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晓芳
-

-

- 所属机构:山西农业大学
- 所在地区:山西省 晋中市
- 研究方向:化学工程
- 发文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
相关作者
- 常丽萍

- 作品数:403被引量:1,135H指数:16
-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煤 吸附剂 热解 煤热解 褐煤
- 赵晋忠

- 作品数:169被引量:39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大豆 乙酰化 化学技术 锌粉 代糖
- 任秀蓉

- 作品数:47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吸附剂 硫容 炼焦配煤 高温煤气脱硫剂 脱硫
- 岳爱琴

- 作品数:106被引量:490H指数:12
-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大豆 皂苷 抗旱性 不同大豆品种 黑豆
- 王清华

- 作品数:14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文理学院
- 研究主题:二氧化硫 教学改革 物理化学实验 物理化学 白星花金龟
- 生物质焦油重质组分轻质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质焦油重质组分轻质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是将脱硫性能优良但难以完全再生的含Fe和Mn或Ce的双金属或Fe、Mn、Ce的三金属活性组分废炭基脱硫剂在碳酸氢镁溶液中浸渍引入MgO,经干燥、焙烧处理后制成轻质化...
- 王美君常丽萍任秀蓉芦晓芳王建成鲍卫仁
- 文献传递
- 化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2006年
- 人的认识活动包括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二者相互作用于学习活动中。在化学教学中,智力因素的发挥程度如何关键在于对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的情况,因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从三方面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及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 芦晓芳
- 关键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 鲜切薯类的护色保鲜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鲜切薯类的护色保鲜方法,即选新鲜或贮藏的薯类为原料,用水洗净后去皮,切成0.5~1.0mm厚的薄片,放入与薯片相同质量的复合护色保鲜液中于20~30℃浸泡10~30min;然后将薯片从复合护色保鲜液捞出后...
- 芦晓芳樊玮鑫刘子娇王愈赵晋忠肖雨
- 文献传递
- 新农科背景下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2024年
- 在高等农业院校中,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属于公共必修基础实验课程,学好这门课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科研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和新农科的建设,传统的教学无法满足现代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文章分析了目前本课程在山西农业大学教学中存在的痛点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经过不断地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学生成绩明显上升。为实现本课程的知识、技能、素质目标提供有力的帮助,并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 武鑫段云青芦晓芳郭晓迪张天开刘金龙张建刚孙瑞
-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改
- 一种具有免疫活性的黑豆种皮半乳甘露聚糖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免疫活性作用的黑豆种皮半乳甘露聚糖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取黑豆皮为原料,通过酸提醇沉法得到粗多糖;再经离子交换柱和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纯化多糖。所制多糖为成分均一的杂多糖,由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阿拉伯...
- 岳爱琴鲁静武殷丛丛牛景萍赵晋忠张永坡郭冬冬芦晓芳高春艳杜维俊
- 焙烧温度对Fe-Mn基吸附剂中高温煤气脱硫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被引量:1
- 2013年
