种"革命"的表现形式是渐进的、温和的,这也体现了辛亥之后中国知识分子试图以文化启蒙以及社会改良的方式来推进中国变革的尝试。
- 朱承
- 关键词:辛亥革命知识分子社会革命
- 儒家的“如何是好”——以孟子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 2010年
- 在涉及"如何是好"的选择问题上,儒家学说呈现出复杂而多维的特质。以孟子为例,孟子在讨论义利抉择问题时,"义"既是目的,但同时也是实现长远功利的手段;孟子看重情境对于选择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出儒家的实用理性;在面对选择时,孟子既有"舍生取义"式的坚定,也有"死,伤勇"式的灵活。基于对道德标准的多样性理解,或由于语境的差异,孟子的选择理论在表达过程中同时还蕴含着一定的危机。
- 朱承
- 关键词:仁义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