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0T01)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陈红霞冯颖袁业立刘娜林丽娜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科学和数值模拟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转流
  • 1篇东海黑潮
  • 1篇断面
  • 1篇深层水
  • 1篇水文
  • 1篇水文特征
  • 1篇水文特征分析
  • 1篇通量
  • 1篇陆架
  • 1篇黑潮

机构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作者

  • 2篇陈红霞
  • 1篇袁业立
  • 1篇林丽娜
  • 1篇刘娜
  • 1篇冯颖

传媒

  • 2篇海洋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南极普里兹湾73°E断面地转流及水文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在整理历次中国南极考察在普里兹湾及附近海域水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选取第15、16、18、21、25、26和27次科学考察即1998-12-1999-01,2000-01,2002-01-02,2004-12,2009-02,2009-12和2011-01获得的普里兹湾及附近海域73°E断面CTD调查资料,采用动力计算方法计算了73°E断面上各年份的纬向地转流,并进行了通过断面的纬向地转体积通量和热通量的计算;结合多年温、盐分布情况分析了陆架上层水北扩、绕极深层水涌升以及陆缘水边界等断面典型水文现象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73°E断面上的纬向地转流呈相间带状分布,在65°48′S和68°00′S附近存在两个流切变;陆架区(66°30′S以南)最大东向流速多年变化范围为4.0~9.3cm·s-1,最大西向流速多年变化范围为1.0~3.2cm·s-1;海盆区(62°00′~66°30′S)最大东向流速多年变化范围为4.0~6.5cm·s-1,最大西向流速多年变化范围为0.2~3.8cm·s-1;断面上62°00′S以南纬向总体积和热量输运均为东向输运,多年年平均体积通量和热量通量分别为1.52×107 m3·s-1和1.64×1016 W,其中海盆区为1.47×107 m3·s-1和1.60×1016 W,陆架区为0.50×106 m3·s-1和4.00×1014 W。陆架上层水的多年北向扩展范围在62°54′~65°12′S之间变化,其中在初夏考察航次期间,扩展程度最大,最北可扩展到62°54′S;陆缘水边界的多年经向变化范围在63°00′36″~65°07′12″S之间,在初夏航次北移最大,最北移至63°00′S;在7次考察期间有5次绕极深层水扩展至陆架。陆架上层水北扩和绕极深层水涌升的时空变化直接影响到陆缘水边界强度和位置的变化。
林丽娜陈红霞刘娜
关键词:地转流通量
基于Argos漂流浮标的东海黑潮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基于1979—2008年的表面漂流浮标资料,在选定区域(21°~33°N,120°~132°E)内对3个东海黑潮特征断面上的表层流速结构进行分析。选取的特征断面分别是位于台湾东北东海黑潮南段的SS断面,位于黑潮所流经东海的中央地段的PN断面和位于日本九州与奄美群岛之间的TT断面。Argos漂流浮标资料的统计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东海黑潮不同流段的主要特征及其季节变化。东海黑潮中段相对于其他流段流速强、流幅宽、流量大的特征最为显著,也最为稳定。
冯颖陈红霞袁业立
关键词:东海黑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