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瑛
-

-

- 所属机构:湖北工业大学
- 所在地区:湖北省 武汉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高甲荣

- 作品数:179被引量:1,415H指数:19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土壤生物工程 泥石流 密云水库 生态护岸 水土保持
- 叶建军

- 作品数:114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湖北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护坡结构 生态 预埋管 埋孔 爆破拆除
- 刘德富

- 作品数:496被引量:3,501H指数:35
- 供职机构:湖北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三峡水库 水华 三峡库区 边坡 浮游植物
- 高阳

- 作品数:38被引量:22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层次分析法 植被 京郊 生态系统 座椅骨架
- 吕晶

- 作品数:14被引量:64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土壤生物工程 护坡 边坡绿化 水土保持效应 植物护坡
- 丁坝结构及包括该丁坝结构的丁坝群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丁坝结构及包括该丁坝结构的丁坝群,涉及生态恢复技术领域。包括原木、锚杆、土壤、碎石以及植物,两根原木间隔并排设置在河床上,两根原木的第一端均与河岸对接,两根原木的第二端均为自由端,各根原木的端面上均间隔并...
- 刘瑛万艳雷谢晓靓刘德富熊光城马瑞雪唐强刘瑞芬颜丹
- 文献传递
- 地震灾后卧龙川金丝猴栖息地恢复指标研究
-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使川金丝猴栖息地受到重创,其赖以生存的一部分生态系统被严重的破坏,卧龙川金丝猴的生存面临威胁,该物种栖息地的地震灾后重建和生态修复为世人所关注。
本研究基于167篇野生动物生境研究文...
- 刘瑛
- 关键词:生态系统地震灾害生态修复
- 文献传递
- 不同护坡植物对岸坡土壤性质的影响及效应分析被引量:14
- 2010年
- 植物影响边坡的稳定,植物通过根系的加筋作用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加边坡稳定、减少水土流失,植物通过茎叶对地表的覆盖,起到蓄水保墒作用。以天然草本、人工草本、苜蓿、金丝柳、榆树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天然草本的根系是多种草本植物根系混合。从根系-土体复合土体抗剪强度、土壤活性有机质、地表温度三个方面比较不同植物对岸坡土壤性质的影响,同时与无植物覆盖的土壤对比,比较其三方面性质的差异。采用室内直剪仪直剪的方法测定土体复合体剪切力,在植物根系处位置取土测定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利用温度计测定岸坡地表温度。结果表明,草本植物可以增加土体的内摩擦角,进而增加土体抗剪强度,灌木在生长初期与草本植物增加土体抗剪强度的机理相同,多年生灌木根系增加土体粘滞力。榆树根系的抗剪强度强于金丝柳根系的抗剪强度。天然草本的抗剪效果大于人工草本的抗剪强度。草本植物对于增加土壤活性有机质的作用弱于灌木。金丝柳、榆树改良土壤效果相对较好。草本、灌木具有良好的降低地表温度、保持水分的作用。此外,通过研究以期为植物护坡中植物品种的选择及植物搭配方式的设计提供建议与参考。
- 吕晶高甲荣王颖娄会品刘瑛
- 关键词:植物护坡抗剪强度土壤活性有机质
- 可拼装式木质框格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拼装式木质框格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包括制作天然的木质或竹质的框格结构;将两个框格结构上、下对应叠放,将装有草籽和土壤的防护袋夹装在上、下两层框格结构中制成框格结构组件;对土质边坡进行整平处理;将多个框格结构...
- 刘瑛刘德富刘瑞芬肖衡林冯晶红马强叶健军万娟王可健刘佶鑫
- 文献传递
- 北京地区河溪近自然评价技术与应用
- 高甲荣冯泽深高阳刘瑛吕晶娄会品王颖陈子珊王芳王敏
- 针对退化河溪生态系统恢复的需求和北京地区河溪治理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自然保留下来的河溪、近自然河溪的生态地貌结构特征出发,获取自然河溪的最佳本底值,深入系统地定量研究河溪自然性的影响因素,建立河溪近自然评价指标体系,...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态系统恢复评价指标
- 河溪近自然治理技术及其评价方法被引量:18
- 2006年
