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颖
作品数: 59被引量:218H指数:10
  • 所属机构:上海市血液中心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

相关作者

朱自严
作品数:200被引量:900H指数:17
供职机构:上海市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稀有血型 红细胞 血型 抗体 稀有血型筛选
张嘉敏
作品数:58被引量:391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市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红细胞 血型 抗体 血细胞 老化红细胞
杨启修
作品数:30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红细胞 血细胞 固相化 巨噬细胞 THP-1
郭忠慧
作品数:75被引量:55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市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稀有血型 血型 等位基因 红细胞 RHD基因
李勤
作品数:70被引量:134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红细胞 稀有血型 RHD基因 RHD 表型
抗人HLA抗体高通量固相化筛查方法的建立
2012年
目的在传统使用抗原筛查人血中针人类HLA抗原抗体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可以进行高通量抗体筛查,具有简易直观结果显示的体系。并确保体系在较长时间保存后,仍旧保持稳定性、灵敏度及准确性。方法新鲜分离人血中的淋巴细胞,取多人分进行混合。将混合后的淋巴细胞稀释至一定浓度后固定于96孔板条中,干燥后密封保存。将待检标本与阴性及阳性对照标本与板条孔内包被的淋巴细胞进行共孵育,随后使用结合有抗人IgG的指示细胞对结果进行指示。并与流式细胞术、细胞毒性实验进行比较。
杨启修杨颖朱自严
关键词:筛查方法HLA抗体抗体筛查抗原抗体细胞毒性实验
细胞因子、植入物及BCR-ABL融合基因定量多维监测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免疫监控中的作用
目的利用细胞因子谱检测病人免疫状态变化、STR定量监控植入物嵌合比例以及定量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肿瘤负载监控肿瘤复法等检测手段,探讨多维监控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GVHD、复发、排斥等移植后预后的指示作用。方法对...
杨颖胡炯张嘉敏王玲玲朱自严
人血液中血型抗体联合快速检测体系
本发明涉及人血液中血型抗体联合快速检测体系,其由以下方法制备:配制血细胞悬液,加入U型孔中,静置15-30min,100-200×g离心2-3min,弃上清,用缓冲液洗涤后低温干燥48-72小时,所述的血细胞选自红细胞、...
杨启修朱自严杨颖韩莎莎张嘉敏朱傲雪
文献传递
适合移植后嵌合物定量分析的信息STR位点谱的建立及其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本研究选取8个STR位点作为嵌合物定量分析的信息STR位点谱,评估其作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移植物嵌合状态的定量监控指标的作用。采集15对移植供受者血样,提取DNA,分别合成标记D3S3045、D4S2366、D4S2639、D5S818、D13S317、D18S1002、D20S481、D22S689的引物,建立PCR扩增体系,在ABI3100仪上检测这些位点的扩增片段,筛选得到理想的信息位点;制备梯度供者/受者DNA混合品和移植后不同日期采集的标本,进行信息位点的检测;获取峰高或峰面积进行移植嵌合率的计算。结果显示,根据梯度混合DNA的结果获得标准曲线,计算得到的嵌合率和配制浓度中的嵌合比例基本一致;用峰高和峰面积同时计算,两者基本一致;成功获得了15例移植后病人的嵌合状态变化数据,并帮助诊断了1例复发病人。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信息STR位点谱及检测方法,可以较准确地定量监控嵌合状态,成功用于临床干细胞移植工作,与商品化试剂相比,更便宜,在使用上更灵活。
杨颖吴文王玲玲陈和平朱自严
关键词:嵌合状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抗人HLA抗体高通量固相化筛查方法的建立
杨启修杨颖朱自严
选择性siRNA干扰FCGRⅡA影响THP-1吞噬调理红细胞被引量:1
2020年
为探讨能否通过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干扰影响巨噬细胞Fcγ受体介导的吞噬作用,采用FCGRⅡA siRNA转染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活化人单核细胞THP-1,并设NO-TARGET、GAPDH、no-siRNA(1640)为对照。培养48~72h后,用FCM分析CD14+细胞的CD32、CD32b分布,用CD14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值作为内参,得到CD32、CD32b相对MFI值;用Western blotting观察CD32a、CD32b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单核细胞单层实验(monocyte monolayer assay,MMA),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THP-1中能吞噬调理红细胞的吞噬百分比。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FCGRⅡA组与各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FCGRⅡA组CD32a量明显减少(分别为NO-TARGET组、GAPDH组、1640组的22%、42%、31%),而CD32b不降低;FCM分析显示,FCGRⅡA组MFI CD32/CD14较NO-TARGET组、1640组、GAPDH组下降(P<0.05),而CD32b无明显减少;同时MMA结果显示,FCGRⅡA组吞噬细胞占比分别比NO-TARGET组、GAPDH组、1640组减少9.6%、9.2%和4.4%。提示siRNA选择性干扰可有效降低Fcγ受体CD32a表达,并降低PMA活化的THP-1吞噬能力,可作为潜在手段干扰输血反应所涉及的巨噬细胞吞噬作用。
