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6JZD00013)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谢华张屹峰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冷战
  • 1篇冷战时期
  • 1篇历史演变
  • 1篇肯尼迪
  • 1篇肯尼迪政府

机构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作者

  • 1篇谢华
  • 1篇张屹峰

传媒

  • 1篇历史教学问题
  • 1篇历史教学(下...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肯尼迪政府在中国粮食短缺问题上的政策
2008年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面临着严重挑战。肯尼迪政府试图利用适当的切入点采取一些调整和试探行动,缓和中关之间的敌意。中国出现的粮食短缺问题,在美国看来就是这样一个突破口。因此,肯尼迪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姿态与行动,向中国传递愿意提供粮食的信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美国的这种意愿及有限行动还不可能导致中美关系的根本转变,却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上的某种潜在变化。并为适当条件下新的对华政策的产生留下了伏笔。
张屹峰
关键词:肯尼迪
冷战时期美国粮食外交的历史演变(1954——1969)被引量:5
2009年
粮食外交是冷战时期美国遏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学术界研究较为薄弱的领域。冷战时期美国粮食外交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即"粮食用于和平计划"时期(1954—1961)、"通过发展实现粮食用于和平计划"时期(1961—1963)以及"粮食用于自由计划"时期(1963—1969)。依据美国解密外交档案,就不同历史时期美国粮食外交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特点,本文也进行了具体分析。
谢华
关键词:冷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