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志威
-

-

- 所属机构:长沙理工大学
- 所在地区:湖南省 长沙市
- 研究方向:水利工程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胡旭跃

- 作品数:141被引量:554H指数:14
-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航道 整治 数值模拟 裁弯 航道整治
- 王兆印

- 作品数:266被引量:2,336H指数:27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泥石流 山区河流 河流 河床结构 汶川地震
- 余国安

- 作品数:76被引量:597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山区河流 河流 河床结构 泥石流 河流地貌
- 李文哲

- 作品数:18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 研究主题:冲刷 消能率 山区河流 三峡水库 推移质
- 张晨笛

- 作品数:39被引量:153H指数:8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 研究主题:堆石 稳定性 山区河流 灭杀 光斑图像
- 弯曲河流颈口裁弯模式与机理被引量:16
- 2013年
- 为了揭示弯曲河流颈口裁弯的各种不同模式与内在复杂性,通过判读正裁弯和已裁弯的大量河湾遥感影像,将颈口裁弯分为3种不同力学模式,即崩岸模式、冲切模式和串沟模式,运用力学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裁弯模式的形成条件、过程与机理。崩岸模式是相当窄的颈口两侧河岸发生崩岸或单侧崩岸引起颈口上下游水流贯通。冲切模式是最普遍的颈口裁弯方式,其过程分为漫滩水流表面冲刷、形成沟槽后集中冲刷和沟槽达到稳定。串沟模式是初次洪水漫滩冲刷形成串沟,后续洪水沿串沟继续冲刷,且以溯源冲刷为主,直至形成新河槽。
- 李志威王兆印徐梦珍余国安
- 关键词:崩岸冲刷
- 长江下游铁板洲洲头冲淤变化规律被引量:4
- 2019年
- 长江下游是典型的分汊型河道,其江心洲的洲头正面临清水冲刷蚀退的严峻形势,如大通河段的铁板洲。基于大通水文站年均水沙数据(1956~2014年),选取铁板洲的遥感影像(1998~2016年)和实测地形数据(2004~2011年),并采用MIKE21 FM模拟铁板洲河段的水动力变化,分析近20年大通站年际及年内水沙变化、铁板洲的形态变化、洲头冲淤变化及主控因素。2003年后长江下游年均径流量变化较小,年均输沙量比2003年之前锐减67.4%。铁板洲受到低含沙水流的冲刷,洲头显著蚀退,其体积从163.57万m^3(2004年)萎缩至68.84万m^3(2011年),且年均蚀退率由8.88%(2004~2008年)增至11.57%(2008~2011年)。水动力模拟表明来流量增大对洲头的冲刷作用更加剧烈,即铁板洲在洪水期受到的冲刷大于枯水期。由于洲头的逆坡和阻挡作用,铁板洲洲头上游沿程流速不断减小并在洲头前缘岸边急剧降至零,最大流速出现在洲头左侧,使得其左侧成为主要蚀退区。
- 刘晶李志威李志威王晓娟
- 关键词:长江下游分汊河道冲淤变化水沙变化
- 黄河源典型卵石河床底栖动物的小尺度分布被引量:3
- 2020年
- 研究卵石河床上底栖动物的小尺度分布对保护河流生态完整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底栖动物在单个卵石上的分布特征,于2012年7月和2013年6月在黄河源区兰木错曲卵石河床选取6个样点进行底栖动物采样调查,同时对样点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对河流水质、底栖动物组成、物种丰富度和卵石表面积进行分析,以揭示底栖动物种数、个体数与卵石表面积的关系,探究大卵石层和卵石夹沙层中的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河段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水质为II类。调查期间共采集底栖动物2门、4纲、9目、16科、28属,在物种组成上,以水生昆虫为主。单个卵石上底栖动物的种数和个体数随着卵石表面积的增加呈幂指数增加,对数函数相关系数R^2分别为0.589、0.655(P<0.01)。卵石河床上,卵石夹沙层和大卵石层的物种丰富度(10~13种)差别不大,卵石夹沙层的密度(706~868个/m^2)远高于大卵石层(194~360个/m^2)。大卵石不易随水流运动,更适合附石类底栖动物尤其是毛翅目(Trichoptera)生存,大卵石层毛翅目的物种数(2~5种)和密度(12~87个/m^2)均高于卵石夹沙层(1~2种、1~9个/m^2)。毛翅目对河流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大卵石层对维持河流生态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 赵娜周罕觅李志威徐梦珍尹冬雪
- 关键词:底栖动物物种数个体数
- 基于无人机航测黄河源弯曲河道泥沙亏损量计算被引量:10
- 2020年
- 弯曲河流的河道冲淤变化在长时间尺度处于动态的平衡状况,其泥沙输移部分来自于凹岸冲刷与凸岸淤积的差值。2018年采用无人机航测获取黄河源典型弯曲河流(麦曲、哈曲、格曲和兰木错曲)连续弯道的低空影像数据,通过图像技术处理后生成高精度地形,进而提取单个弯道和连续弯道的断面地形,计算弯道凸、凹两侧断面面积和相邻断面间的差值。结果表明,凹岸侵蚀崩岸产生的泥沙量与凸岸点边滩淤积的泥沙量是不平衡的,即存在一个泥沙亏损量。对于单个弯道,兰木错曲单位河长的泥沙亏损量约为0.191 m^3,麦曲、哈曲和格曲单位河长的泥沙亏损量约为0.045 m^3,且相同河段的沿程亏损量具有不均匀性,其间接反映不同弯道横向的迁移速率具有差异性。
- 李志威汤韬
- 关键词:弯曲河道崩岸
- 近30年湘江中下游典型江心洲演变规律被引量:13
- 2017年
