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111507)

作品数:50 被引量:1,112H指数:16
相关作者:葛剑平卢爱刚王天明庞德谦索安宁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渭南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14篇天文地球
  • 9篇生物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3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5篇流域
  • 14篇黄土高原
  • 11篇泾河流域
  • 11篇河流域
  • 6篇降水
  • 5篇全球升温
  • 4篇生态
  • 4篇气候
  • 4篇气候变化
  • 4篇气温
  • 4篇径流
  • 3篇冬小麦
  • 3篇植被
  • 3篇生态安全
  • 3篇生态响应
  • 3篇土地覆被
  • 3篇土地资源
  • 3篇夏季
  • 3篇小麦
  • 3篇径流量

机构

  • 40篇北京师范大学
  • 15篇渭南师范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气象局兰...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国家海洋环境...
  • 3篇兰州大学
  • 3篇陇东学院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佛山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国家林业局
  • 2篇全国畜牧总站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28篇葛剑平
  • 15篇王天明
  • 15篇卢爱刚
  • 12篇庞德谦
  • 11篇索安宁
  • 9篇毕晓丽
  • 9篇康世昌
  • 8篇熊友才
  • 7篇洪军
  • 7篇王辉
  • 5篇刘黎明
  • 4篇张虹波
  • 4篇王兮之
  • 4篇郭海英
  • 4篇杨兴国
  • 3篇熊颖
  • 3篇杨明博
  • 3篇万信
  • 3篇刘丽娟
  • 2篇唐海萍

传媒

  • 6篇生态环境
  • 5篇干旱区资源与...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植物生态学报
  • 4篇生态学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土壤通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冰川冻土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干旱区地理

