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艳
作品数: 59被引量:256H指数:10
  • 所属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北京医学奖励基金

相关作者

朱允中
作品数:123被引量:1,386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肺肿瘤 肺癌 顺铂 药物疗法
孟弃逸
作品数:61被引量:203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肺肿瘤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 顺铂
唐俊舫
作品数:77被引量:335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肺肿瘤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小细胞肺癌
史鹤玲
作品数:83被引量:195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肺肿瘤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顺铂 药物疗法
刘喆
作品数:71被引量:252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肺肿瘤 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晚期
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2012年
背景与目的贝伐珠单抗是首个针对VEGF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美国FDA已批准其联合紫杉醇,卡铂方案用于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NSCLC)的一线治疗。SAiL(MO19390)研究是一项开放、非对照、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旨在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NSCLC患者的安全性与疗效。本文13例患者来自本研究中心入组SAiL研究的患者。方法贝伐珠单抗15mg/4kg,化疗d1静点,以后每3周重复;联合化疗方案为紫杉醇:175mg/m^2,d1,卡铂:AUC=6,d1,每3周重复。化疗应用4~6周期,贝伐珠单抗每3周应用一次直至病情进展。评价不良反应、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同时,我们对可取得肿瘤组织标本的患者进行回顾性EGFR和KRAS突变检测。结果发生5级肺动脉栓塞1例,4级脑梗塞1例,4级蛋白尿2例,3级鼻出血1例。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鼻出血(69.2%)、蛋白尿(46.2%)、高血压(38.5%)、咯血(30.8%)、流涕(30.8%)、头晕(23.1%),大多程度较轻可以耐受。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7例(53.8%),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6例(46.2),总有效率53.8%,疾病控制率100%,中位PFS7.7个月,中位OS16.1个月。6例可进行EGFR和KRAS突变检测的患者中,1例存在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1例存在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4例未检测到EGFR敏感突变,6例患者KRAS突变均为阴性。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方案一线治疗中国NSNSCLC患者耐受性良好,可延长PFS和OS。
唐俊舫吴羽华武玮朱允中徐丽艳史鹤玲孟弃逸刘赞郭丽丽陶虹李明智刘喆
关键词:肺肿瘤
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研究中心入组SAiL(MO19390)研究的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贝伐珠单抗15mg/kg,化疗d1静点,以后每3周重复;联合化疗方案为175mg/m2紫杉醇,d1,卡铂AUC=6,d1,每3周重复。化疗4-6周期,贝伐珠单抗每3周应用一次直至病情进展。评价患者的不良反应、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同时,对可取得肿瘤组织标本的患者进行回顾性EGFR和KRAS突变检测。结果:13例患者中,发生5级肺动脉栓塞1例,4级脑梗塞1例,4级蛋白尿2例,3级鼻出血1例,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鼻出血(69.2%)、蛋白尿(46.2%)、高血压(38.5%)、咯血(30.8%)、流涕(30.8%)、头晕(23.1%),大多程度较轻可以耐受。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7例(53.8%),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6例(46.2),总有效率53.8%,疾病控制率100%,中位PFS 7.7个月,中位OS 16.1个月。6例可进行EGFR和KRAS突变检测的患者中,1例存在EGFR 19外显子缺失突变,1例存在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4例未检测到EGFR敏感突变,6例患者KRAS突变均为阴性。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方案治疗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延长PFS和OS,患者的耐受性良好。
唐俊舫吴羽华武玮朱允中徐丽艳史鹤玲孟弃逸刘赞郭丽丽陶虹李明智刘喆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紫杉醇临床疗效
贝伐珠单抗长期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9个月的病例报告及相关文献回顾被引量:6
2013年
本文报道1例女性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V-Ki-ras2鼠Kirsten肉瘤病毒致癌基因同源物(V-Ki-ras2 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KRAS)基因突变及棘皮动物微管相关类蛋白4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chinode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EML4-ALK)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一线接受贝伐珠单抗(15mg/kg)联合常规剂量紫杉醇、卡铂方案6周期化疗以及后续贝伐珠单抗的维持治疗。共应用贝伐珠单抗42周期,应用总剂量达44,730mg,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长达39个月,患者的长期生存获益远超出了不良反应所带来的危害。
武玮唐俊舫吴羽华朱允中徐丽艳史鹤玲孟弃逸刘赞郭丽丽陶虹李明智刘喆
关键词:化疗肺肿瘤
胞必佳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0年
徐丽艳朱允中刘喆史鹤玲游泳红张新勇孟弃逸许军涛
关键词:胞必佳恶性浆膜腔积液
