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兵
作品数: 23被引量:118H指数:7
  • 所属机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所在地区:四川省 成都市
  • 研究方向:历史地理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边疆形态与天下时空传统及其现代化进程被引量:2
2017年
时空观念是文明的基本架构,时空特性等观念形态与边疆形态紧密关联。天下体系游牧与农耕二维世界,具有不同的时空观念,这使得两种不同文明的帝国边疆形态具有明显差异。现代文明首先是一种新的时空观念,现代性生长在现代时空观念上,这种现代时空观念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矢量线性和匀质性,造就了现代民族国家的边疆形态。东方国家的现代进程包含了时空观念的转型,以及在此背景下疆域形态的转型。
韦兵
关键词:边疆
道教与北斗生杀观念被引量:15
2005年
北斗在公元前二、三千年很靠近北天极,古人曾将其视为极星,非常崇拜,认为它是天地的中心,掌管生杀化育。后来,即使北斗由于岁差远离北极,这种观念却一直流传,并对道教产生了很深影响。道教的符簶、斋醮、内丹修炼都重视北斗,就是这种观念的产物。本文从考古学与天文学材料研究道教与北斗的关系。
韦兵
关键词:北斗道教宗教思想
夷夏之辨与雅俗之分:唐宋变革视野下的宋代儒家历、历家历之争被引量:8
2009年
唐宋变革既是一个政治、经济转型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文化转型的过程。从宋代儒家和历家关于历法争论这一具体角度切入,可以发现,两者在关于历理和历数、上古历元和近世历元、左旋和右旋等问题上发生过分歧争论。宋儒普遍认为,汉唐以来,历法参杂"夷法",雅正精义遗失,导致历差,他们在内心建构出一个完美精确的三代"古历",以恢复雅正传统为己任,把探寻古历中的精髓"历理"作为终极理想,着重进行历法的理论探索,并希望据此制出完美无差的历法,作为他们复兴儒学和开创治世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此形成所谓"儒家之历"。宋儒以这一想象的完美标准来评判后代历法的差误,将汉唐以来伎术官把持的专业司天机构制作的历法当作暗用"夷法"、夹杂"俗历"的代表,轻蔑地称之为"历家之历"。两者间的争论贯穿有宋一代。这一争论背后折射出唐代夷夏之辨到宋代雅俗之争的转换,从中反映了宋代新儒家异于前代的独特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韦兵
关键词:唐宋变革
行星星占与宋代政治:以荧惑入犯、太白昼见经天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在古代人们关于世界的认识中,天象运行是上天意志的表现,与世俗政治紧密相关,异常天象预示世俗政治的失误、君主的失德,上天通过天变对统治者提出预警,宰辅可能因此而引咎辞职,相应的政治改革也会因此提出以消弭天变。政治格局与政治运作都会受到天变的影响,政治运作中各派势力都借助天变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天变是古代政治的一个强大塑造力量。本文以宋代荧惑入犯、太白昼见经天这两种异常天象为个案,揭示天变与政治呈现的复杂互动局面。
韦兵
关键词:宋代政治
英藏黑城出土Or.12380-1796西夏文《百六吉凶歌》残叶考被引量:1
2020年
英国国家图书馆藏黑城出土的Or.12380-1796(K.K.Π.0258.h)号残叶是中原星命著作《百六吉凶歌》的西夏文译本,参考南宋《三辰通载》所录《百六吉凶歌》可以复原其内容。残叶记载了星命术中推算"洞微大限"的方法,为了解中原星命占卜法在河西地区的流传提供了材料。
徐阳韦兵
经今文学的权变观
2002年
本文清理了晚周秦汉之际的权变思想这一重要观念的发展脉络。剖析齐学、鲁学与今文学、古文学在权变观上的分歧对立。清理这一观念的发展脉络可帮助我们理解当时观念更新与社会变革的互动关系 ,了解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墨守成规只能召致挫败 ,而知权制变 (制度创新 )才能不断发展。
韦兵
关键词:古文学鲁学权变观
星占历法与宋代政治文化
韦兵
关键词:宋代星占历法文化政治
文献传递
赵宋“家神”:黑煞神源流及其与宋代政治文化关系被引量:2
2020年
宋初太祖、太宗权力交替之际,张守真神降利用黑煞神崇拜为太宗得位制造符命。太宗即位后修建上清太平宫,专门供奉黑煞神,作为国家重要祭祀对象。真宗建造的玉清昭应宫有凝命阁,用以奉祀黑煞翊圣真君。南宋初年,高宗也利用黑煞等四圣为王朝中兴的符命。两宋王朝政治均与黑煞神信仰关系密切。从图形和星命文献可以推考出黑煞神原型为西方传入的罗睺、计都星神,融合道教北方禺彊神形象,在晚唐五代形成一种新道教神祇。黑煞信仰在五代两宋非常流行,与王朝政治有密切互动,其地位升降也反映了宋代道教发展变化的一些趋势。
韦兵
日本新发现北宋开宝五年刻《炽盛光佛顶大威德销灾吉祥陀罗尼经》星图考——兼论黄道十二宫在宋、辽、西夏地区的传播被引量:21
2005年
唐宋时期,密宗炽盛光陀罗尼信仰非常流行,人们大量雕造炽盛光经咒以消灾祈福。日本上之坊新发现北宋开宝五年刻《炽盛光佛顶大威德销灾吉祥陀罗尼经》,卷首扉画是现今所见较早的完整的十二宫与二十八宿相配合的星图,比著名的宣化辽墓星图早近150年。与敦煌、黑水城等地区发现的黄道十二宫星图比较,可见它上承唐代写本星图,下启宣化辽墓星图,是中西两大星宫体系交流并中国化过程中的重要物证。
韦兵
关键词:星图黄道十二宫
认同与建构:20世纪的西北边疆与现代国家被引量:9
2014年
黄达远认为地缘政治是内亚近代化的主要动因,在英俄"大博弈"格局下,实现了内亚从"鞑靼"到"中亚"的地缘政治化过程。受内亚地缘政治的影响,18世纪以来中国形成了具有内亚特色的边疆体制,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民族国家建构形式。韦兵认为晚近西北边疆形成几乎包含了现代国家形成中的所有难题、悖论和挫折,边疆问题的解决极大程度依赖国家在历史进程中完成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的现代转型,边疆问题归根到底也是一个中国现代国家建构问题。关凯认为当下中国关于边疆问题的话语政治及其所包含的三个文化面向:民族-国家建构、现代性与文化多样性和人的观念。只有破除主流社会关于"边疆问题"的认知误区,才可能真正实现边疆的长治久安。纳日碧力戈认为以"生存交互性"定义"边疆",则处处是边疆,人人互为边疆,物物互为边疆。唯有自我超越,超越旧有的"种见",才能推出民族新政治,推出民族和睦的新理念。刘琪认为我们在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类似"迪庆经验"的地方性知识,完全可能为现代性的缺憾提供补充,也可能为民族-国家建构提供参照。
韦兵
关键词:西北边疆历史进程多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