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nycytx-47)

作品数:52 被引量:356H指数:12
相关作者:柯才焕曾志南沈新强王江勇巫旗生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15篇生物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篇杂色鲍
  • 9篇养殖
  • 9篇扇贝
  • 6篇贝类
  • 5篇污染
  • 5篇虾夷扇贝
  • 5篇饥饿
  • 5篇方斑东风螺
  • 4篇养殖群体
  • 4篇栉孔扇贝
  • 4篇牡蛎
  • 4篇活性
  • 3篇血蓝蛋白
  • 3篇养殖海区
  • 3篇泥东风螺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污染评价
  • 3篇免疫
  • 3篇弧菌

机构

  • 14篇厦门大学
  • 9篇福建省水产研...
  • 9篇中国水产科学...
  • 8篇中国水产科学...
  • 7篇广东海洋大学
  • 7篇辽宁省海洋水...
  • 6篇湖南农业大学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哥德堡大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宁波大学
  • 2篇宁德师范学院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万里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4篇柯才焕
  • 8篇巫旗生
  • 8篇曾志南
  • 8篇沈新强
  • 8篇王江勇
  • 7篇宁岳
  • 6篇李磊
  • 6篇薛明
  • 5篇袁骐
  • 5篇于佐安
  • 5篇任伟成
  • 5篇祁剑飞
  • 5篇李大成
  • 5篇张明
  • 4篇王云龙
  • 4篇王晓清
  • 4篇王瑞旋
  • 3篇姜敬哲
  • 3篇彭文
  • 3篇蒋玫

