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海
作品数: 64被引量:125H指数:8
  • 所属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

相关作者

张国良
作品数:134被引量:49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研究主题:黄顶菊 入侵 刺萼龙葵 少花蒺藜草 外来入侵植物
付卫东
作品数:134被引量:37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研究主题:黄顶菊 入侵 刺萼龙葵 外来入侵植物 少花蒺藜草
宋振
作品数:76被引量:18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研究主题:入侵 刺萼龙葵 黄顶菊 少花蒺藜草 土壤
张衍雷
作品数:27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研究主题:黄顶菊 少花蒺藜草 入侵 紫花苜蓿 刺萼龙葵
韩颖
作品数:18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研究主题:黄顶菊 可溶性蛋白含量 叶片数 向日葵 出苗率
不同农作措施对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 Benth)种子库及其繁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5
2015年
系统调查了天然草原及旱作农田2种典型生境中少花蒺藜草种子库动态,并深入研究了施肥、灌溉、刈割及替代种植对少花蒺藜草种群繁衍扩张的影响。结果表明:从2种生境土壤种子库中共鉴定出12科24属25种植物;天然草原及旱作农田少花蒺藜草种子总储量分别达12 923粒·m^-2和8 960粒·m^-2,分别占整个种子库的67.72%及79.74%;天然草原生境中少花蒺藜草种子主要集中分布在土壤上表层(0~2 cm),占种子总量的45.71%,而旱作农田生境中,少花蒺藜草种子在土壤表层(0~2 cm)、中层(2~5cm)、下层(5~10 cm)中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也表明,低施肥量能显著提高少花蒺藜草结实量(P〈0.05),而中、高水平施肥处理少花蒺藜草结实量反而降低;随着灌溉浇水量增加,少花蒺藜草结实量显著增加(P〈0.05),高水平浇水量结实量平均为2 562.8粒·株^-1;刈割能有效抑制少花蒺藜草种群种子繁殖,每周刈割1次,抑制少花蒺藜草结实率为97.69%;替代种植向日葵、菊芋能极显著抑制少花蒺藜草生长及结实量(P〈0.01)。
张衍雷张瑞海付卫东宋振倪汉文张国良
关键词:少花蒺藜草土壤种子库种子产量农艺措施
生态修复刺萼龙葵入侵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生态修复刺萼龙葵入侵的方法,该方法使用马蔺对刺萼龙葵进行生物替代控制。该方法能够有效的的遏制刺萼龙葵入侵和扩散。
付卫东张国良张瑞海宋振王忠辉
一种从土壤中提取分离黄酮类物质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土壤中提取分离黄酮类物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将土壤样品干燥,过筛;(2)加入提取液,混匀后超声提取,离心,收集上清液;对离心后的沉淀重复操作此步骤;合并上清液;蒸发除去甲醇;(3)纯化,即得;所述...
付卫东张瑞海张国良宋振孙宝利王忠辉
文献传递
河北地区黄顶菊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对替代控制的响应被引量:12
2016年
土壤种子库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以及植被更新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001年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入侵河北地区,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为明确其潜在危害,调查了其在河堤与荒地两个典型生境中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1)两种生境中地上植被均以黄顶菊最为丰富,频度达100%。河堤及荒地黄顶菊种子总储量分别达12527和13947 ind.·m-2,占整个种子库的88.05%及96.32%;黄顶菊种子库与植被间物种相似系数(S)分别为0.55(河堤)和0.40(荒地),属于中等及偏低相似水平。(2)黄顶菊种子多集中于上层土壤中(0-2 cm)中,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土壤中层和下层(2-10 cm)中仍有近50%的黄顶菊种子。(3)在3次取样中,黄顶菊种子主要集中于4月份与6月份采集的土样中,8月份较少。本研究利用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与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两种植物替代控制黄顶菊,分析了黄顶菊对替代控制后的响应,结果发现第2年控制效果优于第1年,其密度、单株结实量、土壤种子储量均极显著低于同期对照(P〈0.01;)其次,其余生态指标如株高、分枝数、生物量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因此利用这两种替代植物可以限制黄顶菊的繁殖与扩散。该研究对黄顶菊的综合持续控制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张瑞海付卫东宋振晏静朱昌雄张国良
关键词:黄顶菊生物入侵土壤种子库
印加孔雀草入侵生态风险评估及其管理措施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印加孔雀草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现已在我国多个地区发现,局部呈现生态危害。分析印加孔雀草生态适应性特点,可以有针对地提出其风险指标体系和判断标准,确定其危险级别。【方法】对印加孔雀草的分布、危害情况及生物学特性进行调查,定性分析其生态适应性特点,定量分析评估其生态风险,确定其危险级别。【结果】根据风险指标体系准则层的赋值,其中入侵性R_1为83,适应性R_2为88,扩散性R_3为65,危害性R_4为84,计算得出印加孔雀草风险值(R)=80>61,属于具有危害性和侵入性的物种。【结论】印加孔雀草为具有危害性和侵入性的物种,应严格禁止引入。由于该植物已经传入我国,应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开展检疫、监测和灭除,防止其传入其他还未发生的地区。
张瑞海张国良宋振王忠辉付卫东
关键词:风险评估入侵植物
一种利用多年生牧草生态修复刺萼龙葵入侵退化草场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态系统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多年生牧草生态修复刺萼龙葵入侵退化草场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多年生牧草生态修复刺萼龙葵入侵退化草场的方法,该方法早春播种紫花苜蓿,通过深耕、细耙,耱平,播种后镇压,灌溉,...
