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作品数: 16被引量:74H指数:5
  • 所属机构:芜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所在地区:安徽省 芜湖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相关作者

方艳姣
作品数:45被引量:240H指数:9
供职机构:芜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男男性行为者 梅毒 暗娼人群 知晓率
豆正东
作品数:56被引量:319H指数:10
供职机构:芜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男男性行为者 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暗娼人群
成国明
作品数:30被引量:165H指数:8
供职机构:芜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梅毒 艾滋病 男男性行为者 影响因素 哨点监测
张正红
作品数:15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芜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暗娼人群 暗娼 哨点监测 梅毒
张正红
作品数:3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省芜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梅毒 疫情变化 疫情报告 淋病 影响因素
芜湖市159例新发现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基本特征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对2016年芜湖市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基本特征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防制工作提供科学数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以2016年新报告现住址为"芜湖市"的HIV/AIDS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新报告现住址为芜湖市的HIV/AIDS共计159例,其中AIDS患者50例,死亡22例;年龄集中在20~34岁(52.2%);男女性别比为10.4∶1;未婚占47.8%。53.5%的病例为高中或中专及以上文化,新发现的学生病例占学生存活病例的比例最高(30.0%);64.2%的病例经同性传播,异性传播占33.3%,47.2%的样本来源于检测咨询,40.2%来源于医疗机构就诊。结论芜湖市新发现HIV/AIDS病例数持续上升,同性传播已成为芜湖市艾滋病的最主要传播途径,亟需在该人群中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套使用、动员检测、性病诊治等综合干预措施,以遏制艾滋病的进一步蔓延。
张正红方艳姣豆正东成国明张敏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芜湖市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是一种由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可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丙肝呈全球流行,据最新估计全球范围内的抗-HCV的感染率和人数分别为2.8%和1.85亿,中亚、东亚和北非/中东估计感染率高达3.5%以上。2006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59岁人群抗-HCV流行率为0.43%,
成国明豆正东方艳姣张正红张敏
关键词:丙型肝炎
芜湖市2015-2022年淋病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分析2015-2022年芜湖市淋病的流行特征,为开展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Excel及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回顾性分析2015-2022年芜湖市报告的淋病病例资料。结果 2015-2022年,芜湖市共报告2 687例淋病病例,报告发病率由2015年的7.37/10万增长到2022年的9.26/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10.080,P=0.001)。报告淋病病例男女性别比为5.96∶1,从2015年的10.67∶1下降至2022年的3.99∶1,总体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10.760,P=0.001)。78.04%的淋病病例集中在15~39岁年龄组,15~19岁年龄组(χ^(2)_(趋势)=141.451,P<0.001)和20~24岁年龄组(χ^(2)_(趋势)=71.469,P<0.001)报告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男、女淋病的发病高峰年龄前移,呈现年轻化趋势。淋病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职业分别是家务及待业(38.56%)、农民(15.41%)及商业服务(14.18%)。结论 芜湖市淋病报告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要广泛开展淋病相关宣传活动,完善淋病的诊断报告管理工作。
张敏方艳姣成国明豆正东
关键词:淋病
2020-2022年芜湖市梅毒重复报告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了解2020-2022年芜湖市梅毒重复报告情况,为评估真实疫情状况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下载梅毒个案数据库,按重报调查方案进行年度内及跨年度查重处理,利用Excel及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0-2022年芜湖市共报告6746例梅毒病例,重复报告399例,总重复报告率5.91%。仅存在1次重报和2次重报,重报1次占92.98%,2次占7.02%。2020-2022年重报率分别为5.40%、6.60%及5.70%。2020-2021跨年度重报率4.09%;2021-2022跨年度重报率4.36%。除胎传梅毒外,各期梅毒均有重复报告病例,80.45%(321/399)的重报病例为隐性梅毒重复报告。各年度的隐性梅毒重报率均最低,三期梅毒重报率最高,不同分期梅毒重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依次为12.153、19.506、32.666,P<0.01)。三级医疗机构重报率最高,其次是二级医疗机构,二级以下医疗机构重报率最低,仅2021年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重复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6,P<0.05)。各年度皮肤科的重报率均高于非皮肤科重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依次为20.039、16.085、36.007,P<0.01)。各年度民营医疗机构的重报率均低于公立医疗机构。结论芜湖市梅毒重复报告以年度内、隐性梅毒、1次重报为主,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三级医疗机构、皮肤科上报的梅毒病例的审核工作,降低重报率。
