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凤
作品数: 26被引量:172H指数:7
  • 所属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 所在地区:河南省 新乡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刘巨源
作品数:76被引量:420H指数:13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研究主题:肺纤维化 肿瘤坏死因子 中药 肺间质纤维化 实验性胃溃疡
夏武
作品数:6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研究主题:全反式维甲酸 肌成纤维细胞 HFL 转化生长因子Β STAT3
贾岩龙
作品数:96被引量:157H指数:6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
研究主题:重组蛋白表达 CHO细胞系 杜氏盐藻 重组蛋白 哺乳动物细胞
海广范
作品数:81被引量:268H指数:9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药学院
研究主题:蓝萼甲素 莴苣 白芷 NODOSIN 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郭萍
作品数:21被引量:127H指数:6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抗心律失常肽 房室结 连接蛋白43 胎儿 房室束
ALI/ARDS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0年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ion disease snydrome,ARDS)是一种常见危重症,病死率极高,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ALI/ARDS患者肺损伤发生、起始以及损伤进程中,详细的肺组织病理学资料仅来于死亡病例或者接受开胸肺活检的病例,故而这方面的资料很有限。
宋建奇樊毫军侯世科陈永凤
关键词:ALIARDS动物模型
黄杆菌致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黄杆菌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对 2 4例黄杆菌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痰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均为院内感染。 >60岁者 16例 (66.6% )。患有 2种或 2种以上基础疾病者 14例 (5 8.3 % ) ;2 4例发病前均应用多种抗生素 ;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 13例 (5 4 .0 % ) ;侵袭性治疗 9例 (3 7.5 % ) ;雾化吸入 10例 (41.6% )。病死率 3 3 .3 %。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无特异性。药敏实验呈现多重耐药。结论 老年、基础疾病多、免疫力低下、长期应用抗生素、侵袭性治疗及雾化吸入为黄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重 ,耐药率高 。
陈永凤吴纪平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黄杆菌抗生素药敏实验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多脏器衰竭78例
1991年
本文报告慢性肺心病并发多脏器衰竭78例,死亡30例,病死率为38.5%。肺心以外脏器以脑受累率最高,以胃受累死亡率最高。发生2脏器衰竭的病死率为22.9%脏器衰竭的病死率为42.8%,4个或4个以上脏器衰竭的病死率为77.8%。2脏器衰竭与3脏器以上衰竭病死率相差非常显著(P<0.01)。并对发病原因及其防治进行了讨论。
陈永凤杜荣苏海方郭悦鹏
关键词:心病并发症多器官衰竭
一氧化氮和酸性物质在大鼠吸入性肺损伤中的差异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有害气体和酸性物质在急性吸入性肺组织损伤中的差异。方法 给大鼠吸入一氧化氮和滴注不同 pH值酸性物质 ,形成急性肺水肿模型 ;机械通气 1h后 ,测定其血压、血气指标并观察其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1 )滴注液pH7.0时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pH4 .5和 2 .5时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1 )。随pH值的下降 ,肺泡腔液体逐渐增多 ,肺泡面积逐渐增大。 (2 )吸入一氧化氮后肺泡间隔增宽 ,液体增多 ,肺泡腔无液体。结论 一氧化氮和酸性物质都引起肺水肿 ,前者主要发生于肺间质 。
郭萍陈永凤
关键词:一氧化氮酸性物质急性肺水肿肺组织
黄芪丹参甘草等中药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38
1999年
目的 研究黄芪、丹参、甘草等中药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阻抑作用。方法 将72只SD大鼠一次性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A5 复制肺纤维化模型,次日随机分为3 组,分别为模型组(n=24) 、泼尼松组(n= 24) 和中药组(n= 24) ,另24 只大鼠作为对照组。测定分析各组给药后第7 、14、28d肺组织内羟脯氨酸、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比较各组第28d 肺系数。结果 中药组及泼尼松组各期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及羟脯氨酸含量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 P< 0.05 或P< 0.01),肺系数明显减少( P<0 .01),肺组织病理学显示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均明显减轻,其中中药组优于泼尼松组。结论 黄芪、丹参、甘草等中药联合应用对肺间质纤维化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刘巨源陈永凤郭萍高新平路成吉
