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作品数: 42被引量:162H指数:7
  • 所属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
  • 所在地区:甘肃省 兰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甘肃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田林红
作品数:63被引量:231H指数:7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大鼠 脂联素
魏祥科
作品数:20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生物支架 大鼠脊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内固定治疗 STAT3信号通路
文益民
作品数:165被引量:465H指数:12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脊髓损伤 内固定 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手术治疗
李含
作品数:11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研究主题:STAT3信号通路 PC12细胞损伤 谷氨酸诱导 生物支架 AKT/MTOR
张明
作品数:67被引量:169H指数:7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 PC12细胞 大黄酸 脂联素 肥胖
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肾脏BMP-7和CT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肾脏骨形成蛋白7(BMP-7)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高糖饲料喂养6周并注射STZ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将成模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黄芪治疗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干预8周。检测血糖(BG),计算肾质量/体质量(KI),放射免疫法检测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肾脏BMP-7和CT-GF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肾脏BMP-7和CTGF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KI、BG、TC、TG、UAER显著增高,肾组织BMP-7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CTGF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治疗组TC、TG、KI及24 h UAER显著降低,肾组织BMP-7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而CTGF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结论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恢复肾组织BMP-7表达,降低肾组织CTGF过度表达有关。
王收宝田林红孙洁王春玲张涛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骨形成蛋白7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大黄酸对高糖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Wnt、β-catenin蛋白及TGF-β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高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Wnt、β-catenin蛋白表达、TGF-β1分泌的影响及大黄酸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同步化后采用加有高浓度葡萄糖(30 mmol/L)联合不同浓度大黄酸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应用MTT法测量高糖(HG组)及大黄酸高浓度组(HG+R1组)、大黄酸中浓度组(HG+R2组)、大黄酸低浓度组(HG+R3组)干预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活力。各组细胞中Wnt、β-catenin蛋白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①对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NG)组24、48、72 h比较.HG组、HG+R1组、HG+R2组、HG+R3组细胞增殖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HG组各时点相比.HG+R1组、HG+R2组、HG+R3组在24 h呈下降趋势.48、72 h下降趋势显著(P<0.05或P<0.01),表现为时间、浓度依赖性;HG+R2组在24、48 h细胞增殖较HG+R3组各时点有下降趋势.72h时细胞增殖下降趋势显著(P<0.05).而HG+R1组细胞在48h、72h时细胞增殖均显著下降(P<0.05);与相比,HG+R1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在72h时较HG+R2组显著下降(P<0.05)。②NG组细胞胞浆中有少量Wnt、β-catenin表达,HG组胞核表达Wnt胞浆及β-catenin量明显增高(P<0.05).大黄酸干预组Wnt、β-catenin蛋白表达受到抑制(P<0.05)。③细胞分泌TGF-β1受高糖刺激增加,TGF-β1的分泌受大黄酸抑制,均呈现出浓度依赖性(.P<0.05或P<0.01)。结论大黄酸在体外可能抑制Wnt、β-catenin蛋白表达.从而抑制分泌TGF-β1.
张涛朱小军陈慧张明吕韶燕
关键词:高糖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大黄酸TGF-Β1
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容性
2013年
背景: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将是治疗脊髓损伤的一项重要措施。但两者是否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否在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中长期存活并均匀分布,尚未得到证实。目的:观察大鼠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容性。方法:改良化学法制备大鼠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将第3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oechest33342荧光标记后分为3组进行实验,细胞+支架组、细胞+支架大鼠体内组和单纯细胞组。分别应用苏木精-伊红、Masson染色方法观察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的组织形态,以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吸附和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充分附着,生长增殖活跃,细胞在支架内分布均匀。细胞+支架体内组与细胞+支架组相比在移植后1-7d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移植14d细胞+支架体内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大于细胞+支架组(P<0.05)。提示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有较好的相容性,体内环境更有利于细胞增殖和两者融合。
张涛文益民李含魏祥科
关键词:材料生物相容性生物支架肌基膜管荧光标记相容性
中药丹参类制剂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被引量:21
2015年
丹参制剂在治疗心脑血管系统、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胰腺炎、器官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恢复、恶性肿瘤等方面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并且已经取得很好的疗效。本研究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对丹参制剂的临床研究及其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使用丹参制剂提供依据和实验基础。
张涛张娟红徐丽婷
关键词:丹参制剂
