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云
-

-

- 所属机构:交通运输部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交通运输工程
- 发文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相关作者
- 孔亚平

- 作品数:213被引量:899H指数:16
- 供职机构:交通运输部
- 研究主题:公路 野生动物 动物通道 路域 高速公路
- 关磊

- 作品数:58被引量:197H指数:8
- 供职机构:交通运输部
- 研究主题:公路 野生动物 路域 动物通道 生境
- 陈济丁

- 作品数:135被引量:421H指数:12
- 供职机构:交通运输部
- 研究主题:公路 纳米粘土 高速公路 青藏公路 多年冻土地区
- 陈学平

- 作品数:120被引量:400H指数:12
- 供职机构:交通运输部
- 研究主题:公路 草皮 高速公路 路域 弃土场
- 陶双成

- 作品数:109被引量:252H指数:8
- 供职机构:交通运输部
- 研究主题:高速公路 公路 生态恢复 臭氧 公路建设
- 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对沿线地表水的影响
- 2013年
- 为分析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对沿线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对喀喇昆仑公路典型施工路段路侧地表径流和冰川融水支流的水环境状况进行了现场监测和采样分析,并对K754+400~K788+000路段内公路弃渣对河道压缩情况进行了现场勘测。结果表明: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施工对沿线地表径流中悬移质浓度、离子浓度影响很小,沿线地表径流也未受到石油类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影响,局部路段路侧径流中悬移质浓度的迅速增加与汇入的冰川融水支流水质特征有显著关系。改扩建工程部分路段施工弃渣对路侧河漫滩地(老路路界至水体距离)产生了一定的挤压和占用,占用比例在12%~100%不等,但尚未对河道过水断面形成挤占。最后针对公路与河道的典型位置关系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水环境保护对策。
- 陶双成王云陈济丁叶成银庞明
- 关键词:环境工程地表水现场勘测
-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植物保护技术研究
- 2013年
-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K753+800~K811+343段穿越了巴基斯坦红其拉甫国家公园,公路建设中的植物保护显得迫切和必要。在筛选出中巴公路植被保护重点路段的基础上,提出了工程设计中的植被保护技术,主要包括:浆砌排水沟走向的灵活处理、浆砌排水沟改为生态排水沟、收缩边坡坡率;同时提出施工中的植被保护技术——分布清表施工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实施,至少保护了约4 606m2的植被免遭破坏,效果良好,示范工程受到工程业主巴基斯坦国家公路局的肯定。
- 陈海鹏梁洪国王云
-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交通野生动物通道监测与有效性评价被引量:5
- 2019年
- 近年来随着中国交通建设向山区和生态敏感区延伸,野生动物通道的设置成为一项重要内容。然而,中国在野生动物通道监测与评价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该文基于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初步提出了交通野生动物通道监测与有效性评价的方法,包括选择监测的通道、确定目标物种、设置红外相机(数量、位置、高度、角度、参数等)、有效性评价(独立照片选择与分类、定义“尝试穿越”与“实际穿越”、有效性评价)。以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K2991+5O0涵洞为依托,应用该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藏野驴对该涵洞穿越的有效性评价,效果良好。该文还指出了未来要继续深化研究的几个方面。
- 朱广河李娜王云关磊孔亚平
- 关键词:公路铁路野生动物路域桥梁涵洞
- 道路路网景观生态影响研究现状被引量:4
- 2014年
-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道路路网大规模扩张,这会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突出表现为对大尺度景观生态格局的影响。对国内外有关路网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整理了国内外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路网景观格局影响进行的相关研究,发现不同等级的道路对于生态环境各因子影响的范围存在差异,路网致使区域景观破碎度增加,而基于破碎化理论建立的路网优化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路网对景观生态的影响。因此,从景观生态角度分析道路路网的生态影响,对于维护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关磊崔慧珊孔亚平王云
- 关键词:景观
- 一种基于调查与因子修正的植被可恢复性评价方法
- 一种基于调查与因子修正的植被可恢复性评价方法,其是根据自然植被类型与主环境因子空间分布特征,划定区域植被因子等级与主环境因子等级,再对上述两个等级相互不协调之处选点进行不协调点位筛选与现场踏勘、复核,再拓展环境因子并与主...
- 杨艳刚陈学平王云孔亚平陈济丁
- 文献传递
- 鹤大高速公路靖宇保护区段野生动物通道设计被引量:3
- 2015年
- 鹤大高速公路(以下简称"鹤大路")穿越了靖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该保护区被纳入了东北虎保护的九大优先区之一,在高速公路沿线至少有9种中大型兽类活动,包括3种国家级保护物种。结合高速公路穿越保护区路段的桥梁和涵洞设置,从工程设计(栅栏、动物小道、交通工程)、环境设计(植被、地形、水体)和管理措施三个角度阐述了动物通道设计要点。鹤大路野生动物通道设计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自然保护区路段野生动物通道专项设计。
- 王云王德民关磊王新军孔亚平
- 关键词:公路动物通道
- 荷兰公路建设野生动物保护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被引量:1
- 2019年
- 荷兰在道路生态学研究与实践方面国际领先。在当前我国绿色交通建设的背景下,公路建设野生动物保护日益引起行业内外的关注。本文初步梳理了荷兰在防止公路建设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上跨式野生动物通道设计、两栖类动物通道设计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初步提出我国未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应重点从三方面着手:(1)公路网络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影响及保护研究应引起重视;(2)道路生态学的基础性研究应得到加强;(3)重视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应用。
- 王云关磊杨艳刚孔亚平
- 关键词:动物通道栖息地破碎化两栖类
- 如何帮助野生动物过马路
- 2024年
- 全球野生动物大迁徒是颇为激动人心的自然奇观,涵盖从非洲(角马等动物)到亚洲(藏羚羊等)、从北美洲(驯鹿等)到大洋洲(鸟类)的广阔区域。年复一年,它们跋涉成千上万千米,只为赶赴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大聚会”。如果没有人类,野生动物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地球的每个角落。但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活,不得不侵占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于是,人与动物的矛盾产生了。其中之一,就是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出行如何共存的问题。
- 王云
- 关键词:野生动物驯鹿自然奇观藏羚羊自由自在约定俗成
- 国际大通道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景观评价被引量:3
- 2016年
-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简称"中巴公路")沿古丝绸之路修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基于生态、美学、文化与安全角度,构建了中巴公路景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获取指标权重,通过已有资料分析和专家法获取指标得分,通过综合评价模型得出中巴公路全线微观层面的景观质量(每隔15km)。提出的评价方法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指标体系加入了安全因素(考虑到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多发),二是景观取景采用360°全景照片。评价结果显示:中巴公路总体景观质量较好,尤其是红其拉甫国家公园段生态价值突出,从Passu到Hunza段是经典旅游线路,美学、生态、文化价值都很高,应重点保护和利用。部分路段由于地质灾害严重,景观质量较低,应在安全防护的基础上,利用景观资源。
- 王玉滴王云孔亚平陈学平王颖叶成银施耀华
- 关键词:景观美学景观评价生态价值
-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沿线景观特征与旅游需求被引量:3
- 2013年
-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所在区域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环境特殊,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明显且独特的景观特征,并在建成之后成为一条旅游线路。通过对中巴公路巴方段沿线各类景观进行详细调查和记录,并对沿线旅游需求情况进行了不同形式调查,对中巴公路沿线廊道范围景观特征和旅游者及其行为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研究中巴公路廊道景观安全格局以及基于旅游需求的景观规划设计奠定基础。
- 王萌萌庞彪王云陶双成陈济丁叶成银庞明李连友曹长伟
- 关键词:景观特征旅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