年份

  • 8篇2009
  • 11篇2008
  • 13篇2007
  • 11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岷江上游典型流域植被水文效应模拟被引量:13
2004年
该文通过研究现有土地覆盖下水文分布的空间格局,及不同植被类型集水区内降雨与径流间的关系,来揭示森林生态系统与水文动态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从而为岷江上游的生态环境评价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构建岷江流域植被水文模型.模型以水文子模块TOPMODEL为中心,由山地小气候模型MTCLIM和林冠截留模型为其提供水文学参数,研究中水文循环过程涉及植被截留、(实际)蒸散发、降雨入渗和土壤水分动态等.最后将模型应用于岷江上游典型支流——杂古脑流域,对其1995年7—9月的径流特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7—9月日径流量总体趋势表现为逐渐降低,径流量对降水响应敏感,基本反映了杂古脑流域雨季的径流变化特征.
刘丽娟昝国盛葛建平
NDVI起伏型时间序列模型初探被引量:11
2004年
NDVI(植被归一化指数 )是描述地表植被特征的重要指标 ,其月动态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规律 .应用起伏型时间序列法对中国及其典型省份的NDVI月动态变化进行模拟 .结果表明 :无论是较规则的周期波动 ,还是幅度较大的不规则波动 ,均呈较高的拟合精度 ,且优于以气象因子所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 .说明起伏型时间序列分析可用于NDVI动态变化研究 ,因此丰富了NDVI动态变化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从而为研究全球气候影响下的植被变化提供思路 .图 2表 1参
毕晓丽覃德华葛剑平
冬小麦冬前旺长及资源损耗现象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以秋季气温变化对冬小麦冬前发育期及发育期间隔日数的影响为前提,分析了黄土高原最典型区域"董志塬"发生冬小麦冬前旺长现象的气候背景,旺长特征,以及由于旺长引起的资源损耗现象。分析认为秋季气温偏高是冬前旺长的主导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生长期长、水肥条件好,气象条件适宜是冬小麦冬前旺长的必备条件。尤其10月份气温偏高导致麦田分蘖过多,群体过大是冬前旺长的主要原因,其中水资源无效损耗主要出现在初仲秋,以生态耗水为主,生物量损耗主要发生在仲晚秋分孽期-停止生长期。结论认为虽然由于气候变化和当地传统生产习惯导致多数年份存在冬前旺长现象,造成生物量和水资源的无谓损耗,以冬前生长过剩导致的干物质损耗尤为突出,但冬前旺长现象可以通过适当推迟冬小麦播种期、人为缩短秋季生长期进行有效调控。
郭海英万信杨兴国黄斌
关键词:冬前旺长损耗
泾河流域土地利用区域分异与驱动力的关系被引量:11
2006年
为正确理解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区域分异的驱动力机制,改善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借用植被数量排序方法,对黄土高原中部泾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区域分异与驱动力的关系进行多元定量分析,认为:泾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现象,地形坡度、降水、人口密度、农业机械化程度和河网密度是影响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格局区域差异的主要因子。地形坡度与林地、灌丛地的分布呈正相关,与居住、工矿用地的分布呈负相关;降水与林地的分布呈正相关;人口密度与耕地、居住工矿用地的分布呈正相关;农业机械化程度与耕地、灌丛的分布呈负相关。进而定量诊断出各种驱动力因子对该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区域分异的贡献大小。
索安宁巨天珍熊友才王天明葛剑平
关键词:区域分异黄土高原
陇东黄土高原农业物候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60
2006年
通过对多年来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塬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和主要果树苹果、梨发育物候和气候变化的同步观测,分析了陇东黄土高原农作物发育物候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分析发现,董志塬近35年来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且以冬季和春季增温为主(冬小麦越冬期增温线性趋势达0.0672℃a/),和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基本一致。增温线性趋势达0.0507℃a/,远高于全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平均增温幅度,也高于陇东黄土高原近35年平均增温幅度(0.0348℃a/),是陇东黄土高原增温中心地带。气候变暖对董志塬冬小麦和果树的生态影响主要体现在春季发育期普遍提前,冬小麦越冬期显著缩短(缩短的线性趋势达0.674d a/),而冬小麦和果树春季各发育期间隔并未出现缩短的趋势。而且由于当地种植冬小麦品种为强冬性、长日照型品种,发育期提前导致日长缩短,对发育有一定抑制作用,抵消了一部分增温的影响,因此果树春季各发育期提前的线性趋势比冬小麦明显。就果树而言,梨树春季发育期提前的线性趋势又比苹果树明显。结论认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有利有弊,农业管理部门应根据当地气候变化特征,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种植模式,趋利避害,充分挖掘气候资源潜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郭海英赵建萍索安宁杨兴国黄斌葛剑平
关键词:物候期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响应
基于航片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沟谷侵蚀定量监测被引量:9
2008年
基于黄土丘陵沟壑区1979和1993年两期航片和地形图数据,采用数字影像测量方法生成数字正射影像图和数字高程模型,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手段,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一条沟谷在中尺度时间上的面积及深度变化,并对该变化的空间差异以及关键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9—1993年间,研究区沟头前进了8.5m,沟谷内的侵蚀模数为481.28t.hm-2.a-1;沟谷中部的新侵蚀面积和侵蚀率最高,侵蚀过程活跃,存在的侵蚀风险最高;沟头前进活跃,坡度变陡,存在较高的侵蚀风险;出水口以沉积过程为主,其侵蚀面积小于沉积面积,沟的深度和沟谷坡度变小,侵蚀风险较低.
王辉王天明杨明博熊友才孙甜甜施恭暕葛剑平
关键词:侵蚀率航片地理信息系统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
全球升温下中国各地气温变化不同步性研究被引量:34
2009年
利用中国气象中心160站点的实际观测资料,对中国半个世纪的气温变化进行了分析。通过Mann-Kendall突变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法,对各个站点的数据进行处理,发现中国各地在全球升温背景下响应时间以及温度变化幅度的不同步现象及其地理分布规律:各地的升温突变点同纬度变化存在一定的关系,大约33°N左右是中国气温突变时间最晚的地带,以此为界,往高纬度和低纬度方向上都趋于提前;但在四季变化上,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从东南往西北存在着敏感性增大的趋势。另外,中国各地多年气温变化同经纬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气温变化幅度上,存在从西南向东北增大的趋势。
卢爱刚康世昌庞德谦王天明
关键词:全球升温敏感性地理分布
红松天然种群邻体影响半径被引量:8
2006年
以天然红松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生长方程回归分析、分段拟合判定的方法,探讨不同坡位红松邻体影响半径的变化.结果表明,红松树种邻体干扰指数与生长量呈显著负相关(R^2为0.61~0.89),相关程度因邻体影响范围和坡位而异,R^2达到最大值所对应的影响范围即为邻体影响半径;对红松树种进行邻体干扰指数与影响范围的线性分段拟合,邻体干扰指数随影响范围的增加而增加,其在一定的范围内上升较快,而超出该范围则上升幅度变缓,其转折点所对应的影响范围即为邻体影响半径,线性回归显著(R^2为0.41~0.55);不同坡位的邻体影响半径有一定的差异,表现为下坡位=上坡位〉中坡位.
国庆喜杨光
关键词:天然林
生态农业系统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动态与展望被引量:11
2004年
总结了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农业系统生态经济评价体系及评价的方法,阐述了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的特点及国内外研究的最新动态。提出土壤健康在农业持续发展评价中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了生态-经济系统整合模型在建立生态农业最优化模式中的应用前景。
李新宇唐海萍赵云龙
关键词: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
地形对中国气温季节分布格局的差异影响被引量:20
2008年
利用中国气象中心160台站的长期观测资料,分析发现中国气温的空间分布格局的存在着巨大的季节差异:在冬季,等温线基本上与纬线平行;在夏季,等温线形成一个个闭合高温或低温中心。同时,这些高温中心都是以负地形地区为中心分布,而低温分布是以正地形地区为中心。可见,我国冬夏季节的气温分布格局是由不同的控制机制决定的:冬季气温分布格局主要由纬度控制,夏季气温分布格局主要由地形控制。
卢爱刚康世昌庞德谦王天明葛剑平
关键词:地形效应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