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中博
作品数: 31被引量:347H指数:12
  • 所属机构: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方意
作品数:83被引量:1,981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研究主题:系统性风险 宏观审慎政策 宏观审慎 银行风险承担 风险传染
刘志东
作品数:62被引量:42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资产组合 金融市场 GARCH GMM CVAR
杨海珍
作品数:70被引量:50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资本外逃 中国资本外逃 国际资本流动 人民币汇率 实证研究
杨晓光
作品数:297被引量:2,645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实证研究 投资者情绪 不良贷款 中国经济 经济增长
周君
作品数:22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基础设施 高速铁路 ESG 公共项目 项目管理
中国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研究被引量:35
2021年
本文结合条件在险价值方法、事件分析法以及正交分解法构建一揽子模型,量化分析在外部冲击下实体经济内部及其与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在外部冲击发生后,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自身风险以及两者间的风险溢出显著增加,且与冲击直接关联部门的风险溢出增幅最大。其次,渠道分解显示,相比外部冲击的直接影响,风险溢出对实体经济和各金融市场风险的影响程度更强,甚至导致部分部门风险反复上升。最后,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存在风险溢出闭环,即外部冲击通过实体经济将风险依次传导至股票、货币及债券市场,而债券市场风险又会进一步向实体经济溢出。本文为正确认识外部冲击对中国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全面影响、协调解决经济稳增长与金融防风险问题有重要意义。
方意和文佳荆中博
关键词:实体经济金融市场
P2P借贷市场与股票市场间的溢出机制:中国股市2015年异常波动期间的证据被引量:11
2020年
本文认为,P2P借贷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两类溢出联动机制,即替代效应机制和互补效应机制。替代效应指的是P2P投资者资金配置导致两个市场行情呈现负相关;互补效应指的是P2P借款者杠杆融资导致两个市场行情正相关。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事件分析法,量化研究了股市异常波动时期市场间溢出的具体表现。从P2P市场对股市溢出来看,P2P市场是拉动股市大幅上涨的重要资金渠道,但没有证据表明P2P市场是造成股市大幅下跌的直接原因。从股市对P2P市场溢出来看,股市大幅上涨对P2P市场的影响较弱,但股市大幅下跌会对P2P市场行情产生显著影响。上述现象均可由替代效应机制或互补效应机制进行解释,且这两类机制在不同股市周期和股票板块之间具有较大的异质性。
方意王晏如荆中博
关键词:股票市场收益
中国金融体系放大了实体经济风险吗被引量:35
2020年
金融体系平稳运行可以通过吸收风险来促进经济增长,金融体系发生风险则会通过溢出而拖累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利用二级行业指数构建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的风险溢出网络,从行业视角出发探讨金融体系在中国经济金融系统中的风险吸收和放大作用,研究结果如下。第一,整体来看,中国经济金融系统中的风险源头在于实体经济。金融体系在中国经济金融系统中具有风险吸收的作用,体现了金融体系的专业风险管理功能。金融体系风险吸收作用与实体经济风险实体经济风险是指实体经济内部各子行业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金融体系风险具有类似的概念。呈正相关关系,与金融体系风险呈负相关关系。此外,金融体系风险大于(小于)实体经济风险的程度越高,金融体系的风险放大(吸收)作用越强。第二,从金融子行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联视角来看,银行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最密切、风险吸收能力最差。第三,从金融体系内部的关联来看,金融体系内部网络关联存在非对称性,多元金融业对银行业和保险业有更强的风险溢出效应,保险业对银行业有较强的风险溢出效应。这些结果本质上与金融体系功能的发挥、金融体系内部的关联以及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联有密切关系。
贾妍妍方意荆中博
关键词:金融体系实体经济
跨行业风险溢出冲击下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实体行业受到外部冲击时存在跨行业风险溢出效应,导致银行所持有的不同行业资产的损失之间存在较高相关性。本文首先基于LASSO-VAR构建行业风险溢出网络,准确刻画特定行业风险上升带来的行业间风险联动特征。然后,利用DBNM-BA模型构建跨行业风险溢出冲击下的“实体行业-银行系统”两层级风险网络,并分别识别两层级网络中导致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上升的关键节点:系统重要性行业和系统脆弱性银行。本文实证研究表明:(1)若不引入行业风险溢出网络,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被低估约57.78%。(2)系统重要性行业方面。行业间风险溢出特征对系统重要性行业分布具有显著影响,行业相对规模的影响显著性次之,行业贷款集中度的影响显著性最弱。(3)系统脆弱性银行方面。我国银行体系抗风险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之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水平迅速降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主要来源于部分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本文为我国采取精准措施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刘志东张培元荆中博
房地产信托冲击与中国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被引量:3
2021年
以信托机构为例,将主动管理类信托资产纳入到资产负债表中建立模型探究中国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机理.理论分析发现,资产规模、杠杆、关联性和外部冲击是关键风险驱动因素.实证结果发现:样本期间,中国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变化趋势.系统重要性机构分布较稳定,其关键因素为资产规模、杠杆和关联性.系统脆弱性机构分布较分散,其关键因素为杠杆.机构间风险传染存在关键路径数量较多、路径较短的特征.其中,杠杆和规模是机构间风险传染的关键因素.资产间风险传染具有明显的聚类特征.其中,资产间关联性具有更加重要的风险驱动作用.本文为解决中国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证据.