传媒

  • 7篇水产学报
  • 5篇厦门大学学报...
  • 5篇福建水产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台湾海峡
  • 3篇海洋环境科学
  • 3篇南方水产
  • 2篇水产科学
  • 2篇河北渔业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 16篇2011
  • 16篇2010
  • 1篇2009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扇贝养殖海区中小型浮游生物携带AVNV的荧光定量检测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解中小型浮游生物与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AVND)的流行传播关系,于2009年对青岛流清河与荣成桑沟湾2个不同扇贝养殖海区的浮游生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利用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技术对所采集样品携带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VNV)的情况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2个扇贝养殖海区的浮游生物样品均检测到AVNV,而且不同粒径的浮游生物携带AVNV载量有差异(P〈0.05):小于200目粒径的浮游生物携带AVNV载量最大,达到9.45×106 copy/mg(DNA);60~200目粒径的浮游生物次之,大于60目粒径的浮游生物携带量最少,仅为5.81×104 copy/mg(DNA)。在上述2个扇贝养殖海区,均在8月份检测到浮游生物携带AVNV。该结果与栉孔扇贝夏季大规模死亡在时间上是吻合的。结论认为,中小型浮游生物可以携带AVNV,并有可能在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的流行和传播中起到传播媒介的作用。
蔡玉勇任伟成曲朋贾志磊王崇明李赟
关键词:栉孔扇贝浮游生物
长海县筏养区表层沉积物与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2006-2009年,在长海县大长山岛和广鹿岛两个虾夷扇贝浮筏养殖海区采集4个批次沉积物样品,检测重金属、有机质、硫化物、石油等8项化学指标,分析沉积物中的弧菌数量和异养细菌群落结构,评价筏养海区表层沉积物质量,在此基础上,探讨虾夷扇贝筏养海区表层沉积物与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筏养海区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Pb、Cd、Hg、As)各项指标低于《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中一类海洋沉积物评价标准,时空分布无显著规律;4个批次调查中,远岸水域石油含量均低于近岸,个别站位石油含量超出《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中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有机质和硫化物指标低于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且远岸水域有机质含量显著低于筏养海域(P<0.05),2006年各站位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2007年至2009年(P<0.05)。2006年筏养海区的异养细菌数量和弧菌数量显著高于2007至2009年(P<0.05),且近岸水域异养细菌数量和弧菌数量显著高于远岸水域(P<0.05),四个批次表层沉积物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均较低,2006年筏养海区的细菌群落生物多样性高于2007至2009年。大规模筏养虾夷扇贝对海区沉积物表层环境造成了显著压力,沉积物环境中相对单一的细菌群落结构、高丰度弧菌存在与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可能具有一定的联系。
于佐安王笑月李大成付成东张明刘项峰
关键词: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弧菌
氯霉素暴露对杂色鲍免疫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杂色鲍的免疫机能主要是由血细胞以吞噬的方式来完成.本研究将杂色鲍分别暴露在1、2、5μg/cm3不同含量氯霉素的水体中60 d(每天暴露4 h),检测其主要免疫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经氯霉素暴露实验后,杂色鲍的主要免疫指标出现了下降.对照组与各药物含量组(1、2、5μg/cm3)中杂色鲍血细胞对溶藻弧菌的吞噬率分别为89.83%±3.66%、75.33%±4.89%、68.67%±5.05%和37.00%±9.21%;其吞噬指数分别为3.84±0.27、2.54±0.35、2.12±0.47和1.18±0.32;其血细胞密度分别为(2.72±0.33)×107、(1.87±0.09)×107、(1.46±0.17)×107、(1.03±0.14)×107个/cm3.对照组与各药物含量组在水温31℃高温胁迫下杂色鲍半致死时间(LT50)分别为10、8、6、4 h.各实验组的壳长、体重生长率、成活率与对照组比较,高含量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含量为1μg/cm3和2μg/cm3的氯霉素暴露对杂色鲍的生长有轻微的促进作用.各实验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酶活指标变化与氯霉素的暴露含量无明显相关性.
李进寿卢斌王波柯才焕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杂色鲍氯霉素免疫高温胁迫
福建沿海牡蛎养殖群体的多重种类特异性PCR分析和形态参数比较被引量:10
2014年
应用多重种类特异性PCR方法对福建沿海养殖牡蛎的6个自然苗群体(福鼎FD、连江LJZ、福清FQ、莆田PT、石狮SSZ、厦门XM)和4个人工苗群体(宁德ND、连江LJR、石狮SSR、诏安ZA)进行种类鉴定,并应用方差分析和Tukey多重比较对10个养殖群体的4个壳形态参数进行比较分析。每个群体随机选取30个个体,共分析10个养殖群体300个个体。多重种类特异性PCR分析结果显示,自然苗群体中共发现熊本牡蛎17个,其余为葡萄牙牡蛎;人工苗群体均为葡萄牙牡蛎。福建沿海养殖牡蛎种类为葡萄牙牡蛎和熊本牡蛎,其中葡萄牙牡蛎为优势种类。应用方差分析和Tukey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牙牡蛎的壳形态参数明显大于熊本牡蛎;FD和SSZ群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SSR和XM群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FD与FQ、ND和LJR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