腹膜透析患者生理及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疾病及治疗状态下的生理、心理体验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生存质量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甘肃省某医院透析室腹膜透析患者中采用目标饱和抽样获得研究样本、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个人深入访谈获得研究对象在当前疾病及治疗状态下的生理、心理感受的资料,运用Nvivo 7.0定性资料辅助分析软件及Colaizzi现象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腹膜透析患者普遍有导管出口感染的直接生理不适;有头晕、失眠、便秘等日常生理机能的失常以及抵抗力下降所致的感冒频发。心理方面主要为对长期治疗费用的担心;各种持续的消极情绪影响了健康观和生命观、尤其男性患者多为消极应对态度;多有对无法履行家庭责任的歉疚、对家庭和社会支持的渴望。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生理、心理的不良体验,对患者的生命活动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影响。严格规范医护人员透析操作技术、全方位关心患者的生命质量;加强以家庭为中心的疾病管理健康教育;呼吁和推动欠发达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政策、维护晚期肾脏病患者的医疗保障权益、构建满足患者个性化的包括生理、心理、社交等立体的社会支持系统对腹膜透析患者十分必要。
张涛李艳芬陈天佑焦宜珺邱皓高欢李军鹏裴泓波
关键词:腹膜透析
三种方法构建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比较
2013年
背景:目前构建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的方法有化学方法、物理冻融法和冷冻法。目的:比较化学方法、物理冻融法和改良化学方法构建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组织学和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将6只SD大鼠竖脊肌截成36段,随机分3组(n=12),分别采用化学方法、物理冻融方法、改良化学方法构建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将荧光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3组支架上进行组织学与生物力学检测。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3组支架均可见平行排列结构,化学方法组连续性较物理冻融组、改良化学组差;Masson染色显示3组支架结构主要为胶原纤维,物理冻融组残留一些肌纤维,间隙不均。物理冻融组第7天荧光标记种子细胞计数明显少于化学方法组、改良化学组(P<0.01),第14天物理冻融组少于改良化学组(P<0.05);扫描电镜可见细胞贴附各组支架生长、大量存活;物理冻融组最大载荷高于化学方法组(P<0.05),与改良化学组无明显差别,各组弹性模量无差异;物理冻融组孔隙率低于化学方法组、改良化学组(P<0.05)。表明改良化学方法可以兼顾支架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特性,彻底清除肌细胞,较多保留更完整的细胞外基质。
魏祥科文益民张涛李含
关键词:生物材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化学方法组织学
交联温度对京尼平交联壳聚糖/藻酸盐组织工程支架的影响
2012年
[目的]通过对壳聚糖/藻酸盐复合支架材料表面结构、降解率、细胞毒性、孔隙率、含水量以及生物力学性能变化的研究,探究交联温度对京尼平交联壳聚糖/藻酸盐组织工程支架的影响。[方法]运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壳聚糖/藻酸盐支架材料,分别在4℃、25℃、37℃条件,于0.5%京尼平溶液中交联24 h,作为实验组。以未用京尼平交联的支架材料作为对照组,评价支架材料降解率、细胞毒性、孔隙率、含水量以及生物力学性能的特点。[结果](1)伴随交联温度升高,支架材料的颜色从浅紫色变为紫黑色,未交联的支架材料为白色;(2)降解率4周后在4℃为21.54%±3.07%、25℃组为9.9%±1.2%、37℃组为8.98%±0.79%。其中,37℃和25℃组抗降解能力优于4℃组(P<0.05)。各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3)弹性模量在4℃组为0.84±0.55,25℃组为1.44±0.06,37℃组为1.53±0.02,对照组为0.79±0.16。对照组与25℃组及37℃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孔隙率、含水量、细胞毒性各实验组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随着交联温度的提高,支架材料的抗降解能力、抗拉伸性能增加,且对支架材料的结构、细胞毒性、孔隙率以及含水量无明显影响。
史林文益民魏祥科李含张涛
关键词:京尼平壳聚糖海藻酸钠
雾化吸入渗透压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痰液外排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雾化吸入渗透压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痰液外排的影响。方法:将15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低渗(A组)49例、等渗(B组)50例、高渗(C组)51例。三组均用氧气驱动进行雾化,每次15 min,6 h/次,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测定痰液黏稠度、痰液白细胞计数、痰液的干湿比重、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雾化吸入前后1 h收集的痰量等参数。结果:低渗、等渗、高渗雾化液对雾化后排痰量均能起到作用,雾化前后痰量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渗雾化液对雾化前后痰液的干湿比重以及血氧饱和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渗雾化液对雾化前后白细胞数计数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高渗、等渗、低渗雾化液各有利弊,低渗雾化液杀菌作用不明显,但在血氧饱和度以及痰液干湿比重方面有很大作用。
马丽华魏素文付晓燕袁小萱陶贵彦石守兰张涛
关键词:食管癌根治术雾化吸入渗透压
齿状突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治疗效果分析
2014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齿状突骨折不同术式的疗效,从而指导后期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齿状突骨折26例,对比观察前、后路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数字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等指标。结果: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手术时间105.7±35.3 min、出血量62.1±18.5 mL、平均住院时间7.0±1.9天、疼痛数字评分3.6±1.7分、NDI 24.3%±11.7%,后路寰枢椎融合手术时间148.2±36.2 min、出血量338.4±143.3 mL、平均住院时间11.2±2.1天、疼痛数字评分5.1±1.4分、NDI33.6%±13.4%。结论: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平均住院时间短、疼痛数字评分低、对颈椎活动功能影响小等优势,而后路寰枢椎融合术具有手术适应范围广、手术操作难度小等优势,而其对颈椎活动功能影响较大。
张涛王世勇屈涛李志林张军华蓝旭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手术治疗寰枢椎融合术
mTOR/STAT3信号通路在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2013年
目的:研究谷氨酸(glutamate,Glu)诱导PC12细胞损伤后mTOR/STAT3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及对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谷氨酸作用不同时间诱导PC12细胞损伤,筛选出合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后,将细胞分为3组进行下一步实验,分别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20 mmol/L谷氨酸处理组;C组:20 mmol/L谷氨酸+800 nmol/L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处理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处理12 h后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观察各组处理1 h、4 h、8 h、12 h后,p-mTOR,p-STAT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谷氨酸对PC1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随作用时间和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强。(2)C组凋亡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3)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B组各时间点p-mTOR,p-STAT3表达均高于A、C组,并在4 h时达到高峰。结论:细胞损伤激活了mTOR/STAT3信号通路,该通路的激活减少了细胞凋亡,对谷氨酸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有助于神经损伤的修复。
李含文益民张涛魏祥科史林
关键词:MTOR谷氨酸细胞损伤信号转导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