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3213040501)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李轶南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美国德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艺术
  • 2篇研究方法
  • 2篇文化
  • 1篇当代艺术
  • 1篇艺术设计
  • 1篇艺术史
  • 1篇艺术史观
  • 1篇艺术研究
  • 1篇影视
  • 1篇影视艺术
  • 1篇蕴涵
  • 1篇中国当代艺术
  • 1篇中国古琴
  • 1篇设计史
  • 1篇史学
  • 1篇史学思想
  • 1篇数字化
  • 1篇情感
  • 1篇温克尔曼
  • 1篇文化观

机构

  • 7篇东南大学
  • 1篇美国德州大学

作者

  • 7篇李轶南

传媒

  • 2篇文艺争鸣
  • 2篇艺术百家
  • 2篇艺术学界
  • 1篇国际学术动态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文化视野下的艺术史观:温克尔曼史学思想探微被引量:3
2013年
温克尔曼是18世纪古代希腊艺术史研究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艺术史理论体系综合体现了德国民族当时的社会倾向和理想。他的史学思想博大精深,主要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在文化视野下对艺术史进行综合研究的有机整体观;其二,运用了艺术史研究新方法,即引入比较研究法、实物考古学方法和风格学方法;其三,体现了优美流畅的撰述方式。他找寻到合理有效的新方法,能够驾驭表面上杂乱无章、纷繁复杂的史料,并对之进行整理、综合、评价与建构,从而为其后的艺术史研究开辟出一条新路。重温温克尔曼的史学思想,对今日的艺术史研究仍富有重要启发意义。
李轶南
关键词:文化视野艺术史观温克尔曼研究方法
《园冶》蕴涵的设计伦理学思想被引量:2
2011年
《园冶》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论述造园艺术的专书,它不仅总结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的设计实践经验,而且蕴涵了丰富的设计伦理学思想。它对设计伦理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重视设计师的综合素养和关注设计的伦理学需求。鉴于《园冶》对设计伦理研究的综合性特点,它对今日的设计研究仍富有重要启发意义。
李轶南
关键词:《园冶》
中国古琴设计思想探析:以《琴史》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琴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琴史专著[1],它不仅记录、总结了我国的琴史资料,而且蕴藏了丰富的古琴设计经验和设计思想。它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反映了阴阳五行观念、道德隐喻与礼仪特征;采用了取象比类的设计方法表述社会文化和观念形态;选材、装饰和形制皆法自然物象,善于提炼,精于取舍。反思中国古琴设计中映射的关于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有益思想,对今日的设计研究仍富有重要启发意义。
李轶南
关键词:设计史艺术设计文化观念
后技术时代的艺术
2011年
2010年5月27—30日,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上海大学影视艺术与技术学院、美国德州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院(University of Texasat Dallas,School of Arts and Humanities,USA)联合主办的“后技术时代的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Arts in the Age of Post—technology”)在南京东南大学成功召开。
李轶南
关键词:DALLASARTS影视艺术
数字化时代设计创新之维
2010年
数字化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延伸了设计艺术的原有边界,丰富和拓展了设计艺术生产的手段和方法,使设计既"无限可能"又"无处不在",使用者获取信息、进行欣赏和审美的方式也实现了多元化。不论设计如何推陈出新,设计作品包含的人文精神和情感性观照不能缺失。客观、理性地审视数字化时代的设计创新之维:从文化维度、修辞维度和游戏维度进行探索,有助于为方兴未艾的当代设计创新提供一个参照。
李轶南
关键词:数字化
互动、表演与情感被引量:1
2013年
观众通常把情感反应视为他们的艺术经验,特别是通俗艺术经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情感反应主要是基于观众对艺术作品中富有条理因素的观察。例如:在视觉艺术中,这些因素主要体现为图像。叙事性的视觉艺术作品,例如电影,通过呈现观众能观察到的图像,运用三种框架来阐释他们的理解而使之成为富有意义的观察。一幅图像可以被视为一个指代的对象、自身的代表或者现实的某个方面。传统的艺术作品邀请作为观者角色的观众观察图像,观众的情感反应基于他们的观察;相反,互动艺术作品邀请观众以互动者身份表演,因而与作品的原创者一起合作创作了作品。因此,传统的艺术作品引起情感反应基于观众对艺术家作品的观察,互动艺术作品产生情感反应基于观众观察自身参与到与作品互动过程的表演行为。
李轶南
关键词:互动表演情感
中国当代艺术的形状——解读李倍雷、赫云《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2012年
李倍雷、赫云的新著《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是作者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现状思考的结晶。论著力求通过驰骋中西、古今的艺术视域解读中国当代艺术的真相,无论是从研究的方法论层面,还是在艺术如何构筑中国当代人文理想、重建批判精神、构建富有审美意义的中国当代艺术方面,都独出机杼,另辟新境,给予我们丰富的启示。
李轶南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方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