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同臣
-

-

- 所属机构: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 研究方向:一般工业技术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刘俊鹏

- 作品数:207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 研究主题:陶瓷基复合材料 熔渗 复合材料 超高温陶瓷 抗烧蚀
- 于新民

- 作品数:209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 研究主题:陶瓷基复合材料 熔渗 复合材料 超高温陶瓷 界面层
- 裴雨辰

- 作品数:294被引量:130H指数:6
- 供职机构: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 研究主题:陶瓷基复合材料 隔热材料 预制体 复合材料 耐高温
- 王涛

- 作品数:95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 研究主题:复合材料 熔渗 SUB 陶瓷基复合材料 抗氧化涂层
- 李晓东

- 作品数:109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 研究主题:陶瓷基复合材料 熔渗 复合材料 超高温陶瓷 航空航天材料
- 一种在基体材料上制备超高温陶瓷防护层的方法及由此制得的陶瓷基复合材料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基体材料上制备超高温陶瓷防护层的方法及由此制得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真空环境下,通入氢气对基体材料进行高温处理,得到经高温处理的基体材料;(2)以超高温陶瓷作为靶材,在真空环境下...
- 陈昊然张宝鹏杨良伟宋环君冯士杰杨彤杨小健刘伟于新民刘俊鹏孙同臣
- 一种高致密纤维增强石英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致密纤维增强石英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纤维预制体浸没在浆料中,然后依次进行真空浸渍、干燥、烧结和增密,得到复合材料基体;将所述复合材料基体浸没在硅溶胶中,然后依次...
- 王华栋郑晨董衡吕毅孙同臣赵英民
- 一种高熵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熵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包含(Ti<Sub>x1</Sub>Zr<Sub>x2</Sub>Hf<Sub>x3</Sub>Nb<Sub>x4</Sub>Ta<Sub>x...
- 刘伟孙同臣陈昊然杨良伟杨小健张宝鹏刘俊鹏于艺裴雨辰
- 文献传递
- 一种梯度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梯度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ZrC陶瓷粉体和ZrB<Sub>2</Sub>陶瓷粉体混匀作为固体组分,将酚醛树脂和PVB树脂混匀作为液体组分,将固体组分和液体组分进行混匀,得到陶瓷浆料;将陶瓷浆料...
- 孙同臣刘伟陈昊然孙娅楠杨良伟张宝鹏宋环君李晓东刘俊鹏裴雨辰
- 一种具有热疏导功能的薄壁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热疏导功能的薄壁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薄壁陶瓷基复合材料采用PAN基纤维展宽带与中间相沥青基纤维展宽带混编薄壁预制体,结合CVI与PIP基体致密化工艺制备得到。所述方法首先采用2.5D编织技术...
- 冯士杰张宝鹏杨良伟陈昊然李晓东刘伟于新民刘俊鹏孙同臣
- 一种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氨酯的软段由非晶的1,4‑环己烷二甲酸的聚酯二醇得到,包括下列步骤:(1)利用1,4‑环己烷二甲酸与乙二醇进行缩聚反应制备非晶的分子量可控的1,4‑环己烷二甲酸的聚酯二醇;(2)1...
- 刘伟孙同臣张安苏王涛刘俊鹏于新民杨冰洋
- 文献传递
- 一种耐烧蚀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烧蚀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于航空航天材料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将金属锆置于真空环境中,通入碳源气体,并加热至蒸发温度,然后对陶瓷基复合材料进行蒸镀,得到包含ZrC层的所述耐烧蚀陶瓷基复合材...
- 陈昊然于艺杨良伟李晓东刘伟孙同臣张宝鹏刘俊鹏于新民
- 文献传递
- 弹性体对聚丙烯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态、流变及结晶行为的影响
- 本论文借助显微镜、流变学、热分析、散射技术等多种表征手段,围绕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展开研究。主要内容涉及弹性体改性的聚丙烯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流变行为、静态及剪切场下的结晶行为及其机理,探讨了弹性体及纳米蒙...
- 孙同臣
- 关键词: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聚烯烃弹性体
- 一种多元固溶体改性碳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元固溶体改性碳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于航空航天材料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对(Zr<Sub>0.25</Sub>Hf<Sub>0.25</Sub>Nb<Sub>0.25</Sub>T...
- 陈昊然李晓东刘俊鹏杨彤朱申于新民刘伟冯士杰刘鹏程景贵龙孙同臣
- EP-PI及BMI-PES的反应诱导相分离被引量:2
- 2016年
- 研究了EP/PI和BMI/PES两种TS/TP共混体系的反应诱导相分离过程及形貌结构。采用相差显微镜原位研究了反应诱导相分离的过程,发现分相初期形成了均匀的相结构;随着相分离的发展,一定浓度区域样品中的双连续结构经过演化发展,分相后期样品内部与边缘的形貌不一致。通过对固化后样品断面的SEM观察,发现在TP浓度很低时形成海岛结构,当TP浓度稍高,样品形成了核壳结构,在样品边缘和与基板接触的上下等外侧形成了TS的富集区,只有极少量的TP分散颗粒存在;在样品的中间,TS和TP形成双连续结构,其中TP富集相具有细丝状的网络特征。分析认为,EP和BMI为热固性树脂,初始样品为小分子,在反应开始时表现为流体,为快组分;PI和PES为典型的热塑性聚合物,它们的黏弹性特征随着相分离的发展越来越显著,即Tg以下为玻璃态,Tg以上表现出弹性、黏弹性特征,为慢组分。在反应分相过程中,由于TP富集相缠结网络的松弛慢于相分离的速度,因此TP富集相网络的整体收缩不可避免,在TP与TS动力学极不对称的作用之下,初始均匀的双连续结构最终发展为核壳结构。
- 陈凤华郭颖孙同臣周恒赵彤
- 关键词:热固性树脂层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