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晓勇
-

-

- 所属机构: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相关作者
- 黄宗捷

- 作品数:43被引量:83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研究主题:气象服务 气象 网络经济 网络 气象产品
- 蔡久忠

- 作品数:12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研究主题:气象服务 网络 网络经济 气象 气象服务产品
- 周定文

- 作品数:90被引量:726H指数:16
-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NDVI 降水 植被变化 气候变化
- 气象服务收费辨析被引量:1
- 2011年
- 从经济学角度认识国内外收费的气象服务,需要理清收费产品的经济学属性,收费的经济性质、收费的发展趋势以及由谁来生产和配置气象服务等问题。本文认为:第一,在西方经济学的意义上,收费的气象服务产品是准公共产品而不是私人物品,且不能将其称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意义上的“商品”及“商业性气象服务”;第二,收费的气象服务受制于自身的供给和需求因素的制约,不具备大力发展的经济条件;第三,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出现的气象服务商业化、市场化的浪潮,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所确定的偶然性事件,主要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生产与配置气象服务才是其必然性趋势。
- 罗晓勇
- 关键词:气象服务产品服务收费西方经济学公共产品经济学意义经济性质
- 我国古代直观经验气象服务特征被引量:1
- 2011年
- 伴随着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历史,气象服务生产也就有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历史,有了气象服务的发展历史。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的生产三要素的水平,即以生产力发展程度为标准,我国气象服务的历史可以划分出三大气象服务阶段,即直观经验的气象服务阶段、建立在近代科技基础上的气象服务阶段,以及建立在现代科技基础上的气象服务阶段。本文仅就我国古代直观经验的气象服务特征做一讨论。
- 罗晓勇黄宗捷蔡久忠
- 关键词:气象服务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发展政治经济学
- 气象服务的投资主体
- 2010年
- 1研究的理论出发点
考察气象服务的投资,主要是考察:(1)气象服务生产和再生产的所需资金从何而来,即由谁投资,谁是投资主体?(2)为什么投资,即投资的目的是什么?(3)所需的投资量该如何确定?在此,第一步,对气象服务投资主体的考察研究,我们正是借用马克思的资本总循环公式作为理论出发点。
- 罗晓勇周定文黄宗捷蔡久忠
- 关键词:气象服务
- 现代服务经济效益评估实证
- 2011年
- 1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模型气象服务经济效益是气象服务的投入产出比。从这一定义出发,若用E表示气象服务经济效益,用W表示产出,用G表示投入,其评估模型为:E=W/G(或E=G/W)………(1)在第四讲《气象服务经济效益分析》一文中,气象服务产品的经济价值表示为:W=K+SL………(2)式中K为成本,SL为气象部门应分摊的新增经济价值,S为气象服务部门的分摊系数(S=G/G+G。。式中G为气象部门的投入值,G。为使用气象服务的投入值)。
- 罗晓勇黄宗捷蔡久忠
- 关键词:气象服务产品气象部门分摊系数投入产出比
- 气象服务的经济性质
- 2010年
- 1气象服务的效用
1.1气象服务效用的含义
气象服务的效用是由一定的气象服务产品的属性,即服务产品的性质、标准和质量决定的,而对效用的评价、选择,却又因消费者对一定气象服务敏感性大小的不同而不同,即因人们主观判断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天气预报的效用,首先是决定于天气预报的性质以及由这一性质所决定的气象要素的规定性,其次是预报对这一规定性的描述的准确性(此乃是有用性的基础)。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是否使用天气预报,
- 罗晓勇周定文黄宗捷蔡久忠
- 关键词:气象服务产品经济性质主观判断气象要素有用性
- 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1气象服务经济效益
气象服务经济效益是气象服务的核心内容和基础内容。它集中地反映了气象服务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体现出气象服务同增进社会福利水平的关系。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气象服务效益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气象服务的经济价值。
- 罗晓勇黄宗捷蔡久忠
- 关键词:气象服务社会福利
- 气象的经济学分析
- 2010年
- 1气象的资源性质
气象的资源性质表现为气象是一种自然资源中的基础资源,同时又是一种生产资源。
- 罗晓勇周定文黄宗捷蔡久忠
- 关键词:经济学分析气象自然资源生产资源
- 简论人类与大气环境的关系
- 2010年
- 地质史、气候变迁史和人类进化史表明,大气环境的变化,乃是人类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类出现后,大气环境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之一。人与大气环境既相互依存、渗透和转化,同时,又相互冲突。自人类进入大工业时代后,大工业所累积的负效益让人类与大气环境的冲突日益尖锐,今天,这突出地表现为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的频发,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巨大威胁。由此,改善大气环境,构建人类与大气环境的和谐关系已成为人类所必须解决的课题,需要世界各国做出共同的努力;中国已对人类与大气环境的和谐关系做出科学的阐释,另方面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 罗晓勇黄宗捷蔡久忠
- 关键词:人类进化史大气环境气候变暖地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