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龙
作品数: 11被引量:2H指数:1
  • 所属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哲学宗教

相关作者

百年回看《新青年》,重思“新文化”——第九届中国文化论坛会议综述
2015年
2015年5月9日-10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文化论坛以及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所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文化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举行。本届论坛讨论的主题是“百年重读《(新)青年》’。在两天的时间中,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40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中国文化论坛的创始人董秀玉女士、论坛理事长李学军女士也全程参与了本届论坛。
刘龙
关键词:中国文化论坛会新文化文化论坛
论陈确对宋儒性论的批判
2018年
尽管陈确的性论及其对宋儒性论的批判有继承自明代心学的面向,但是"成性说"的提出标志着陈确对人性的言说与宋明理学体用论的论性模式分道扬镳。言性模式的转变使得陈确对宋儒的性论有所误读;同时,在抛弃掉体用论的言性模式之后,陈确以生成论的模式建构起来的"成性说"却存在着一定的理论困境。然而,陈确之学仍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体现了对治晚明虚荡学风的努力。从明清之际的学术演变来看,陈确之学开启了清代学术转型的先河,乃是宋明理学向清代新义理学转移的过渡形态。
刘龙
关键词:理学体用论
论《天主实义》中的万物一体论
2017年
在《天主实义》中,利玛窦对理学的万物一体论进行了批判。利玛窦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全知全能的人格神的造物主的形象,而作为理学视域中的"万物一体"形上学基础的气学观点已经排除了一个造物主形象出现的任何可能性,这便是利玛窦要对万物一体论批判的原因。
刘龙
关键词:利玛窦理学万物一体
刘宗周未发已发思想研究
蕺山哲学是宋明理学的重镇。海内外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前人研究角度不同,本文选取了“未发已发”这一视角来切入蕺山哲学,透过对蕺山关于未发已发问题的论述,来分析其哲学的内涵,展现其哲学的特质,以对蕺山...
刘龙
关键词:慎独诚意
理学体用论视域下天的重新发现:基于二程的考察被引量:1
2018年
正如《宋史·道学传》所明确揭示的,作为儒学在新的时期的发展形态,理学实现了对“天的重新发现”,并由此带来了其对天人关系的重新调整.天的重新发现构成了宋明理学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作为理学的实际奠基者,二程对天的言说是在体用论的视域下进行的.借助于体用论的引入,二程区分了言说天的两种不同方式,发现了以理言说的同时作为生命之源与价值之源的形上之天,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天人的理论建构.二程对天的论说奠定了后世理学天论的基本形态.明道与伊川在本体论与工夫论上的差异又蕴含了后世理学衍化的内在根芽.
刘龙
关键词:体用论天理
董仲舒对荀子天论的继承与改造
2018年
在荀子思想之中,"天"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与"地"相对的"天";作为大自然之总体的"天";万物尤其是人所本具的先天机能。由于对"明于天人之分"的过分强调,与对"性""伪"异质性的过分突出,荀子未能协调好在其思想之中同时并存的天与人的分离性与关联性这二者的关系,由此导致了在其思想之中天人关系的紧张,造成了其人性论的内在张力。董仲舒在继承荀子论天的三项基本涵义的基础上,又对荀子的天论进行了改造。董仲舒通过建立起"天人相副"的法天机制,消解了荀子思想中天人关系的内在张力,开辟出一条两汉儒学发展的新道路。
刘龙
关键词:荀子天论
从《十力语要》看熊十力的理想人格论
2017年
熊十力先生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是儒家的圣贤人格,他认为近代以来,中国遭遇重大危机的根源是人心的迷失和文化理想的没落。在熊先生看来,只有首先通过正人心,而成就儒家的圣贤人格,然后才可以开出民主和科学的新外王,才能够应对西方的挑战。这就是熊先生理想人格论的基本思路。
刘龙
关键词:熊十力理想人格儒家
论梁漱溟的《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
2017年
在《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梁漱溟通过阐述中、西、印三种文化之不同的三种路向说,向世人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固有价值并且以极大的信心预测了今后必定是中国文化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得到复兴。这在当时全天下都在讨伐中国文化,急于将其像洗澡水一样倒掉的主张滔滔皆是,盈于天下的情况下,梁先生的主张是振聋发聩的,他真不愧是现代新儒家的源头活水。
刘龙
侨易学与中国学术主体性之建立被引量:1
2017年
叶隽先生通过吸收《周易》中"易"的交易思想与李石曾关于"侨"的相关理论,创发了侨易学。他并没有将侨易主体仅仅限制在留学生等个人身上,还推而广之将中西文化纳入侨易主体的分析中,具体研究了两者在历史上,尤其是近代以来的融合、碰撞的历程,展示了侨易学深广的理论面相。侨易学的创发以中国问题的解决和中国道路的探索为立足点,体现了建立中国学术主体性的理论自觉。
刘龙
关键词: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