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470)

作品数:11 被引量:126H指数:7
相关作者:鲁长虎李宁白冰潘扬邓青珊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大学河池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植物
  • 5篇南方红豆杉
  • 5篇红豆杉
  • 4篇取食
  • 4篇种群
  • 4篇种子传播
  • 3篇种子
  • 2篇动物
  • 2篇生境
  • 2篇生境破碎化
  • 2篇食果动物
  • 2篇食果鸟
  • 2篇鸟类
  • 2篇破碎化
  • 2篇种群结构
  • 2篇濒危
  • 2篇濒危植物
  • 1篇单性木兰
  • 1篇动植物
  • 1篇对植

机构

  • 1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河池学院
  • 1篇南京晓庄学院
  • 1篇生态环境部南...

作者

  • 9篇鲁长虎
  • 7篇李宁
  • 4篇潘扬
  • 4篇白冰
  • 2篇王征
  • 2篇罗芳
  • 2篇邓青珊
  • 1篇刘佳庆
  • 1篇阮海河
  • 1篇陈思静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不同种群的结构和动态变化被引量:14
2014年
为了解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不同种群的结构变化,于2007年、2008年、2012年分别对皖南仙寓山双坑村、浙江天目山桐坑村及福建梅花山的南方红豆杉天然种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仙寓山的1214株南方红豆杉中,幼苗占80%;天目山有510株,幼苗占39.61%,其次是9 m以上的古树,占22.16%;梅花山有174株,幼苗占70.11%,古树占20.11%。3个种群的天然更新都呈缓慢增长状态,存活曲线为Deevey-Ⅲ型,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分布,但从幼苗到幼树的生长阶段死亡率高。因此,对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的保护重点应放在幼苗和幼树阶段。
刘佳庆李宁熊天石邓青珊时光黎鲁长虎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种群结构濒危植物
植物种群更新限制——从种子生产到幼树建成被引量:52
2011年
更新限制是指种子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够萌发并生长成幼树。它作为解释生物多样性的理论,一直受到国内外群落生态学家关注。从种源限制、传播限制和建成限制3个角度,对更新限制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种源限制而言,时空因素是影响植物种群更新限制的重要因素,因为植物结实量存在明显时空变化,造成植物更新个体出现明显的时空规律。从传播限制而言,传播数量、距离和食果动物行为均限制植物种群更新。数量上,缺乏有限传播者势必减少传播数量,但如果种子拥有较高质量,则能逃脱数量限制;距离上,植物更新个体显示出明显的Janzen-Connell格局,但传播距离趋向稳定,形成植物种群的进化稳定对策;食果动物行为上,不同传播者对更新贡献存在差异,捕食者直接降低更新,融入两类动物行为的模型更能反映食果动物对更新的限制。从建成限制而言,环境因子制约植物生长。小尺度下,微生境的好坏对于植物幼苗建成至关重要;大尺度下,植物提供较好的广告效应则能摆脱生境限制。将传播者行为、捕食者行为与幼苗的空间分布格局、种子传播机理模型等结合,建立植物更新限制机理模型应是更新限制未来的研究热点。选择稀有种和古老种为主题的长期更新限制研究,为种群恢复提供指导,也是未来重要研究方向。
李宁白冰鲁长虎
鸟类对南方红豆杉种子的取食与搬运被引量:12
2010年
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seed foraging and transporting by dirds in a Chinese Yew population with 5 seed-bearing female trees in Xianyu Mountain in south Anhui Province from Oct. to Dec. in 2006 and 2007 respectively. The seed is surrounded by an outgrowth of the seed stalk called an aril,a freshy edible red shaped disk. The arils became red in late October,and ripe fleshy fruits retained on a tree up to 34 days,which suggested it would be as dispersal period. The population dispersal period was as long as 38 days and 34 days in the two years. The fruits either droped to the ground or were consumed by birds or other animals in the tree. Shaking from birds’ feeding and heavy rain would increase the dropping rate of fruits. Seven species of frugivorous birds were found to feed on yew’s fruits,and among them Red-billed Blue Magpie (Urocissa erythrorhyncha),Chestnut Bulbul (Hemixos castanonotus) and Mountain Bulbul (Hypsipetes