张敏成国明方艳姣
关键词:梅毒
芜湖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因子检测结果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对芜湖市无偿献血者HBsAg、抗-HCV、抗-TP、抗-HIV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无偿献血者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状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芜湖市2011~2015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158020(人)份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芜湖市2011~2015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因子总不合格率为2.37%,HBsAg、抗-HCV、抗-TP、抗-HIV阳性率分别为1.13%、0.30%、0.79%、0.16%,抗-HIV确证阳性率为0.13‰;2013年起,四项感染因子阳性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35岁以上年龄组HBsAg、抗-HCV、抗-TP阳性率远高于35岁以下年龄组。HBsAg检测阳性率男性大于女性,抗-TP、抗-HCV女性大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人群中,农、林、牧等生产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四项感染因子阳性率较高。2015年开展的感染因子核酸检测阳性检出率为0.085%。结论根据芜湖市的实际情况,加强献血前征询和体检、全面开展四项感染因子核酸检测,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开展有关输血传染病防治方法的宣传、教育,保障血液安全。
成国明赵茹张正红豆正东方艳姣张敏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检测阳性率
2016-2018年芜湖市孕产妇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
2020年
目的了解2016-2018年芜湖市孕产妇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及行为特征。方法2016-2018年每年的4-7月,对首次去芜湖市镜湖区和无为县妇女保健机构建卡或接受围产期保健的15~49岁孕产妇连续采样,进行横断面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样检测HIV、梅毒等抗体,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2400名孕产妇,其中城市和农村各1200人,年龄最小18岁,最大44岁,平均(27.78±4.51)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49.21%。调查对象均未检出HIV抗体,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21%。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7.92%,来自农村的孕产妇2016-2018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8.25%(313/400)、77.50%(310/400)、69.25%(27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城市者3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2.50%(330/400)、82.75%(331/400)、77.25%(309/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2018年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于2016年[OR(95%CI)=0.618(0.486~0.785)],大专及以上文化者知晓艾滋病知识的可能性是初中及以下文化者的2.230倍(95%CI:1.775~2.801),处于孕晚期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于孕早期者[OR(95%CI)=0.632(0.469~0.852)]。结论2016-2018年芜湖市孕产妇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尤其需关注农村和低文化程度的孕产妇。应对育龄女性开展针对性健康宣教,促进优生优育及孕早期检查,以提高艾滋病知识水平,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张正红豆正东方艳姣成国明张敏
关键词:孕产妇艾滋病哨点监测知识知晓
芜湖市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男男社交软件使用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了解芜湖市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男男社交软件(MSM-APP)的使用情况及其对艾滋病相关行为因素的影响。方法 2019年4—7月,利用自制的MSM-APP使用情况调查表,通过分类滚雪球法、MSM活动场所招募等方式开展横断面调查。了解其基本人口学特征、交友方式以及艾滋病相关行为。采集血液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和梅毒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SM-APP使用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调查400名MSM,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318人(79.50%),坚持安全套使用196人(61.64%),感染HIV 44人(11.00%),使用过MSM-APP 341人(85.25%),使用过MSM群组(MSM-GROUP)258人(64.50%)。使用MSM-APP与MSM-GROUP的调查对象艾滋病知晓率、最近6个月坚持使用安全套、接受安全套宣传发放/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testing, VCT)服务和接受同伴教育服务比例均高于未使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年龄(OR=0.92,95%CI=0.88~0.95)、文化程度(OR=2.88,95%CI=1.32~6.30)、艾滋病知识知晓(OR=4.51,95%CI=2.16~9.42)和是否接受安全套宣传发放/VCT服务(OR=0.92,95%CI=0.88~0.95)与是否使用MSM-APP相关联。