- 湘江中下游为典型的分汊河道,现有15个江心洲,江心洲发育与稳定性对河道演变与航道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衡阳水文站1953-2014年和湘潭水文站1952-2014年实测逐日水沙数据,1987、1995、2002和2015年6个典型江心洲的遥感影像,以及香炉洲和冯家洲分别于1983、1988和2008年的水上水下地形数据,分析了近30年湘江中下游的年际与年内水沙变化,江心洲的面积变化,以及洲头和洲尾的泥沙淤积。湘江下游年径流量变化幅度较小,但1970年代以来输沙量不断减小。湘江来沙集中于汛期,且汛、枯期输沙量有较大差异。1983-1995年江心洲处于发育阶段,洲体的面积与体积持续增加。1995年之后由于上游水库群修建,江心洲出现大幅度的面积萎缩。近20年湘江中下游的江心洲处于不断地冲刷萎缩中,需要采取人工护岸以保护江心洲湿地和维持航道稳定。
- 隆院男刘晶刘晶蒋昌波
- 关键词:水沙变化冲刷
- 含聚丙烯酰胺的管道螺旋流壁面切应力试验
- 2018年
- 为了了解聚丙烯酰胺对管道螺旋流输固能力的影响,搭建了管道试验系统。采用直球头5孔测针和1套水压力测压系统,测量5孔测针测孔内动水压强,计算壁面切应力并构造有效起旋距离参数,评价加入聚丙烯酰胺对管道螺旋流输固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孔直球头测针实测壁面切应力要比Preston法率定值偏大3%~5%,5孔直球头测针可以测量一维清水管道直流壁面切应力。壁面切应力(周向分量)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流向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并在某一位置开始线性衰减。加入聚丙烯酰胺(100mg/L)之后,其有效起旋距离(力学指标)提升效果为100%~150%,提升效果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减小,表明加入少量聚丙烯酰胺能够提升管道螺旋流的输固能力。
- 刘高李志威孟庆峰孟庆峰胡旭跃
-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
- 冲积河流的沙洲发育模式与机理被引量:8
- 2013年
- 沙洲是分汊型河道和河口区域重要的地貌特征和组成单元.沙洲的发育对分汊河型的形成和河口演变有重要影响,沙洲的稳定决定了分汊河道和河口航道的稳定.根据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发现,冲积型河流的沙洲存在两种发育模式:冲积河道的沙洲是洲头淤积逆水流向上游的发育模式,河口区域的沙洲是洲尾淤积顺水流向下游的发育模式,两者的发育机理不尽相同.通过分析冲积河道沙洲的沿程水头损失,沙洲向上游发育才能实现其沿程阻力达到最小.冲积河道的沙洲洲头浅滩滞流区和阻挡效应,共同作用促使悬移质在洲头浅滩淤积.洲尾汇流区,左汊和右汊水流汇合,水流挟水沙能力变大,泥沙难以在洲尾淤积,洲尾冲刷削尖成锐三角形.河口区域的沙洲洲头经受径流和潮流的双重作用,冲刷蚀退,而洲尾水面展宽使得流速降低,悬移质落淤促使洲尾不断淤长.沙洲表面的不同植被覆盖情况可验证沙洲必定向上游发育,已为天兴洲和玉带洲的遥感图像证实.
- 李志威王兆印余国安
- 关键词:冲积河流沙洲发育模式悬移质淤积
- 基于照相机和激光技术的水槽三维地形测量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照相机图像处理技术的水槽三维地形测量装置及基于该装置的测量方法,该系统至少包括两台拍照装置和两个激光发射装置,以及激光发射装置的匀速移动装置;该方法拍照装置通过无线遥控的方式拍摄水槽泥沙床面照片。然后...
- 李志威胡世雄李忠武胡旭跃陈宏常留红聂小宝余关龙吴新宇
- 文献传递
- 三江源风沙活动区沙漠化风险与风动沙含量关系被引量:2
- 2017年
- 通过调查采样,分析了三江源多个典型风沙活动区的沙土颗粒成分,发现风动沙(最易蚀颗粒)含量与沙漠化程度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进而定义了用于表征区域发生沙漠化的风蚀风险指数,并应用到多种类型的土地的沙漠化风险评价中。分析结果表明:风蚀风险指数与风动沙百分含量直接相关,当区域内风动沙百分含量低于50%时,发生沙漠化的风险极低;当风动沙百分含量超过60%时,沙漠化风险随风动沙百分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长。因此,可通过判定区域样地中的风动沙百分含量,及时预警该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发生沙漠化的风险,通过采取相关措施降低风动沙百分含量,抑制风动沙活动,结合合理有效的植被措施,可使活动沙丘逐步被固定下来。
- 徐梦珍李艳富李志威王兆印韩鲁杰
- 关键词:矿物成分
- 黄河源唐乃亥水文站水沙序列重建与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选用泽库气象站(1959~2011年)的降水量、唐乃亥水文站(1956~2011年)的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分别与相邻位置的δ18O测定序列构造相关关系,建立以10a为滑动期的降水量变化曲线、以5a和10a为滑动期的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变化曲线(公元192~2003年),研究千年尺度的降水量和水沙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除了以5a为滑动期的唐乃亥年输沙量率定方程外,其它拟合方程的R2均大于0.6,相关性较高。黄河源的年径流量总体呈减小的趋势,但年输沙量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其变化主要与降水量有关。以唐乃亥水文站为代表,1800a尺度上黄河源的年径流量/年输沙量的趋势变化可分为9个阶段,且5次呈增大趋势,4次呈减少趋势,表明水沙序列的长期变化呈多阶段性特征。
- 刘晶吉立李志威余国安余国安
- 关键词:径流量输沙量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