关键词:丹参甘草肺间质纤维化中药
应用人体模拟教学强化培训穿刺技术的研究
2008年
针对目前医学生临床常规穿刺机会减少及临床动手能力普遍下降的问题,应用人体模拟教学方法,对542名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进行实习前临床常规穿刺技术短期强化培训。通过调查问卷和对比研究,显示该教学方法非常贴近临床,可快速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穿刺技能,且经济实用,可重复性好。该方法虽不能代替真实临床,但提供了医学生临床穿刺技术训练和考核途径的新思路。
陈永凤常吉辉刘兴霞李秀杰毛兰芝
关键词:医学教育临床教学诊疗操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及意义,并探讨其临床诊断要点。方法对近8年来临床确诊的36例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例进行临床与影像学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中肺气肿合并肺纤维化11例,肺心病合并肺纤维化25例。结果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多数界于上述两种病变之间,胸部X线及CT兼具二者特点,肺纤维化病变在肺心病组多见。结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具有其独特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其中临床症状及胸片是诊断的重要线索,高分辨率CT是临床确诊的最佳方法。
陈永凤刘巨源
关键词:肺纤维化高分辨率CT
TGF-β_1对HFL-I细胞HSP47和Collagen-Ⅰ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I)中Ⅰ型胶原(Collagen-Ⅰ)、热休克蛋白47(HSP47)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FL-I,5 g/L TGF-β1诱导0、1、3、5 d后,Western blot法检测HSP47表达;诱导0、6、12、24、48、72 h后,RT-PCR法检测Collagen-Ⅰ及HSP47 mRNA表达。结果5 g/L TGF-β1诱导后,HFL-I细胞中HSP47蛋白表达持续增高(P<0.05);5 g/L TGF-β1诱导后12 h后,HFL-I细胞中Collagen-Ⅰ、HSP47 mRNA表达开始增加(P<0.05),于24 h时达到峰值,48 h开始下降,至72 h时,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TGF-β1可上调HSP47和Collagen-Ⅰ基因的表达,该作用可能与肺纤维化发生关系密切。
海广范李佳鑫贾岩龙夏武陈永凤刘巨源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热休克蛋白47
汉防已甲素治疗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间质纤维化实验研究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观察中西药钙拮抗剂对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72只SD大鼠一次性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A5制备肺纤维化模型 ,次日随机给药 ,并测定分析各组给后d7、d14、d2 8肺组织内羟脯氨酸、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比较各组d2 8肺系数。结果 汉防己甲素组及维拉帕米组各期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及羟脯氨酸含量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 (p <0 .0 5 ,p<0 .0 1) ,肺系数明显减小 (p <0 .0 1,p<0 .0 1) ,组织病理学显示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均明显减轻 ,其中汉防己甲素优于维拉帕米。结论 中药钙拮抗剂汉防己甲素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疗效满意 ,值得进一步研究。
陈永凤刘巨源陈文霞高新平
关键词:肺间质纤维化汉防己甲素维拉帕米
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3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不动杆菌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对36例不动杆菌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痰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均为院内感染。>65岁者23例(63.9%);患有2种或2种以上基础疾病者20例(55.6%);36例发病前均应用多种抗生素;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18例(50%),侵袭性治疗10例(27.8%)。雾化吸入13例(36.1%)。死亡9例,病死率25%。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无特异性。药敏试验呈现对多种常用抗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生素耐药。结论老年、基础疾病多、免疫力低下、长期应用抗生素、侵袭性治疗及雾化吸入为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临床症状重,耐药率高,预后差。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为较有效药物。
陈永凤刘巨源
关键词:不动杆菌属下呼吸道感染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