多项肿瘤标记物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6种肿瘤标记辅助诊断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CEA、NSE、CYFRA21—1、CAl2—5、CAl9—9及CAl5—1联合检测95例肺癌患者及48例肺结核和肺内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的血清。通过ROC曲线找到最佳临界值比较几种肿瘤标志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等特性。结果 除CAl2—5种血清肿瘤标志在肺癌及其对照组中的差异具有显著性。CYFRA21—1对鉴别肺腺癌和肺鳞癌,CEA及NSE对鉴别肺腺癌和肺小细胞癌具有一定意义。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率。结论 除CAl2—5外的其他5种血清肿瘤标记在肺癌的辅助诊断中具有意义。
刘喆朱允中张新勇史鹤玲徐丽艳唐俊舫
关键词:肿瘤标记物肺癌肺结核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2003年
目的 探讨接受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影响疗效、预后的因素。方法 分别选择临床病理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对影响疗效、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总有效率(RR)为30.2%(62/205),中位生存期8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37.81%、2年生存率15.44%、3年生存率5.39%。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治疗前一般状况(PS)与疗效及预后均为影响因素(P<0.05),而性别仅为影响疗效因素(P=0.03),治疗前体重丢失情况(P<0.0005)、完成的治疗的周期数(P<0.0005)为影响预后因素。结论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较好的方案,影响疗效重要因素为性别、PS病理类型。完成治疗的总周期致病理类型、PS、治疗前体重丢失情况是影响预后的重要独立指标。
徐丽艳朱允中唐俊舫游泳红史鹤玲刘哲张新勇孟弃逸吴羽华金水高
关键词:顺铂非小细胞肺癌疗效预后临床病理因素
甲磺酸托烷司琼与甲氧氯普胺预防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对比观察甲磺酸托烷司琼与甲氧氯普胺两组药物控制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对 5 6例以顺铂或阿霉素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患者 ,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开放的方法 ,比较甲磺酸托烷司琼和甲氧氯普胺预防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的疗效。结果 甲磺酸托烷司琼组对食欲不振、恶心的完全控制率在第 1~ 5日优于甲氧氯普胺组 ,甲磺酸托烷司琼组对食欲不振控制的有效率在第 1、2日优于甲氧氯普胺组 ,余日两组相似。对恶心控制的有效率在第 1日为 78.6%、3 0 .4 % ,余日两组相似。甲磺酸托烷司琼组对急性呕吐控制率优于甲氧氯普胺组 ,完全缓解率分别为 68%、2 6% ,有效率分别为 90 %、4 2 %。不良反应 :甲磺酸托烷司琼与甲氧氯普胺以一过性腹痛、便秘、头痛及头晕为主要不良反应 ,甲氧氯普胺组有锥体外系症状。结论 甲磺酸托烷司琼是一种新的安全的止吐药 ,能有效预防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 ,尤其对急性呕吐的控制显著优于甲氧氯普胺。
徐丽艳朱允中游泳红史鹤玲刘哲张新勇许军涛孟弃逸吴羽华
关键词:化学疗法胃肠道反应甲磺酸托烷司琼甲氧氯普胺临床疗效
厄洛替尼治疗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4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背景与目的厄洛替尼是一种小分子EGFR酪氯酸激酶抑制剂,国外研究证实该药可延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提高1年生存率。本研究观察厄洛替尼治疗国人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本研究为罗氏公司的扩大记名供应研究的一部分。自2005年12月开始,对既往接受过1-2个标准含铂方案化疗的4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口服厄洛替尼治疗,每习服药1次,每次150mg。服药4周后进行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以后每8周评价1次。结果45例患者中可评价疗效者43例,PR19例,RR44.2%,SD13例,疾病控制率(DCR)74.4%,PD11例(25.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8个月,中位生存期15.0个月,1年生存率68.8%(31/45)。其中腺癌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7.6个月,非腺癌患者为2.6个月(P=0.018)。与药物相关的毒副反应依次为:痤疮样皮疹41例(91.1%),胆红素升高15例(33.3%),转氨酶升高9例(20%),腹泻4例(8,9%)。其中出现皮疹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5个月和15.6个月,未出现皮疹患者与出现皮疹患者分别为1.1个月和5.2个月(P值分别为0.001和0.002)。结论厄洛替尼治疗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有效,在腺癌患者及治疗中出现皮疹的患者中疗效更佳,无进展生存期在腺癌患者更有优势,毒副反应轻微、可耐受。
唐俊舫朱允中刘喆武玮刘赞史鹤玲孟弃逸李明智吴羽华徐丽艳
关键词:厄洛替尼靶向治疗预后
盐酸拓扑替康治疗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盐酸拓扑替康 (TPT)在治疗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6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TPT治疗。分二组。A组 32例 ,TPT 1.2mg/m2 ,静脉滴注 30min ,连用 5d(第 1~ 5天 ) ,2 1d为 1周期 ,连用 2周期 ;B组 4例 ,TPT用法同前 ,联合顺铂 6 0mg/m2 ,第 1天静脉滴注 ,水化 3d ,2 1d为 1周期 ,连用 2周期。结果 可评价疗效 30例 ,其中A组 2 6例 ,B组 4例。总有效率A组 4 6 .2 % ,B组 2 5 .0 %。中位生存期A组4 8.2周 ,B组 2 6周。 1年生存率A组初治 5 8.8% ,复治 4 2 .8% (B组例数少无法评价 )。可评价不良反应 36例 ,主要有骨髓抑制 (Ⅲ、Ⅳ度中性粒细胞下降 ,血小板降低 )、恶心、呕吐、腹泻、脱发、乏力等 ,对心、肝、肾功能均无影响。结论 TPT是对小细胞肺癌有较好治疗作用的药物 ,剂量限制性毒性为骨髓抑制。前景为继续探讨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适宜的剂量和联合使用其他抗肿瘤药物的有效剂量 ,并进一步减轻不良反应 ;探讨TPT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治疗作用、适宜的剂量。
史鹤玲朱允中刘哲徐丽艳唐俊纺游永红许军涛张新勇孟弃逸吴羽华郭丽丽
关键词:盐酸拓扑替康小细胞肺癌
心包置管引流术后腔内注入重组白介素-2治疗恶性心包积液34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孟弃逸李明智徐丽艳刘喆张新勇郭丽丽朱允中
关键词:恶性心包积液重组白介素-2腔内注入引流术后心包置管生物反应调节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