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重远
-

-

- 所属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所在地区:黑龙江省 大庆市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王轶君

- 作品数:13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服务贸易 货物贸易 油气资源 伙伴关系
- 尚艳丽

- 作品数:14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投资环境 油气合作 低油价 石油工业 原油产量
- 钟文新

- 作品数:8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油气合作 油气工业 炼油能力 油气 产能
- 邵江华

- 作品数:1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油气合作 油气
- 王莹

- 作品数:35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碳酸盐岩储层 碳酸盐岩 孔隙特征 白云岩 孔隙类型
- 新王储治下的沙特阿拉伯油气投资环境展望
- 2017年
- 2017年6月,穆罕默德取代纳伊夫,成为沙特阿拉伯新王储。预计未来沙特阿拉伯政局将保持平稳,权力顺利交接,穆罕默德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掌权沙特阿拉伯,这对沙特阿拉伯落实"2030愿景"、实现国家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沙特阿拉伯能源行业对外合作也将产生深远影响。国际油价下跌使沙特阿拉伯经济增速放缓、财政赤字扩大、外汇储备减少,对于这些问题,沙特阿拉伯扩充税源,提高税率,提高政府收入;减少政府开支和民众补贴,控制政府支出;刺激私营和外资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多元化变革。落实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有利于油气行业对外合作,但部分领域合作面临挑战。近年来,中沙高层互访不断,中沙合作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油气企业应利用好两国政府层面的合作机制,积极关注天然气、炼化、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合作机会,推动沙特阿拉伯石油行业革故鼎新。
- 任重远宋伟涛李黎
- 关键词:油气合作
- 全球碳减排趋势下能源企业碳排放合规风险浅析被引量:1
- 2023年
- 高碳排放的能源行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碳减排要求和限制,面临企业碳排放合规风险。碳排放合规风险是环境合规风险的的类别之一,当前两者在国家治理态度和风险治理难度上都有所不同。发达国家在碳减排领域引导国际机构调整融资政策,增加传统能源企业融资难度;提高全球对碳减排问题的关注,使传统能源企业面临更多投资合作限制。资源国也在对传统能源企业提出更高的碳减排要求,或将对高碳排放行为额外征税。能源企业的碳排放合规风险主要指企业为碳排放行为付出的代价,包括政策法律变化风险,技术和人才约束风险,融资风险,传统能源领域合作约束风险,声誉风险,产业链合作、碳排放度量和信息披露风险等。建议“走出去”的中国传统能源企业转变海外投资合作理念,选择合适的转型道路,完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推动新能源与传统能源融合发展,增加技术和人才投入等,积极应对不断加剧的碳排放合规风险。
- 段艺璇杨洋任重远王轶君安艺于佳禾孙黎
- 关键词:碳减排风险管控
- 中国能源安全的目标导向评估
- 2017年
- 从能源安全的稳定性、经济性和清洁性"三性"定义出发,结合中国实际,以市场条件和开放条件为前提,以"中国梦"、《巴黎协定》和应对局部冲突为目标,构建评估中国能源安全的方法体系。分析中国能源的刚性需求和结构,以及不同情景下中国的能源供应能否满足刚性需求,评估中国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四类能源"三性"安全,提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相关建议。
- 任重远李程远
- 关键词:能源安全稳定性
- 拉美左翼崛起与油气对外合作政策风险探析被引量:1
- 2021年
- 拉美政治风向标忽左忽右地摇摆是一种常见现象,近年拉美多国经济持续衰退、贫富差距扩大、防疫不力和腐败丑闻频出,导致右翼政府公信力下降,2018年以来,拉美左翼力量呈现复苏态势。如果拉美左翼势力大规模崛起,在其执政理念和现实经济压力的双重作用及左翼强势领导人推动下,国家干预经济、国有化和大规模社会运动等政策可能相继出台,加之国家间的传导效应,拉美地区可能会出现新一轮的对外合作政策收紧甚至国有化风险。中国石油企业需做好形势跟踪分析和风险评估,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可能的风险。重点关注政策可能发生变化的国家,分国施策;在巴西采取跟随大公司的策略;在厄瓜多尔采取联合加周旋的策略;认真履行现有合同。
- 孙依敏钱铮任重远钟文新郭瑶
- 关键词:拉美政治国有化
- 低油价下资源国对外合作政策调整趋势分析
- 2021年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油价分别于1985、1997、2008、2014和2020年经历了5次暴跌,跌幅均超过60%。从前4次油价暴跌后资源国对外合作政策调整来看,总体上只有2008年油价暴跌后大部分资源国仍维持高油价时期收紧的对外合作政策,其余3次均放松对外合作政策,也有部分资源国对外合作政策受油价波动的影响不大。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石油供应严重过剩的影响,预期本轮油价暴跌后,大部分资源国将调整对外合作政策,既可能扩大对外开放,放宽对外合作政策,也可能收紧对外合作政策,拖欠应付款项,甚至对合作方大开罚单。未来一段时期,油气资源依然是世界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之一,中国石油公司面临一定的机会和风险,需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 尚艳丽任重远李博媛周勇钱铮
- 关键词:低油价
- 阿联酋包容文化对其国际油气合作的影响
- 2023年