mcclellandii)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predators. Total 2 082 fruits,which accounted for 31.7% of all 6 574 fruits from mother tree ① in 2007,dropped to the ground,while other fruits should be consumed by birds or other nocturnal animals. The three bird species might swallow around 2 661 fruits which accounted for 40.47% of the all. The birds swallowed the whole fruit,and consumed the red aril. Each fresh fece was found to contain one or two yew’s seeds. Therefore,the frugivorous birds would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preading yews’ seed by their flying route.
邓青珊陈思静鲁长虎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鸟类取食
喀斯特生境中濒危植物单性木兰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以分布在喀斯特生境中的濒危植物单性木兰自然更新种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种群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环境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点格局对单性木兰更新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利用广义混合线性模型对幼苗的密度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线性拟合。[结果](1)研究区域中的单性木兰种群结构呈倒"J"型,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大量小龄级幼苗的分布预示其种群更新状况良好;(2)单性木兰种群除在小尺度上有微弱的随机分布外,其余所有尺度上都呈聚集分布;(3)郁闭度、土壤湿度和岩石裸露率是影响单性木兰种群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论]研究区域中的单性木兰更新种群状态良好,高强度的空间聚集分布主要是种子生物学特性和喀斯特生境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
汪国海潘扬覃国乐谭卫宁鲁长虎
关键词:单性木兰种群结构
斑块生境中食果鸟类对南方红豆杉种子的取食和传播被引量:12
2014年
生境斑块化对食果鸟类的移动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格局和效率。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在南方山区多因人为干扰而呈斑块状分布。2011年,2012年10月底到12月中,以分布于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豆杉生态园中南方红豆杉种群为对象,研究斑块生境中鸟类对南方红豆杉种子的取食和传播行为,并评估专性鸟类和泛性鸟类的传播效率。结果发现:南方红豆杉源斑块共吸引22种食果鸟类取食红豆杉种子,并与13种鸟类形成了种子传播关系。不同年间,黑短脚鹎(Hypsipetes leucocephalus)都是植物的主要传播鸟类,而其他鸟类传播者种类具有一定的年间变化。生境斑块化导致专性鸟类黑短脚鹎和泛性鸟类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种子传播效率差异。与红嘴蓝鹊相比,黑短脚鹎飞行的平均距离较短((16.3±11.0)m,Mean±SD,n=125),传播距离相对较近;且它们取食后偏好在源斑块中活动,喜栖息在同种成树、甜楮(Castanopsis eyrei)及其他阔叶树等栖树上。红嘴蓝鹊取食后常在斑块间移动,常停歇在同种成树和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上,传播距离相对较远((24.9±20.0)m,Mean±SD,n=95)。空间一致性结果表明,黑短脚鹎移动距离对幼苗更新距离的空间一致性程度高;而红嘴蓝鹊偏好生境与幼苗更新生境一致性程度高。结果表明,斑块生境中植物能与专性鸟类、泛性鸟类之间形成种子传播互惠关系,且种子传播效率受到专性鸟类和泛性鸟类传播距离和传播生境的影响。
李宁王征鲁长虎熊天石傅文源吴锦平
关键词:种子传播南方红豆杉
食果鸟类对南方红豆杉迁地保护种群的取食和传播
当濒危植物被移栽至植物园生境后,食果鸟类如何取食并传播植物种子就对于评估迁地保护的成效至关重要,而目前我们仍对这些机制不甚了解。本研究选择南方红豆杉迁地保护种群和自然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食果鸟类对植物种群的取食和传播...
李宁刘钊王征安树青鲁长虎
关键词:种子传播自然种群南方红豆杉
斑块生境中啮齿类和蚁类动物对南方红豆杉地面种子的搬运
2020年
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在我国南方地区多分布在村落附近的斑块生境中,成熟后的种子直接落在母树下或被鸟类等动物搬运至其他斑块中。林下地面种子会被地面活动的动物搬运,继而影响种子命运及种群更新。于2016年、2017年南方红豆杉果期,在浙江天目山一个红豆杉种群分布地(临安市桐坑村),采用野外种子摆放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动物对地面种子的搬运情况。结果表明:啮齿类动物取食是南方红豆杉地面种子消失的主要原因,但种子消失率在斑块间及边缘生境中的差异较大。母树林和竹林是啮齿类动物的主要觅食生境,两种生境的动物取食率明显高于山核桃种植园。边缘生境成为啮齿类斑块间移动的通道,而非觅食场所。4种啮齿类动物中,淡腹松鼠(Callosciurus pygerythrus)在母树林斑块以外的生境中出现频率最高,而其他地面搬运者回避利用山核桃种植园,仅在母树林和竹林斑块中搬运南方红豆杉地面种子。可见,斑块生境中动物改变了南方红豆杉地面种子的空间沉积格局,进而影响植物种群的更新。