荆中博方意曾艳琪韩业
关键词: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
“双支柱”框架下中国式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评估被引量:14
2022年
本文构建纳入六类宏观审慎政策的DSGE模型,并考虑总贷款、房价、资本金三类金融稳定目标。研究发现,信贷需求类政策的力度和效果优于信贷供给类,原因在于信贷需求类政策对信贷投放等调控更直接。进一步地,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的前提为,政策想要实现的目标与其盯住的目标要保持一致。此外,宏观审慎政策在实现三类金融稳定目标时,需要相互权衡。政策前沿曲线结果显示,“双支柱”调控框架有效性明显优于盯住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
方意张瀚文荆中博
关键词: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系统性风险
ESG表现与超额收益:基于投资者和企业的双重视角被引量:1
2023年
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大环境下,ESG表现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为了让投资者在进行ESG投资时能有更多的实证结果支撑,以及为了处于不同行业和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更加了解自身的ESG表现会对财务绩效产生何种影响,本文从投资者和企业的双重视角研究ESG表现的影响。结果发现,从投资者视角来看,在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加入ESG因子之后,市场上存在显著的ESG因子效应。即市场存在ESG风险溢价;从企业视角来看,ESG表现显著促进了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而ESG三大维度对不同行业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财务绩效存在异质性影响。本文研究有助于投资者和企业获得更加深入、多维度的ESG理解,进而推动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为相关监管政策与投资策略的制定提供丰富的经验证据。
周君张威张雅玲荆中博
关键词:财务绩效
房地产市场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被引量:11
2021年
中国房地产市场通过贷款违约及其与银行业之间的耦合作用等渠道影响银行部门风险.基于持有共同资产网络模型,考虑上述两种渠道引发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时间维度而言,房地产贷款违约造成的直接风险远小于降价抛售带来的间接风险.空间维度而言,5家大型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是系统重要性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和招商银行等是系统脆弱性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等是系统重要性资产.研究发现资产结构、银行结构和加权资产结构等是重要的风险因素,系统性风险错配指数可以刻画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状况.通过耦合作用分析发现,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同时也会对房地产市场形成冲击作用,两者风险的相互强化加剧了风险爆发程度.
方意赵胜民黄丽灵荆中博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政策银行业
供应链集中度对中国上市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分析——基于企业经营视角被引量:2
2024年
供应商和客户是企业在供应链上的重要利益相关者,探讨供应链结构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作用是我国顺利实现“双碳”目标的微观基础.本文以2010–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为对象,探讨供应链集中度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供应链集中度上升会抑制企业ESG表现,该结论在讨论测量误差、遗漏变量和反向因果后依然成立.供应链集中度对企业ESG表现的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占据较高市场份额、具有较低创新能力和较高机构持股的企业中更为显著.供应链集中度通过提高经营利润波动、运营冗余和未吸收财务冗余抑制企业ESG表现.经营期望顺差增强了供应链集中度对企业ESG表现的抑制作用,经营期望落差则会减弱供应链集中度的抑制作用.本文深化了人们对利益相关者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为企业强化供应链管理与提升ESG表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张冰晔刘紫琦周君何晓奇荆中博
关键词:组织冗余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思考被引量:31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12月爆发以来,已蔓延至全球,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发生突然、原因复杂、危害巨大且不可预测等特征,考验着国家的应急管理能力。“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在党中央统筹部署下,各级政府采取了必要的、强有力的防控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蔓延,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能力,为世界各国抗击疫情提供了经验参照。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也有所暴露。本文结合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进展,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进行了思考,首先总结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能力,然后深刻剖析现阶段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建立更加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供了参考。
刘志东高洪玮王瑶琪荆中博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