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00019)
- 作品数:6 被引量:58H指数:6
- 相关作者:石雷李东张开梅刘燕刘保东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普通针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采用混合土培养普通针毛蕨(Macrothelypteris torresiana (Gaud.) Ching)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褐色,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播种3d左右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槲蕨型。播种7d左右发育为片状体,丝状体与片状体两阶段的界限不明显。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均可产生毛状体。播种21d左右发育形成幼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播种35d左右开始有性器官出现,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个细胞组成,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组成,4~5层细胞高。原叶体受精后1个月内即可观察到从原叶体上生成的幼胚。
- 张开梅石雷李东
- 关键词: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
- 江南星蕨配子体形态发育的研究被引量:17
- 2004年
- 用无机培养基和土壤培养基分别培养江南星蕨(Microsoriumfortunei(Moore)Ching)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黄色,赤道面观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外壁具刺状纹饰。接种后7~12d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槲蕨型。接种后25d左右发育为片状体,片状体形成顶端细胞的时间较晚,有的甚至不形成。无机培养基培养的原叶体常在基部发生营养繁殖。毛状体出现在片状体形成之后,数量丰富,多为单细胞,分布于原叶体背腹面及边缘。接种后60d左右发育形成幼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接种后80d左右开始有性器官出现,精子器的出现较颈卵器早10d左右。颈卵器成熟后,颈部常向原叶体基部倾斜或弯曲。
- 徐艳石雷刘燕刘保东李东
- 关键词:接种后体形形态发育配子体原叶体孢子萌发
- 三角鳞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被引量:18
- 2005年
- 采用混合土培养三角鳞毛蕨(Dryopterissubtriangularis)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深褐色,赤道面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播种1周左右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三叉蕨型。播种2周左右发育为片状体。播种4周左右发育形成幼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原叶体边缘及腹面均可产生毛状体,数量丰富,为单细胞。播种6周左右开始有性器官出现,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细胞组成,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组成,3~5层细胞高。原叶体受精后1个月内即可观察到从原叶体上生成的幼胚。
- 张开梅石雷张宪春
- 关键词: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
- 乌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5年
- 采用混合土培养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黑褐色,赤道面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播种1周左右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叉蕨型。丝状体5-10细胞时开始发育为片状体。播种2周后发育形成幼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原叶体边缘及表面均可产生毛状体,数量丰富,为单细胞。播种后1个月左右开始有颈卵器出现,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组成,3-5层细胞高。精子器产生时间较颈卵器早10d左右,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细胞组成。精卵受精后2周左右即可观察到从原叶体上生成的幼胚。
- 张开梅石雷李东
- 关键词:蕨类植物乌毛蕨配子体发育
- 江南星蕨配子体发育的初步研究
- 本文首次报道了江南星蕨Micosoium fortunei(Moore)Ching配子体发育的特征。江南星蕨属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附生,多年生中型草本,植株高30至100 cm。常用于园林观赏,是一种著名...
- 郑慧卿石雷刘保东
- 文献传递
- 阔鳞瘤蕨(水龙骨科)配子体形态发育的研究被引量:21
- 2005年
- 利用光学显微镜详细观察记录了阔鳞瘤蕨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及幼孢子体形成的整个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 :成熟孢子黄色 ,极面观椭圆形 ,赤道面观肾形 ,近极单裂缝 ,表面具大小不一的球形颗粒。接种后 6~ 8d孢子萌发 ,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 ,形成 3~ 7个细胞的丝状体。原叶体发育为槲蕨型 ,接种后 30d左右进入片状体阶段 ,毛状体出现在片状体形成之后 ,幼原叶体短舌状 ,成熟原叶体心脏形。精子器在接种后 60d左右开始产生 ,颈卵器在精子器发生后 1 0d左右形成 ,每个原叶体上只能形成一个受精卵。
- 徐艳石雷刘保东刘燕李东
- 关键词:水龙骨科配子体形态发育孢子萌发蕨类植物
- 剑叶凤尾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被引量:18
- 2005年
- 剑叶凤尾蕨(Pterisensiformis)是凤尾蕨科(Pteridaceae)凤尾蕨属(Pteris)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但是,目前对其繁殖过程还缺乏了解,限制了剑叶凤尾蕨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报道了成功地采用混合土培养剑叶凤尾蕨的孢子,并系统地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剑叶凤尾蕨的孢子呈褐色,赤道面观豆形,极面观三角形,单裂缝。播种1周左右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水蕨型。播种3周左右发育为片状体。幼原叶体不对称,成熟原叶体裸露,无毛状体,呈心脏形。播种5周左右开始有性器官出现,精子器由3细胞组成,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组成,4层细胞高。原叶体受精后1个月内即可观察到从原叶体上生成的幼胚。该研究为园艺学研究提供了用孢子人工繁殖剑叶凤尾蕨的方法,也为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蕨类植物系统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 张开梅石雷李东
- 关键词: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剑叶细胞组成原叶体草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