付卫东张国良张瑞海宋振张衍雷
文献传递
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凋落物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以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入侵的林地、荒地和沟渠作为调查样地,探讨黄顶菊凋落物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影响。利用环刀进行取样,3种生境共捕获土壤无脊椎动物54 315头,隶属2门10纲17目。3种生境的优势类群皆为蜱螨目和弹尾目,其余类群的相对多度较小。黄顶菊凋落物能够为土壤无脊椎动物提供栖息地与食物来源,进而影响其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该影响与黄顶菊自身群体的生长状况有关,在长势较弱的林地生境影响较小,而在长势较强的荒地和沟渠生境影响较大。综上所述,黄顶菊入侵3种生境后,植株及其凋落物能为优势类群提供更好的栖息地和隐蔽所,并通过改变表层腐殖土的主要养分含量,引起土壤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升高,且土壤无脊椎动物在凋落物层中多样性呈自上而下的升高趋势。
晏静张瑞海宋振张国良刘玉升付卫东
关键词:黄顶菊凋落物生物多样性
少花蒺藜草入侵对沙质草地氮库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以我国北方大面积发生的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为对象,研究了其对科尔沁沙质草地土壤氮库和地上植物氮库的影响,并在室内条件下,以自然生境中少花蒺藜草伴生牧草披碱草和扁穗冰草为对照,利用^(15)N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少花蒺藜草的生物固氮能力.结果表明:与对照裸地和本地植物鹅观草样地相比,少花蒺藜草入侵地土壤总氮库分别显著增加47.5%和20.8%,土壤铵态氮库分别显著降低25.6%和25.2%.与鹅观草相比,少花蒺藜草地上部分植物氮库显著降低18.7%.少花蒺藜草的^(15)N原子丰度、^(15)N原子百分超、^(15)N原子加权百分超均显著低于披碱草和扁穗冰草.少花蒺藜草和披碱草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48.5%和47.0%,差异不显著.与披碱草相比,少花蒺藜草生物固氮率为60.2%Ndfa.少花蒺藜草对氮素高效利用的特征,揭示了其适应沙质草地生态系统并蔓延的一种生态适应机制.
张婷付卫东张瑞海宋振柏超黄成成张国良
关键词:少花蒺藜草土壤氮库生物固氮
刺萼龙葵入侵对不同类型土壤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外来入侵植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成为入侵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选取河北宣化和吉林白城2个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 Dunal.)入侵典型地区,研究刺萼龙葵入侵对不同类型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每个地区分别选择4个生境作为样地,宣化地区生境包括荒地、路边、农田和林地,白城地区生境包括荒地、路边、农田和草原,其中宣化的林地和白城的草原为每个地区特有的生境。采用滴定法和比色法测定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结果表明,与未入侵样地(CK)相比,刺萼龙葵入侵显著提高了农田、林地和草原的土壤全氮含量(P<0.05),其中宣化(灌淤土)农田和林地全氮含量比CK增加102.49%、79.02%,白城(淡黑钙土)农田和草原比CK增加44.04%、21.81%;刺萼龙葵入侵显著提高了农田和林地的土壤铵态氮含量(P<0.05),其中宣化农田、林地中土壤铵态氮含量比CK增加137.59%、50.32%,白城农田中增加140.18%;刺萼龙葵入侵也提高了路边、林地、农田(白城)和荒地(宣化)的土壤硝态氮含量(P<0.05),其中,宣化荒地、路边和林地土壤硝态氮含量较CK增加65.52%、32.96%和22.68%,白城路边和农田分别增加132.59%、153.96%。刺萼龙葵入侵显著提高了宣化地区及白城荒地和农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降低了宣化荒地、农田和林地的土壤全磷含量(P<0.05),土壤全磷分别比CK降低54.63%、70.81%和29.68%,白城路边和草原的土壤全磷含量分别较CK下降17.40%、14.69%(P<0.05);刺萼龙葵入侵对2个地区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则无显著影响。刺萼龙葵入侵显著提高了荒地、农田、林地、草原和路边(宣化)的土壤脲酶活性(P<0.05);宣化路边和白城荒地、草原的中性磷酸酶的活性,宣化荒地和林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对白城过氧化氢酶则无显著影响。刺萼龙葵入侵对某些生境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可能与入侵生
赵晓红张国良宋振张瑞海晏静张婷付卫东
关键词:外来入侵植物刺萼龙葵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
一种利用过江藤对薇甘菊进行替代控制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过江藤对薇甘菊进行替代控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生长有薇甘菊的区域内种植过江藤,且控制过江藤与薇甘菊的种植密度比例为(1‑3):1。所述方法可有效降低薇甘菊的发生密度,抑制其生长和繁殖,且过江藤多年生...
付卫东张瑞海张国良宋振王忠辉王然郓玲玲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