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建平
-

-

- 所属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房立华

- 作品数:154被引量:1,407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震 M 接收函数 双差定位 地震序列
- 王未来

- 作品数:80被引量:845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接收函数 地震 S波速度结构 面波层析成像 地震台阵
- 明跃红

- 作品数:55被引量:537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震 火山 上地幔 S波速度结构 接收函数
- 王长在

- 作品数:36被引量:549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震 余震序列 地震定位 重定位 双差定位
- 王椿镛

- 作品数:244被引量:2,307H指数:35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上地幔 上地幔各向异性 地壳结构 各向异性 岩石圈变形
- 2002年夏季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地震活动研究被引量:55
- 2005年
- 20 0 2年6月以来,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地震活动明显增加.本文利用2 0 0 2年夏季布设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15套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的记录资料,对天池火山区的地震活动进行了研究.地震观测结果表明,2 0 0 2年夏季长白山天池火山日平均地震发生频次超过30次.地震主要位于长白山天池西南部和东北部两个区域,震源深度较浅,离地表的深度一般小于5km .天池西南部和东北部的地震,b值存在较大的差异.火山区地震记录的频谱分析和时频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地震主要为火山构造型地震.HSZ和DZD等台站地震记录中丰富的低频成分,可能与台站附近的局部介质或断层带有关.我们认为2 0 0 2年夏季频繁发生的地震和小震震群活动是由火山深部活动诱发的局部断裂活动引起.
- 吴建平明跃红张恒荣苏伟刘一鸣
- 关键词:长白山天池火山地震活动地震定位
- 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多单元组合模式被引量:141
- 2009年
-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8.0级特大地震.这次逆冲型地震发生在大陆内部的高角度逆冲断裂之上,与有历史记载以来所发生的逆冲型特大地震是不同的.通过对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震源机制、余震定位、地震破裂过程、同震地壳形变、强地面运动等的综合研究,认为汶川特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3个地质单元共同作用的结果.川西高原作为变形单元震前发生长期持续的变形,并且将变形转换为积累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应力;龙门山断裂带作为闭锁单元震前变形缓慢但积累很大的应力,当其超过断裂的摩擦强度或岩体的破裂强度时就突发破裂,形成地震,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四川盆地作为支撑单元对川西高原和龙门山的向东运动产生阻挡,是汶川地震孕育不可缺少的元素.汶川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可以用多单元组合模型来理解.
- 张培震闻学泽徐锡伟甘卫军王敏沈正康王庆良黄媛郑勇李小军张竹琪马胜利冉勇康刘启元丁志峰吴建平
- 关键词:汶川地震龙门山断裂地震破裂地震机理
- 2009年姚安地震序列精定位及震源区三维P波速度结构研究
- 2000年1月15日云南省姚安地区发生了M6.5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09年7月9日,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又发生了一次M6.0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在短短的几年内,在非常相近的地点发...
- 王长在吴建平房立华王未来明跃红张天中
- 关键词:姚安地震
- 文献传递
- 陕西及邻区瑞雷波相速度层析成像
- 2019年
- 本文利用布设于陕西及其邻区的喜马拉雅二期流动地震台阵和区内的固定地震台网共计257个台站于2014—2015年记录到的连续波形资料,采用基于图像分析的相速度提取方法,得到了7 185条瑞雷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获得了周期为5—40 s的瑞雷波相速度分布图像,其最小分辨率约为20 km。结果表明:各周期瑞雷波相速度图像具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地壳及上地幔顶部的地质构造特征。周期为5—10 s的瑞雷波相速度分布与地表地质构造密切相关,且高低速异常的分界线与地块边界高度吻合;周期为15 s的瑞雷波相速度分布图像显示出,大部分断陷沉积盆地(渭河、天水等盆地)表现为低速异常,表明此区域的沉积层厚度较大;周期为20—40 s的相速度分布则受地壳厚度影响较大,青藏高原东北缘始终呈现出明显的低速异常,鄂尔多斯地块中、下地壳以高速异常为主,但周期为20—30 s的相速度低速异常区分布于青藏高原沿六盘山逆冲褶皱带并一直延伸至鄂尔多斯内部,由此推测该区域地下介质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物质交换和融合。