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对象是否在校学生(OR=0.26,95%CI=0.12~0.53)、年龄(OR=0.94,95%CI=0.91~0.97)、户籍(OR=0.47,95%CI=0.23~0.94)、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OR=2.74,95%CI=1.32~5.68)和是否接受安全套宣传发放/VCT服务(OR=2.13,95%CI=1.24~3.68)与是否使用MSM-GROUP相关联。结论使用MSM-APP的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和接受艾滋病相关服务的比例相对较高,可以借助MSM-APP开展MSM艾滋病防控工作。
豆正东芮蓓方艳姣张敏谢文虎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芜湖市2013—2017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芜湖市2013-2017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晚发现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促进病例的早期发现提供依据。方法对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的2013-2017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资料,运用SPSS 19.0软件分析病例的晚发现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17年芜湖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730例,病例晚发现率分别为45.7%、42.9%、35.5%、35.7%、25.3%,呈线性下降趋势(χ趋势^2=14.523,P<0.001)。大年龄、低文化、农民、样本来源医疗机构病例的晚发现率高,未婚、经同性性传播病例的晚发现率低(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样本来源医疗机构病例的晚发现危险性是样本来源检测咨询者的2.753倍[95%可信区间(CI):1.877~4.037],初中文化病例晚发现危险性是大专及以上者的1.968倍(95%CI:1.207~3.208),2017年病例晚发现危险性较2013年下降62.0%[调整比值比(AOR)=0.380,95%CI:0.216~0.668]。结论芜湖市2013-2017年病例的晚发现率较高,来源医疗机构、经异性性传播、初中文化病例的晚发现率高,需进一步加大对年轻无症状者、低文化者的主动检测力度,探索经异性性传播人群的检测策略,以促进病例的早期发现。
张正红方艳姣豆正东厉玉莹成国明张敏
关键词:艾滋病影响因素
芜湖市2017—2021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重复报告现况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了解芜湖市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的重复报告情况,分析影响重复报告的因素。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监测系统芜湖市2017—2021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根据患者身份证号或患者姓名、性别、人群分类、疾病名称、出生日期、现住址核对报告病例是否重复报告,计算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重复报告率。结果 2017—2021年医疗机构共报告丙型病毒性肝炎5 317例,重复报告928例,重复报告率为17.45%。其中年度内重复报告240例,年平均重复报告率为4.5%,不同年度重复报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6,P>0.05);年度间重复报告688例,重复报告率为13.55%。患者年龄越大,重复报告率越高,不同年龄人群重复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9,P<0.05);重复报告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地市级(19.14%)、省级(17.69%)、乡镇及以下(16.56%)、县区级(15.21%)。结论 芜湖市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报告存在重复报告情况,以省市医疗机构重复报告、跨年度重报为主。
成国明张敏方艳姣
关键词:丙型肝炎传染病报告疫情管理
2013—2015年芜湖市暗娼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了解芜湖市暗娼人群对艾滋病知识、行为及艾滋病、梅毒和丙肝的感染状况,为对该人群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和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由接受过培训的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工作人员,进入芜湖市娱乐场所,采用《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中暗娼人群问卷进行现场调查,采集血液标本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及丙肝病毒(HCV)血清学检测。结果 3年共对1 200名暗娼进行了调查,2013—2015年艾滋病患者(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2.75%,94.00%,95.00%,最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96.00%,95.75%和99.00%,最近1个月内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71.50%,83.50%和79.25%。在接受艾滋病相关服务方面,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的人数占所有调查人数的91.00%,92.75%,99.00%;接受过"同伴教育"的占45.75%,65.75%,82.00%。3年暗娼人群的梅毒感染率是7.50%、2.00%、3.75%。结论芜湖市暗娼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安全套每次使用率不高,梅毒感染率高,虽然现在HIV感染率较低,但暗娼人群感染HIV的风险依然较高,需要继续加强对该类人群的针对性行为干预和宣传教育工作。
方艳姣豆正东杨康生成国明张正红厉玉莹张敏
关键词:暗娼艾滋病哨点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