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MSGL09-08)
-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3
- 相关作者:杨小秋施小斌蒋海燕龙幼康石红才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海底热流探测中的高分辨率测温技术被引量:6
- 2013年
- 高分辨率测温技术是海底热流探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基于测温精度高、稳定性良好的Pt1000铂电阻,采用电桥反转激励电路原理设计了一种低噪声、高分辨率测温电路.海底原位测试结果表明:基于该电路原理的第1版电路板(V1)在1.2°C~2.7°C的温度波动量为1.960~1.990mK,峰-峰值分辨率为0.980~0.995mK;第2版电路板(V2)在1.2°C~1.3°C的温度波动量为2.260mK,峰-峰值分辨率为1.130mK.这说明本文已经实现了Pt1000铂电阻的mK级高分辨率测温.将该测温方案应用于海底热流探测技术中,可获得较高精度的地热参数,且由峰-峰值分辨率带来的地温梯度测量误差将在3%以内.
- 秦洋阳杨小秋吴保珍孙兆华施小斌
- 关键词:测温技术温度分辨率
- 探针偏角对海底热流测量结果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南海和印度洋共87 个海底热流测量站位的探针偏角分布表明: 海底热流测量过程中, 探针插入海底沉积物后通常都存在偏角, 其偏角在0°~10°的占48.3%, 10°~20°的占20.7%, 20°~30°的占2.3%, 30°~40°的占2.3%, 超过40°的占26.3%。当用探针偏角较大时, 必然会给地热参数计算带来不容忽视的相对误差。因此, 文章建立探针偏角与地温梯度和热流相对误差之间的定量关系式, 并据此计算得知: 探针偏角<10°时, 对地热参数测量影响不大, 其相对误差只在2.0%以内; 而当探针偏角增大到15°~20°时, 地热参数相对误差则增大到5.0%左右, 且随着探针偏角逐渐增大, 引起的相对误差呈非线性迅速增大。因此, 建议今后进行海底热流测量过程中, 尽可能获取探针插入海底沉积物时的偏角, 进而可对地温梯度和热流进行偏角校正, 获得更为准确的地热参数。
- 徐子英杨小秋施小斌曾信赵俊峰于传海
- 关键词:海底热流地温梯度
- 鄂西渝东方斗山-石柱褶皱带中新生代隆升剥蚀过程及构造意义被引量:13
- 2011年
- 利用磷灰石与锆石(U-Th)/He年龄与磷灰石裂变径迹(AFT)、镜质组反射率(Ro)一起模拟了鄂西渝东方斗山-石柱褶皱带侏罗纪以来的构造热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约130 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研究区达到最高古地温,此后为持续抬升冷却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与Ro表明自晚侏罗世以来不整合面剥蚀厚度可达3500 m.结合(U-Th)/He与Ro数据的反演结果揭示自约130 Ma开始抬升冷却后可分为三个构造演化阶段:快速冷却一缓慢冷却-快速冷却,在晚侏罗世晚白垩世(±130~70 Ma)抬升冷却速率为0.75~1.0℃/Ma;晚白垩世到始新世晚期(70~45 Ma)为较平静期,冷却速率为0.33~0.4℃/Ma;自始新世末(±45 Ma)以来冷却速率为0.9~1.1℃/Ma.它们分别与中上扬子三叠纪以来的三次重要构造变革时期相对应,这为造山带构造演化分析提供有力佐证.
- 石红才施小斌杨小秋蒋海燕龙幼康
- 关键词:构造-热演化鄂西渝东裂变径迹镜质组反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