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和术前MRI强化特征预测GBM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5例GB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GBM切除术,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根据患者GBM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n=64)和未复发组(n=51)。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居住地、受教育时间、是否吸烟或酗酒、发病时间、术前卡氏(KPS)评分、发病部位(功能区或非功能区)、瘤体直径、肿瘤侧别、肿瘤部位(颞叶、额叶、顶叶、枕叶)、是否邻近脑室、术后治疗方式、有无术后并发症。使用3.0 T MR扫描仪进行T;W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患者肿瘤坏死区强化特征(实质区占比>50%或坏死区占比>50%),测量并计算肿瘤的强化部分残余体积和切除程度。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肿瘤的强化部分残余体积和切除程度预测GBM患者术后复发的价值,采取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GBM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以一致性分析年龄、术前KPS评分、术后治疗方式、坏死区占比、肿瘤的强化部分残余体积、肿瘤的强化部分切除程度联合预测GBM患者术后复发的准确率。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年龄≥60岁、术前KPS评分<70分、术后治疗方式为单独放疗或化疗、坏死区占比>50%的患者比例较高,同时复发组肿瘤的强化部分残余体积较大、切除程度较低(P均<0.05);经ROC分析证实,肿瘤的强化部分残余体积≥1.125 cm^(3)、切除程度≤96.449%为预测GBM患者术后复发的最佳截断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术前KPS评分<70分、术后治疗方式为单独放疗或化疗、坏死区占比>50%、肿瘤的强化部分残余体积≥1.125 cm^(3)、肿瘤的强化部分切除程度≤96.449%是GBM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均有P<0.05;经一致
目的应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测皮层下脑梗死后不同时期海马相关神经纤维的动态弥散变化,探讨有无继发性损害及意义。方法连续收集经头颅MRI扫描证实为单侧脑室体旁辐射冠区和/或半卵圆中心的急性期(病程<7d)首次发病单一病灶的脑梗死患者15例和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相匹配的13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每例患者均在发病后第1周、3个月及6个月进行1次MRI的T1/T2/FLAIR/3D/DTI序列检测,测量并计算双侧海马相关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POI)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和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的值。每次MRI检测之前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assessment,MoCA)评分。结果在发病后6个月时病灶侧海马体、海马尾、海马旁回头、海马旁回体、扣带和穹窿处感兴趣区的FA值较发病后第1周、3个月、对照组以及同时间点的病灶对侧有统计学差异(P<0.05),FA值明显减小,MD值却无明显变化。在观察期间,患者发病3个月时的NIHSS评分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0.05),至6个月时无显著变化(P>0.05)。MoCA评分随时间延长一直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皮层下脑梗死患者存在梗死后病变同侧海马相关神经纤维的继发性远隔损害,并可能会影响其认知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