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YY114)

作品数:35 被引量:317H指数:10
相关作者:卢卫中李克彭芳秦洪武孙伟更多>>
相关机构: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威海)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4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隐喻
  • 9篇英汉
  • 8篇转喻
  • 7篇语言
  • 5篇修辞
  • 5篇象似性
  • 5篇理据
  • 5篇汉语
  • 5篇翻译
  • 3篇英汉语
  • 3篇英译
  • 3篇语篇
  • 3篇语言学
  • 3篇语义
  • 3篇认知语言学
  • 3篇批评转喻分析
  • 3篇转喻分析
  • 3篇文体
  • 3篇构词
  • 3篇构词理据

机构

  • 28篇曲阜师范大学
  • 4篇山东大学
  • 3篇山东大学(威...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水利职业...
  • 1篇山东大学威海...

作者

  • 21篇卢卫中
  • 5篇李克
  • 3篇彭芳
  • 2篇信晓倩
  • 2篇李淑康
  • 2篇秦洪武
  • 2篇王湘云
  • 2篇孙伟
  • 1篇张东方
  • 1篇董攀
  • 1篇周春洁
  • 1篇王帅
  • 1篇李婧
  • 1篇郝文华
  • 1篇侯杰
  • 1篇夏云
  • 1篇陈慧
  • 1篇张立昌
  • 1篇龙磊
  • 1篇程丽丽

传媒

  • 5篇外语教学
  • 5篇北京第二外国...
  • 4篇西安外国语大...
  • 2篇外语学刊
  • 2篇外语教学与研...
  • 2篇外语电化教学
  • 2篇现代外语
  • 1篇齐鲁学刊
  • 1篇中国翻译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外语研究
  • 1篇外国语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枣庄学院学报
  • 1篇济宁学院学报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 1篇潍坊工程职业...
  • 1篇四川外国语大...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诗体隐喻的文体特征及其功能——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从古老的修辞学到当今的认知语言学,隐喻都是个重要的研究话题。作为重要的文体要素,隐喻也是文体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本文以当代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为基础,探讨隐喻这种文体要素在诗歌创作中的文体特点和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诗体隐喻可以分为文内隐喻、文外隐喻以及文内文外交织隐喻三大类;作为诗歌的重要文体要素,隐喻以显性、隐性或者隐显相结合的方式充当文体手段;隐喻在诗歌作品中具有衔接和表达两个方面的文体功能。
卢卫中
关键词:文体特征文体功能
布斯的隐喻观与西方修辞学被引量:5
2014年
韦恩·布斯是二十世纪美国修辞学界的知名学者,尤以小说修辞学著称。但布斯对隐喻的论述也颇具前瞻性。由于其修辞学家身份,其在阐述隐喻定义、评价等方面时难免不涉及一些诸如修辞情境、修辞动机、劝说等修辞学概念,这些概念的运用极大地充实了他的隐喻观。研究对韦恩·布斯的隐喻观作了梳理与分析,主要阐析了布斯对隐喻的概念本质、评价等方面的理解,分析了布斯的隐喻观与西方修辞学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其理论贡献和局限。研究发现,布斯的隐喻观较具前瞻性,有深厚的西方修辞学底蕴,为后来的隐喻研究作了重要的铺垫。
李克王湘云
关键词:布斯隐喻劝说西方修辞学修辞情境
汉语熟语的转喻迁移及其英译策略——以《生死疲劳》的葛浩文英译为例被引量:14
2016年
本文将熟语的字面义到引申义的规约化过程看作一种转喻迁移过程,在此基础上借助概念转喻理论,分析了葛浩文对《生死疲劳》中采用的熟语进行翻译处理的方法,挖掘了熟语英译背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何种不同的转喻思维。研究表明:1)译者只有充分考虑到熟语内部语义的转喻迁移,才能实现对等的语言转换;2)葛浩文在《生死疲劳》英译过程中对熟语的处理带有一定的译者主体性色彩,其转喻思维方式影响不同翻译策略的使用。
刘庚卢卫中
关键词:熟语理想化认知模型
批评转喻分析与辞屏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批评转喻分析是批评性语篇分析与转喻融合产生的一种新的语篇分析范式,旨在通过分析与评价转喻现象,揭示转喻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与修辞动机。实际上,转喻选择暗含着一个辞屏,即在凸显认知域中某一部分的同时也遮蔽了其他部分。批评转喻分析旨在去除这种辞屏,使人们重新认知现实。
李克李淑康
关键词:批评转喻分析批评性语篇分析转喻
英汉“LOW”/“低”隐喻的认知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认知语言学认为,方位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是通过方位隐喻才得以构建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系统地对比分析了"LOW"/"低"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映射,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与"LOW"/"低"有关的方位隐喻映射主要集中在情感域、数量域、社会地位域、声音域、社会评价域和时间域,两者之间表现出一种同异并存、同大于异的关系。
程丽丽卢卫中
关键词:方位隐喻英汉对比
“足”隐喻的认知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人体隐喻化对人类的思维和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足"是人体重要的部位之一。本文基于英汉语料,对英汉"足"隐喻的认知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揭示两种语言中"足"用法在隐喻构建和运行机制方面的特点。研究发现,二者隐喻映射的共性大于个性,这印证了不同民族的人们在语言表达上感知和思维的共通性。
张可卢卫中
关键词:隐喻映射
否定类公示语英译:基于礼貌原则和泰特勒翻译原则的研究
2013年
根据礼貌原则对英汉否定类公示语进行比较分析,然后以泰特勒提出的三大翻译原则为标准分析我国否定类公示语的翻译现状,据此提出汉语公示语英译的四种翻译方法,即显性否定对应法、隐性否定对应法、替换法、省译法。
董攀卢卫中
关键词:英译方法礼貌原则
转喻本质研究述评被引量:6
2013年
目前,国内掀起了转喻研究的一股热潮,在这股热潮背后,理清转喻的"真面目"——概念本质及运作机制显得至关重要。文章将转喻本质研究分为转喻作为一种修辞格和认知工具的研究,旨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而揭示转喻的特征,为转喻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淑康李克
关键词:转喻修辞格
基于CBE教育理念的MTI课程体系的构建被引量:3
2012年
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应用型、实践性、职业化翻译专业人才,是翻译职业化教育的新起点。为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必须构建全新的课程理念。能力本位教育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模式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培养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本文旨在探讨CBE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对我国新兴的MTI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借鉴意义,以期推动MTI教育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孙伟
关键词:MTI课程体系
“V上”的语义类型及其认知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V上"的基本共时义,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种:向上的趋势、动作的实现、行为的开始/状态的实现以及动作数量、价值或程度的累积。本文在对"V上"的语义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力图揭示"V上"结构的隐喻和转喻机制。研究表明,客体上升是个有起点有终点的位移过程,而事件的完成、动作的累积以及状态的变化也是个有起点有终点的位移过程,因此,"V上"的隐喻机制在于客体上升与事件过程这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符合隐喻的内涵;而其转喻机制是用客体上升三要素中的一个或两个要素来代指事件的整个过程,符合部分代整体的内涵;对于大部分"V上"结构来说,隐喻和转喻机制往往共同作用于其语义生成过程。
信晓倩卢卫中
关键词:语义类型隐喻转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