杨颖李勤张嘉敏赵俸涌杨启修叶璐夷朱自严
关键词:THP-1小干扰RNA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促进红细胞的老化清除可能会恶化药物诱发的免疫溶血性贫血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检测药物处理红细胞前后,细胞表面各种与细胞衰老及清除相关指标,以及吞噬细胞对红细胞的吞噬差异性,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红细胞老化和清除的影响。方法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哌酮和头孢他啶)处理红细胞,然后在药物处理后0 h和24 h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表面PS(磷脂酰丝氨酸)和清除相关CD标志物(CD35、CD47、CD55和CD59)的变化。通过显微镜观察,计算在药物处理后0 h和24 h棘细胞比例。通过单核细胞单层测定(MMA)检测药物处理后的红细胞被吞噬的情况。通过以上结果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红细胞老化和清除的影响。结果与未处理的红细胞相比,药物处理的红细胞在细胞表面显示出更高的PS水平(0 h vs 24 h:青霉素9.42%vs 93.30%、头孢吡肟3.88%vs 57.27%、头孢哌酮4.71%vs 75.75%和头孢他啶3.05%vs 43.19%,),以及棘细胞比率(0 h vs 24 h:青霉素7.33%vs 86%,头孢吡肟2.67%vs 52.67%,头孢哌酮3.33%vs 67.67%和头孢他啶3.33%vs 90.67%)。而清除相关的CD标志物,用药后明显降低:CD35为青霉素7.36%vs11.87%,头孢吡肟0.14%vs 28.51%,头孢哌酮11.85%vs 21.55%,头孢他啶7.63%vs 8.73%;CD47为青霉素1.22%vs 9.13%,头孢吡肟1.80%vs 0.86%,头孢哌酮0.08%vs 6.85%,头孢他啶1.54%vs 5.50%;CD55为青霉素14.46%vs 44.31%,头孢吡肟17.27%vs 38.41%,头孢哌酮19.28%vs 33.28%,头孢他啶14.62%vs 34.13%;CD59为青霉素4.71%vs 20.56%,头孢吡肟4.03%vs 7.60%,头孢哌酮5.91%vs 22.38%,头孢他啶5.93%vs 30.89%;药物处理的红细胞比未处理的红细胞更多地附着在单核细胞上。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诱导PS和清除相关CD标志物在红细胞表面的改变,并会导致细胞出嵴并使红细胞更容易被单核细胞吞噬。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促进红细胞老化和清除,这可能会使DIIHA恶化。
杨启修赵俸涌李勤张嘉敏郭忠慧杨颖王晨朱自严
关键词: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推荐HL-A、B特异性指定的复核表
2004年
张工梁嵇月华季芸杨剑豪谢军华郭晓俊孙继丽傅敏杨颖
关键词:HLA-AHLA-B特异性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血清学检测
血液中同种抗体的固相化筛查及其对临床输血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对随机献血者及临床输血患者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抗体进行固相化联合筛查体系。方法将单层混合多人份血细胞分别固定在U型微孔板中,制备出固相化抗体筛查体系。然后对随机献血样本2 150例及临床输血患者输血后样本440例血浆中是否含有相应抗体进行检测,并分析对对输血后效果的影响。结果随机献血者样本中抗体筛出率为:红细胞抗体53例(2.5%),血小板抗体22例(1%),淋巴细胞抗体13例(0.6%),中性粒细胞抗体55例(2.6%);临床输血患者输血后样本中抗体筛出率为:红细胞抗体31例(7%),血小板抗体38例(8.6%),淋巴细胞抗体24例(5.5%),中性粒细胞抗体43例(7.5%),混合抗体(包括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体)115例(26.1%)。223次(22.8%)输血后产生疑似不良反应,其中133例(约60%)检出抗体阳性。结论血细胞抗体固相化筛查体系可应用于临床输血前及输血后抗体检测。固相化检测体系灵敏度高于试管法血清学检测与流式细胞术。抗体的存在对输血效果存在一定的影响。
杨启修韩莎莎杨颖张嘉敏闫伟朱自严
关键词:抗体筛查输血不良反应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LA-A抗原DNA分型
2004年
李成涛谭建明杨颖康敏华李瑶
关键词:基因芯片技术HLA-A抗原DNA分型血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