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0A262)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杨为华李兴江姜绍通潘丽军更多>>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设计
  • 1篇乳酸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网络
  • 1篇小麦
  • 1篇小麦秸秆
  • 1篇麦秸秆
  • 1篇米根霉
  • 1篇秸秆
  • 1篇根霉
  • 1篇BP神经
  • 1篇BP神经网
  • 1篇BP神经网络
  • 1篇L-乳酸

机构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安徽丰原集团...

作者

  • 1篇潘丽军
  • 1篇姜绍通
  • 1篇李兴江
  • 1篇杨为华

传媒

  • 1篇食品科学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小麦秸秆水解糖发酵制备L-乳酸工艺优化被引量:3
2010年
以秸秆水解液为原料发酵制备高光学纯度L-乳酸将有效提升农业废弃物的利用价值。基于发酵过程中存在代谢抑制的现象,通过正交试验与神经网络分析方法,进行秸秆液糖质量浓度优化以及活性炭与大孔树脂对秸秆液抑制的脱除研究,并结合菌株好氧特性进行摇瓶转速的优化。正交试验表明:秸秆糖质量浓度、活性炭添加量、大孔树脂含量及摇瓶转速4个因素对米根霉发酵秸秆糖制备L-乳酸均具有显著影响,在正交试验组中最佳实验结果为L-乳酸产量为82.8g/L。BP神经网络预测秸秆糖质量浓度为126g/L、活性炭添加量为2.48g/L、大孔树脂含量为1.6g/L及500mL摇瓶转速为234r/min时发酵最佳,该条件下验证实验L-乳酸产量为86.9g/L。通过正交试验及神经网络预测分析提高了米根霉发酵秸秆液制备L-乳酸的产量。
李兴江杨为华姜绍通潘丽军
关键词:米根霉L-乳酸正交设计BP神经网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