- 惠少兴吴建平颜文华范莉苹
- 关键词:瑞雷波相速度层析成像
- 华北地区瑞利面波噪声层析成像研究
- 噪声层析成像是近年来国内外地震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方法通过对两个台站长时间的地震背景噪声记录进行互相关计算提取台站间的格林函数,获取面波频散特征,并进一步通过层析成像获得地球内部的速度结构。与传统的面波层析成像方法相比,...
- 房立华吴建平王未来明跃红
- 地震检测与震相自动拾取研究被引量:11
- 2018年
- 针对微震事件易受噪声干扰等特点,本文将STA/LTA方法和基于方差的AIC方法(varAIC)相结合,在震相到时初步拾取的基础上,使用台站的德洛内(Delaunay)三角剖分及台站间最大走时差约束来减少噪声干扰的影响.利用到时进行地震定位之后,根据台站预测到时,在设定的时间窗内对地震震相进行更精细的分析.特别是针对微震事件信噪比低的特点,设计了基于偏振分析的拾取函数,根据窗内STA/LTA方法和var-AIC方法的拾取结果自动选择合适的值作为震相到时.最后,对西昌流动地震台阵2013年304个单事件波形数据的分析处理和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较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地震事件检测能力和更高的震相拾取精度.
- 蒋策吴建平房立华
- 关键词:地震检测偏振分析
- 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流动地震台阵观测及研究
- <正>目前,我国在划定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后,针对重点监视防御区开展的动态跟踪研究工作还比较少,而且多数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监测系统尚不能满足科学研究和震情监测的需求。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布设流动地震台,通过加密观测来捕捉...
- 房立华明跃红吴建平王未来王长在杨婷蔡妍
- 文献传递
- 华北地区地壳与上地幔速度间断面接收函数成像研究
- 2015年
- P波接收函数主要包含台站下方速度界面所产生的转换波,转换波S波和原生P波以不同路径、不同时间到达同一台站,因此,时间轴上反映了转换波与原生P波在台站的到时差。在给定慢度和速度模型的情况下,可以依据到时差找到转换点。将接收函数中该时差所对应的接收函数值置于相应的转换点三维坐标,对不同射线在同一空间点的转换波振幅进行叠加,并经过规一化后可形成接收函数图像。
- 吴建平王未来房立华明跃红
- 关键词:接收函数间断面上地幔地壳转换波
- 云南鲁甸M_S6.5地震余震重定位及其发震构造被引量:99
- 2014年
- 整合了鲁甸震区周边的云南省地震台网、昭通市地震台网、巧家台阵,以及流动台站2个月的震相观测数据,对鲁甸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得到了1 750个地震的震源参数。重定位结果显示,余震有2个优势分布方向,分别为SE向和SW向,具有不对称的共轭分布特征。2个余震条带的展布长度相当,约为16km,夹角约100°。余震分布显示鲁甸地震的发震断层为高倾角的走滑断层。主震位于2个余震条带中间略偏西南的位置,早期余震主要沿NW-SE向垂直于昭通-鲁甸断裂分布,主震西南侧的余震可能为后期触发的。根据余震分布与周边断层的关系、主震震源机制、烈度分布的长轴方位,以及滑坡分布等资料,认为鲁甸地震的发震断层为NW向的包谷垴-小河断裂。包谷垴-小河断裂南北两侧无论是在地震活动、深部速度结构,还是块体运动方向和速率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断裂北侧的高速异常可能是阻止余震向北继续扩展的主要原因。
- 房立华吴建平王未来吕作勇王长在杨婷钟世军
- 关键词:余震序列地震定位发震断层
- 松潘—甘孜造山带地壳速度结构被引量:133
- 2003年
- 位于川西地区的奔子栏—唐克深地震测深剖面以NNE走向穿越松潘—甘孜造山带 .根据人工地震记录分析得到的震相走时和相关的振幅信息 ,确定了该剖面二维P波地壳速度结构 .剖面的地壳结构可分为 5层 ,其中第 1,2 ,3层为上地壳 ;第 4 ,5层为下地壳 .上地壳中部普遍存在低速异常带 ,但龙日坝以北 ,这一低速带与其上覆的低速基底合为一体 .同时 ,沿剖面的地壳速度结构具有较强的横向变化 .据此 ,可将剖面分为 4段 ,即甘孜—理塘断裂以南、甘孜—理塘断裂至鲜水河断裂、鲜水河断裂至龙日坝断裂和龙日坝断裂以北 .这与区域构造划分基本一致 .地壳厚度沿测线从南西向北东逐渐减薄 ,即从金沙江畔的 6 2km减小到黄河附近的 5 2km .根据PmP震相分析 ,莫霍界面深度在鲜水河断裂两侧没有明显变化 .全剖面的地壳平均速度较低 ,为 6 .30km/s.奔子栏—唐克剖面揭示了该地区的“造山带”型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 .鲜水河断裂带位于剖面的中部 ,该地区的上地壳速度为正异常 ,而下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存在负异常 .笔者认为 ,这是一类有利于强震孕育和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 .
- 王椿镛韩渭宾吴建平楼海白志明
- 关键词:松潘-甘孜造山带地壳速度结构地震测深剖面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