- 阿联酋强调包容平等,着力提升民众幸福感,积极借助外部力量推动科技创新,打造包容文化治理模式。同时,包容文化深刻影响着阿联酋对外油气合作。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在对外合作中采用多股东模式,保证项目的稳定和长远发展,实现股东利益和收益多赢;通过多种方式引进外国高端人才和技术,利用国际资源提升经营水平;坚持服务国家能源转型战略,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以创业思维管理公司,进行多元化投资;打造多元和包容的经营环境,最终提高本土企业的经营水平和参与度。阿联酋以包容文化为核心的对外合作模式,对中阿油气合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未来,参与阿联酋油气合作,应充分利用和学习好该国油气行业资产领导者机制,进一步提升多方共赢的合作格局,尊重彼此利益,讲好中国故事。
- 张剑王莹任重远孙喆伍新宇
- 关键词:油气合作
- 新时期中国油气进口通道的风险与应对策略被引量:5
- 2022年
- 新冠疫情与世界变局叠加,国际地缘秩序复杂多变,在碳中和背景下全球能源体系加速重构,稳定的能源进口对于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中国油气进口高度依赖海上通道并有加重之势,2019年海上通道贡献石油、天然气进口总量的90%、62%,进口增量的96%、100%;202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进口量逆市增长,分别增加3651×10^(4)t、66×10^(8)m^(3),其中海上通道增量分别为3732×10^(4)t、93×10^(8)m^(3),弥补了陆上通道油气进口双下滑的缺口。海上通道的关键在南海航道,而当前南海地缘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与日俱增,在中俄能源合作持续加深背景下,南海航道的石油供应压力有所缓解,但液化天然气进口量的增加提升了南海航道对中国天然气安全的重要性。受通道格局所限,中国应对南海航道突发风险的能力不足,以1年时间维度为基准,其他通道可用运力仅能应对南海航道石油、天然气中断5.2%、18.2%。基于能源地缘政治视角,从优化油气进口通道布局、强化过境国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提升中国油气进口通道体系应急能力。
- 梁萌赵赏鑫任重远彭盈盈张奇
- 关键词:能源通道能源安全石油安全
- 2022年中东地区油气发展与投资环境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2022年中东地区原油产量为13.8亿吨,天然气产量为7330亿立方米。乌克兰危机爆发后,随着欧盟等国减少对俄罗斯油气进口的依赖,加大了自中东地区的油气进口和能源合作,该地区在全球油气供需格局中的重要性进一步上升。地区大国在大力发展油气工业的同时,积极进行能源转型,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业务,降低碳排放量。地区整体局势稳定,部分国家地缘政治风险、社会安全风险和营商风险较高。国际石油公司在中东地区的油气合作有进有退,同时扩大了在绿色低碳项目方面的合作。中国与中东地区能源合作互补性强,双方可进一步将合作领域从油气拓展至新能源业务。
- 尚艳丽贾辰孙黎任重远王莹
- 关键词:油气产量投资环境能源合作
-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油气过境运输现状及启示被引量:5
- 2019年
- 中亚俄罗斯地区是世界第二大油气聚集区,大规模油气开采得益于强有力的油气输送设施,区域间各国的合作体现在彼此过境油气输送。中亚油气出口对俄罗斯存在严重依赖,为保障能源出口安全,中亚各国纷纷出台出口多元化政策,但收效甚微:目前,哈萨克斯坦油气出口仍高度受俄罗斯控制,中亚其他国家要么无法摆脱俄罗斯,要么多元化进程受阻。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区复杂的地缘局势,美、俄、欧多重势力与利益冲突,多元化之路并非坦途,背后实为大国力量的博弈与再平衡,深受政治、经济、外交、能源等多重因素影响。未来中亚能源出口多元化必将促使俄罗斯过境地位的下降,但鉴于背靠背的地缘关系,俄罗斯的主导作用仍难以取代,双方将在合作与竞争中前行,促进与抑制并存。中国作为油气进口大国,输送通道直接决定了油气的供应安全,为降低因突发事件带来的运输风险,减少对单个通道的过度依赖,有必要加强油气进口路径的多元化,着力打造与资源国油气管道的互联互通,切实保障自身能源安全。(图6,表1,参23)
- 梁萌彭盈盈张燕云孙黎任重远张奇杨英
- 关键词:油气管道转口
- 亚太地区能源转型前景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亚太各国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和政策不同影响,能源转型的目标、进程和发展前景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降低煤炭在发电结构中的占比是中国能源清洁化进程中的首要任务。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印度对煤炭发电的需求还会增加。相对于欧盟国家、英国等发达国家,澳大利亚的减排承诺明显不足。新西兰长期关注气候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新西兰承诺到203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发电。东盟地区高碳能源占比较高,清洁能源开发进展缓慢。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将率先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和印度尼西亚次之,泰国和印度较晚。制约亚太地区能源转型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电力行业清洁化程度、可再生能源行业资金支持及发电成本的长期竞争力等方面。整体看,亚太地区短期内将保持对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的高度依赖,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将在该地区能源转型中发挥长期的重要作用。
- 李博媛任重远
- 关键词:能源转型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