- 河溪近自然治理作为恢复退化河溪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手段,包括河溪近自然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与技术措施施工2部分。在分析国内外通行的各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不甚发达的经济情况和复杂的水域特点,提出了由11个因子组成的河溪近自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河流的平面形态;2)河流的横断面形态;3)河流的水深;4)水体宽度;5)岸坡的结构;6)水流的流速;7)缓冲带植被宽;8)水体与河槽的接触情况;9)河道粗木质情况;10)水质;11)底栖大型动物。然后,根据其评价结果对处于不同健康等级的河溪采用相对应的河溪近自然治理技术,从而为我国整体河溪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 温存高阳高甲荣陈子珊刘瑛
- 关键词:生态系统健康层次分析法
- 不同类型河岸缓冲带水质净化效果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以广东省杨溪河灌草、竹林植被岸坡两种类型河岸带为研究对象,对河岸带2 m、4 m和6 m宽度情况下的TP、TN和COD等面源污染物质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河岸缓冲带及宽度对污染物的截污能力有所不同,总体来看灌草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去除率最高,为55%~87%,其次为竹林缓冲带为56%~80%。从缓冲带去除TN、TP和COD的角度出发,同时考虑土地占用问题,宽度为6 m的两种类型缓冲带是较佳的河岸缓冲带设置宽度。研究结果可为缓冲带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 秦东旭吴耕华刘煜陈鹏李益刘瑛
- 关键词:河岸缓冲带水质污染物去除率
- 基于植物柔韧性的土壤生物工程护岸材料选择被引量:9
- 2013年
- 以北京市怀柔区怀九河为例,运用三点抗弯的方法,对金丝柳、旱柳、紫穗槐和荆条4种植物进行枝条抗弯实验,通过对植物枝条柔韧性的研究,筛选出适用于退化河岸带土壤生物工程生态修复的植物材料。结果表明:将植物的力学特性分析作为河岸带土壤生物工程植物材料的选择依据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弹性模量小、抗弯力大的植物是土壤生物工程施工中优先选择的植物材料。研究表明:抗弯力强度与植物直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荆条弹性模量最大且远高于其他3种植物,其次为紫穗槐;旱柳和金丝柳弹性模量差异不大;荆条的抗弯力最大,旱柳最小。因此从力学角度出发,在土壤生物工程植物材料筛选中,乔木树种优先选择金丝柳,其次为旱柳;灌木树种优选紫穗槐,荆条次之。
- 刘瑛高甲荣顾岚
- 关键词:土壤生物工程
- 基于GIS和RS的荒漠区土壤侵蚀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以GIS和RS为平台,对人类活动较为剧烈的鱼卡矿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叠加分析法研究了土壤侵蚀与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侵蚀以风蚀为主,兼有部分水蚀。从土壤类型来看,灰棕漠土、高山漠土侵蚀强烈,兼有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洪积盐土风蚀强烈,高山荒漠化草原土水蚀较为强烈。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极强度风蚀和剧烈风蚀主要分布在沙地和戈壁两种土地利用类型上,极强度水蚀主要位于沼泽和沟道两种土地利用类型上。因此,在制定水土流失整治措施和区域土地发展规划时,应首先考虑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侵蚀特性。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水土流失,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武文一刘瑛梁继业
- 关键词:RS土壤类型土壤侵蚀荒漠地区
- 原木跌水结构对河流潜流带温度场的影响
- 2022年
- 为探究原木跌水结构对河流潜流带温度场的影响,应用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构建了地表水地下水二维耦合模型,分析原木跌水结构的高度、间距及数量等参数变化对河流潜流带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河道中原木跌水结构的添加会改变潜流带局部的压力分布,增加原木高度、间距和数量都会使河床压力最大值增大;随着原木跌水结构高度增加,原木下方区域温度受地表水水温的影响范围扩大;随着原木跌水结构间距和数量的增加,潜流带热缓冲作用增强。原木跌水结构设置参数的变化将不同程度影响潜流带温度场的变化和热缓冲作用,引起潜流带内部的热异质性,从而增加底栖生物和水生生境的多样性。
- 刘佶鑫王可健刘瑛刘德富冯晶红李毅
- 关键词:温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