巫旗生宁岳曾志南王晓清祁剑飞
关键词:牡蛎养殖群体人工苗
不同底播密度对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幼螺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以泥东风螺幼螺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在海区底播的生长、存活以及不同底播密度对其生长、存活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的显著性分析。2013—2014年第一次试验结果显示,泥东风螺幼螺底播475 d,壳高、体重分别达到(28.4 177±3.7 837)mm、(4.9 438±2.0 669)g,成活率为71.43%;除了68 d数据显示底播密度对其存活率有显著影响(P〈0.05)外,其它均显示对其壳高、体重、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2013—2014年第二次试验结果表明,泥东风螺幼螺底播385 d,壳高、体重分别达到(20.9904±2.8 276)mm、(2.5 936±0.9 482)g,成活率为38.65%;放养密度对其壳高、体重、存活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5-20粒/m2为泥东风螺幼螺适宜的海区底播密度。
叶泉土巫旗生曾志南苏新红刘勇
关键词:泥东风螺存活
食物缺乏对方斑东风螺幼螺代谢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通过室内模拟测定了方斑东风螺幼螺在禁食120 d中耗氧与氨氮排泄的连续变化。结果显示,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幼螺耗氧率呈指数式下降;排氨率先较快下降后有一定程度回升,实验结束时分别下降为对照的37.02%,75.32%。饥饿60 d前,氧氮比(O/N)较高(35.34~46.56),60~90 d有所下降(25.92~28.50),90 d后维持在一更低水平(13.33~19.80)。结果表明,饥饿90 d前幼螺主要以消耗脂肪与糖原供能,90 d后则以蛋白质和脂肪为主,并逐步加大蛋白质的动用量;幼螺通过减少活动和降低代谢以适应长期饥饿胁迫环境。
薛明柯才焕狄桂兰
关键词:饥饿耗氧率排氨率
葡萄牙牡蛎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被引量:6
2015年
葡萄牙牡蛎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包括亲贝促熟、饵料培养、幼虫和稚贝培育等过程。葡萄牙牡蛎受精卵卵径约60μm,在水温25.3℃、盐度26.5及pH8.2条件下受精卵经过16 h左右发育为D形幼虫;幼虫经14~21 d培育进入变态附着期,幼虫培育过程投喂饵料为金藻、小球藻、角毛藻和骨条藻,稚贝加投扁藻;采用聚丙烯塑料片作为幼虫变态附着的附苗器。同时筛选出葡萄牙牡蛎受精卵孵化及幼虫生长的适宜环境条件,并进行了不同饵料投喂效果及不同附苗器的附苗效果试验。
巫旗生曾志南宁岳祁剑飞文宇
关键词:人工育苗工厂化
杂色鲍血细胞免疫特点及免疫功能的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感染病毒后血细胞总浓度呈现上升趋势,颗粒细胞与无颗粒细胞浓度与百分比均呈现不同的变化;感染鲍抗菌活力在第24h时最高,说明病毒感染刺激病鲍血细胞产生抗菌活性,第36h时的抗菌活力大大下降;感染鲍在第6h时,溶菌活力大大下降,且一直持续至36h;血细胞内的活性氧总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受感染的血细胞出现细胞器空泡化和分解。说明病毒感染对杂色鲍血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非常明显。
王江勇郭志勋冯娟王瑞旋
关键词:病毒感染溶菌活力活性氧
钝缀锦蛤繁殖周期和胚胎发育被引量:18
2017年
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采用组织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对钝缀锦蛤(Tapes conspersus)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肥满度、胚胎和幼虫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钝缀锦蛤性腺发育以1年为1个周期,性腺发育过程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时期;繁殖期在每年10月至翌年3月,繁殖盛期为3月、10月和11月(水温20.3~24.6℃),分批产卵。8月肥满度最高,为33.43%;4月最低,为18.31%。钝缀锦蛤卵径为70~80μm;在水温24~26℃、盐度28~32条件下,受精卵经16 h左右发育为D形幼虫;初孵D形幼虫大小为90~110μm,浮游幼虫经7~8 d培育进入附着变态期,此时壳长为210~230μm,再经4~5 d发育变态为稚贝。本研究为钝缀锦蛤的人工繁育及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巫旗生文宇曾志南王晓清宁岳祁剑飞罗娟贾圆圆
关键词:繁殖周期性腺发育肥满度胚胎发育
几种饵料对分叉小猛水蚤生殖量的影响
2017年
在水温23~26℃,盐度32‰条件下,研究了几种饵料单独投喂及混合投喂对分叉小猛水蚤(Tisbe furcata)生殖量的影响,以探索培育该蚤适合的饵料品种及投喂方式。结果表明,饵料品种中,两种金藻(球等鞭金藻3011和Sarcinochrysis marina Geitler)不适合作为分叉小猛水蚤的饵料;两种硅藻(小新月菱形藻和多枝舟形藻)及代用饵料可以作为分叉小猛水蚤的饵料,但需要与亚心形扁藻混合投喂才能取得理想效果;亚心形扁藻最适合作为分叉小猛水蚤的饵料,与硅藻、金藻或代用饵料混合投喂效果均非常理想。投喂方式总的来说是混合投喂优于单独投喂,各种饵料单独投喂时均不能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混合投喂时混有亚心形扁藻的任何组合都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王笑月谢玺李大成刘卫东于佐安李石磊
关键词:单胞藻饵料桡足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