李宁张娜徐静文白冰鲁长虎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啮齿类
脊椎动物传播植物肉质果中的次生物质及其生态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在种子植物-动物的互惠关系中,植物果实成熟后需要吸引种子传播者取食果实,传播其种子至适宜萌发的生境,同时又要防御种子捕食者过度消耗种子。果实内的次生物质(如:配糖生物碱、大黄素、辣椒素)在此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依赖脊椎动物传播的肉质果中往往含有与植物茎、叶内相同的次生物质,其种类繁多,主要分为含氮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和萜类化合物。未成熟果实内富含次生物质(如:单宁、大黄素),主要保护未成熟种子不被潜在的捕食者和食果动物取食,这些次生物质的含量通常随果实成熟而降低;其它次生物质(如:脱辅基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果实成熟而增多,可能起到吸引食果动物的作用。在对脊椎动物捕食的抵御中,果实内不同类型的次生物质促使成熟果实对所有脊椎动物都有毒性(专毒性)或者仅对种子捕食者有毒性(泛毒性)。肉质果内的次生物质对植物-食果动物相互关系的调控作用,还可以通过调节动物取食频次和数量、抑制和促进种子萌发、改变种子在肠道的滞留时间、吸引传播者等生态作用而实现。某种次生物质往往集多种生态作用于一身。目前对肉质果内次生物质与脊椎动物相互关系的探讨还不够深入。未来研究需要综合考虑植物次生物质与果实生理生化、形态学等特征对食果者的综合调控机理;次生物质在种子传播后的调控作用对植物种群或群落结构和分布格局的影响;从动植物协同进化角度探讨植物次生物质的产生、防御和吸引策略与脊椎动物对果实的选择和消费之间的关系等。开展脊椎动物传播肉质果实中次生物质的研究,对完善种子传播机制、植物繁殖和更新格局,丰富动植物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潘扬罗芳鲁长虎
关键词:次生物质食果动物协同进化
河静黑叶猴果实性食物组成、选择及其对种子的扩散作用被引量:5
2013年
喀斯特森林的生态环境较其他类型的森林更为脆弱。由于抗干扰和恢复能力低,喀斯特森林中种子扩散对维持植物种群的续存与更新具极其重要的作用。叶猴以叶为主要食物,果实是仅列其后的第二大食物资源。对分布于喀斯特生境的叶猴来说,它们对果实的取食具有潜在的种子传播作用。基于此,于2009年7月—2010年12月,在越南广平的风芽-格邦国家自然公园,通过实地跟踪观察结合粪便收集调查了河静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hatinhensis)对果实的选择及其对种子的潜在扩散作用。河静黑叶猴全年共采食果实类食物38科131种,取食的果实种类和取食高峰持续期均高于其他地区黑叶猴对果实的取食。这得益于当地原始雨林中丰富的果实食物资源。河静黑叶猴对果实种类没有明显的选择偏好(-0.30.05),在雨季的果实食物种类和取食强度上均高于旱季(z=-2.903,P=0.02<0.05)。在果实性状的选择上,河静黑叶猴对处理难度较小的浆果和核果(两种类型的果实共106种,占80.9%)有明显的选择偏好,更多地选择黄色(46种)、红色(29种)和绿色(14种)(三种颜色的果实占果实种类的68.7%),重量多为5 g以上较大的果实(共104种,占果实种类的79.4%),更多地选择果实内仅有1—2颗种子的果实。河静黑叶猴多吞食直径小于3 cm的种子,在猴群的粪便中发现了85种果实的种子,尤以肉质的浆果和核果最多,如垂叶榕(Ficusbenjamina)、柿叶青梅(Vatica diospyroides)、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等。最远传播距离可达397 m。对其他的果实,则以吐出或丢弃的方式短距离传播,多集中在6—20 m范围。河静黑叶猴是一些果实较大或果皮较硬的植物重要的潜在扩散媒介,因为此类种子不能依靠鸟类吞食传播,如水浦桃(Syzygium jambos)、红毛丹(Nephelium lappa
阮海河白冰李宁潘扬鲁长虎
关键词:果实特征种子传播
动植物互惠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3年
植物与传粉动物或种子传播动物所形成的互惠关系对生物多样性维系具有重要意义。互惠连接通常由几十甚至几百个物种组成相互依赖的复杂网络,网络分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这一复杂生态网络的研究。互惠网络表现出以下特点:(1)互惠网络具有嵌套的结构特征。嵌套结构表现出功能性的冗余。(2)互惠网络在连接数目和连接强度上呈现不对称性,有利于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续存。(3)互惠网络表现出模块化特征。模块内物种的连接较为紧密,而模块间的连接则较为松散。在影响动植物互惠网络的诸多因素中,最为明显的是生境破碎化和外来物种入侵。生境破碎阻碍动植物间互惠关系的建立,致使植物种群重建的潜力降低。外来物种入侵主要表现在外来入侵的植物与本土植物在与动物建立互惠连接上发生竞争,入侵植物往往更容易与本土的泛化动物建立连接。在群落中动物与植物的互惠连接会随着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改变的原因及动向是未来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罗芳潘扬鲁长虎
关键词:模块化生境破碎化入侵物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