- 对优选出的Fe/Mn摩尔比为7∶3的7F3M系列复合氧化物吸附剂进行孔结构特性和活性组分形态的表征及其还原、硫化性能的考察,主要研究焙烧温度对吸附剂比表面积、孔体积和活性组分存在形态及其含量的影响,并与不同焙烧温度制得的吸附剂在不同空速和硫化温度下的脱硫行为进行关联。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升高,吸附剂比表面积和孔容逐渐增大,600℃时达到最大值;继续升高焙烧温度,吸附剂表面会因烧结而使其比表面积和孔容急剧下降;吸附剂的还原性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直接影响吸附剂中活性组分铁和锰的存在形态;吸附剂在脱硫反应过程中的活性组分也与其硫化反应的温度有关,硫化温度越高,铁锰各形态活性组分的化学反应能力越低,吸附剂中Fe3O4的含量在硫化反应过程中起主要作用。600℃焙烧制得的7F3M600吸附剂在2 000 h-1,500℃下具有最佳的脱硫行为,其脱硫效率高于99%的稳定运行时间大于30 h,硫容最大可达45.56 gS/100 g吸附剂。
- 芦晓芳任秀蓉王海堂肖雨常丽萍
- 关键词:焙烧温度TPR
- 亚临界法提取百香果籽油工艺优化及其组分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采用亚临界法提取百香果籽油,基于单因素试验(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通过正交试验及统计方法优化亚临界法提取百香果籽油工艺参数及获得影响提取率因素的主次顺序,结合百香果籽粉末SEM表征及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下的重复实验结果,验证优化结果的可靠性。通过对百香果籽油的FT-IR和GC表征,确定百香果籽油主要组分及含量;通过TG/DSC表征,探讨百香果籽油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亚临界法提取百香果籽油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温度50℃、提取3次、50 min/次,该工艺条件下百香果籽油提取率(23.78±0.178)%,高于超声和索氏提取。亚临界提取中的温度和次数、温度和时间及次数和时间二因素作用对百香果籽油提取率可见显著正协同效应;温度、次数和时间三因素的正协同效应促进百香果籽油提取率显著增加。亚临界法提取所得油的组分中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88.88%)更高。百香果籽油在氮气气氛下热稳定好,超过347℃开始热分解。
- 芦晓芳严强王海香郭冬冬高春艳张永坡杜维俊岳爱琴赵晋忠
- 关键词:亚临界正交试验气相色谱脂肪酸组分
- 新农科背景下工程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2023年
- 新农科建设对高等农林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至关重要。农林院校工科专业必修公共课工程化学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发展性和前沿性等特点。基于新农科背景,通过开展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实验技能、教研活动“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探索,结合院部、教师、学生“三维联动”运行机制,推动农林院校工科专业公共基础课工程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 芦晓芳程建娥杨美红赵晋忠
- 关键词:工程化学
- 三萜类酸枣仁皂苷的提取与纯化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7年
- 酸枣仁皂苷类化合物是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但其化学成分复杂,提取率和纯度受提取及纯化过程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常规提取和纯化方法存在提取率和纯度较低的局限,需要将辅助操作及先进技术引入和应用到酸枣仁皂苷的提取和纯化。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酸枣仁皂苷类化合物的提取和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开发出高效且操作简便的酸枣仁皂苷单体的分离纯化新技术,为新酸枣仁皂苷类化合物的发现、提取、分离与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 芦晓芳赵晋忠常丽萍
- 关键词:酸枣仁皂苷皂苷类化合物分离纯化技术
- 黑豆异黄酮的提取分离及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被引量:7
- 2022年
- 基于超声时间、液料比和超声温度的单因素试验,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结合样品粉末的SEM表征,确定超声辅助法提取黑豆异黄酮的最优工艺条件;经大孔树脂(D-101)纯化黑豆异黄酮粗提物,继而以乙酸乙酯-甲醇(V乙酸乙酯∶V甲醇=10∶1)溶液洗脱过硅胶层析柱,得组分Ⅰ和组分Ⅱ;考察异黄酮、组分Ⅰ和组分Ⅱ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法提取黑豆异黄酮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时间38 min,液料比32∶1,温度53℃,该条件下黑豆异黄酮提取量[(9.403±0.698)mg/g]最大;经大孔树脂(D-101)纯化得到纯度较高(异黄酮含量[(53.37±3.37)%]的异黄酮;过硅胶层析柱得组分Ⅰ和组分Ⅱ。当总异黄酮、组分Ⅰ和组分Ⅱ的浓度达到0.25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了(71.28±1.41)%、(34.60±2.95)%和(42.01±1.34)%,总异黄酮的清除率是组分Ⅰ和组分Ⅱ的2.06和1.70倍,总异黄酮、组分Ⅰ和组分Ⅱ的抗氧化能力依次为总异黄酮>组分Ⅱ>组分Ⅰ。
- 王宁张叶韬芦晓芳
- 关键词:响应面法异黄酮分离纯化抗氧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