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新生
作品数: 582被引量:5131H指数:38
  • 所属机构:暨南大学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高昊
作品数:141被引量:728H指数:16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研究主题:类化合物 神经退行性疾病 化学成分 I 疾病
王乃利
作品数:127被引量:1,269H指数:2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薤白 药物化学 抗缺氧 柱色谱法
戴毅
作品数:95被引量:529H指数:14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研究 柱色谱 指纹图谱 化学成分 环烯醚萜
栗原博
作品数:192被引量:1,148H指数:16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药学院
研究主题:拘束应激 抗氧化能力指数 氧化应激 肝损伤 小鼠
陈国栋
作品数:55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研究主题:神经退行性疾病 类化合物 I 药物 天然药物
黄酮衍生物的用途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提供了一种黄酮衍生物作为抗氧化和抗缺氧药物或食品的用途。该化合物具有如下结构通式。该黄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将翠云草的干燥全草粉碎,用溶剂或水进行回流提取;过滤或离心去除不溶物,减压干燥...
姚新生王乃利范明郑俊霞吴丽颖刘宏伟丁爱石高昊戴毅
文献传递
柔毛水杨梅的化学成分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研究柔毛水杨梅(Geum japonicumThunb.var.chinenseF.Bolle)诱导早期新生血管形成和心肌细胞再生活性成分。方法采用Diaion HP 20型大孔树脂,Sephadex LH 20以及ToyopearHW 40F柱色谱结合活性追踪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柔毛水杨梅甲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2个鞣质类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为casuarinin(1)、pedunculagin(2和3),其中pedunculagin(2和3)为一对端基异构体混合物。结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casuarinin(1),pedunculagin(2和3)。
李建宽刘宏伟王乃利李明姚新生
关键词:鞣质化学成分
天然产物结构研究中核磁共振问题浅析
<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研究(特别是立体结构研究)是一件极其重要而又富有趣味的工作,是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研究的重要内容。核磁共振是进行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强有力的技术和手段。我们在长期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和教学过程中,对于...
高昊姚新生
文献传递
甾体化合物在制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甾体化合物在制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的应用,其中所述的甾体化合物结构如下:<Image file="200710029721.5_AB_0.GIF" he="171" imgContent="undefin...
姚新生刘宏伟杨宝峰吕延杰戴毅
文献传递
得自小根蒜及薤中的几种含氮化合物被引量:43
1995年
从中药薤白的主要基源植物小根蒜(AlliummacrostemonBunge)鳞茎中首次分得5种化合物。它们是腺苷(Adenosine,1)、胸苷(Thymidine,2)、2,3,4,9-四氢-1-甲基-1H-吡啶骈[3,4-b]吲哚-3-羧酸(2,3,4,9-tetrahydro-1-methyl-1H-pyrido[3,4-b]indole-3-carboxylicacid,3)、2,3,4,9-四氢-1H-吡啶骈[3,4-b]吲哚-3-羧酸(2,3,4,9-tetrahydro-1H-pyrido[3,4-b]indole-3-carboxylicacid,4)和丁香甙(Syringin,5).从另一种基源植物薤(A.chinenseG.Don)鳞茎中分得腺苷(1)、色氨酸(Tryptophan,6)和化合物(4).
彭军鹏乔艳秋姚新生
关键词:小根蒜含氮化合物中药化学
甲基原薯蓣皂苷静脉注射给予大鼠后体内代谢物的LC-MS^n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液相色谱-多级离子阱质谱法(LC-MSn)法,检测大鼠生物样本中的甲基原薯蓣皂苷(MPD)及其代谢产物,以推测MPD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途径。对大鼠静脉注射给予40 mg/kg的MPD,并收集尿液、血浆、胆汁和粪便等样本,经固相萃取(SPE)净化提取后,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色谱柱,以甲醇(B)-水(A)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采用正负离子检测。在生物样本中共检测到14个代谢产物。通过与对照品的色谱行为和多级质谱特征相比对,鉴定了其中6个代谢产物,分别为Protodioscin(M3),26-O-β-D-Glucopyrannosyl-(25R)-furan-5-ene-3β,22α,26-trihydroxy-3-O-α-L-rhamnopyranosyl-(1→2 or 4)-β-D–glucopyranoside(M5),MPD(M0),Pseudoprotodioscin(M7),26-O-β-D-Glucopyrannosyl(25R)-furan-5-ene-3β,26-dihydroxy-22-methoxy-3-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M9),26-O-β-D-Glucopyrannosyl(25R)-furan-5-ene-3β,26-dihydroxy-22-methoxy-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M10)和Dioscin(M11)。根据已有对照品的质谱裂解规律,用LC-MSn法推测了另外5个代谢物。其中Protodioscin(PD)和Dioscin是两个主要的代谢产物,其对应的生成途径是MPD在大鼠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代谢反应总体以一相代谢为主,主要是水解脱糖,同时检出2个二相代谢产物;代谢物结构变化主要发生在糖上,母核均无明显变化。
姚志红林舒颖曹秀珍潘宇明张依秦子飞姚新生
关键词:甲基原薯蓣皂苷静脉注射给药体内代谢物
一种新强心苷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及其活性研究(英文)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从弯蕊开口箭 (TupistrawattiiHook .f.)中寻找抗癌活性先导化合物。 方法使用稻瘟霉活性筛选体系进行活性追踪分离 ,并通过波谱分析 ,特别是二维核磁手段结合化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弯蕊开口箭中分离得到 3个具有很强细胞毒活性的强心苷 ,其中化合物 2wattosideF是一个新化合物 ,并且它的细胞毒活性在 3个强心苷中最强 ,其IC50 值为 0 0 11μmol/L。 结论wattosideF是一个具有很强细胞毒活性的新的强心苷类化合物。
沈平王三龙刘锡葵杨崇仁蔡兵姚新生
关键词:活性
王老吉凉茶对应激小鼠免疫机能及体内过氧化状态的影响
研究王老吉凉茶对拘束负荷诱发小鼠免疫机能低下及体内过氧化状态的影响。实验将雄性 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应激对照组,125及500mg/kg 王老吉凉茶给药组,流式细胞术分析 T 淋巴细胞亚群和 NK 细胞比例...
何蓉蓉宝丽李满妹栗原博姚新生
关键词:王老吉凉茶拘束应激抗氧化能力指数
文献传递
九节茶提取物对小鼠免疫性肝炎及急性炎症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研究中药九节茶提取物对小鼠免疫性肝炎和急性炎症的作用,并且通过其对大鼠腹腔中性粒细胞体外释放白三烯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痤疮丙酸杆菌和脂多糖(P.acnes-LPS)诱发小鼠肝损伤模型,用酶标仪测定小鼠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水平,利用反相高效液相法(RP-HPLC)测定大鼠腹腔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B4(LTB4)含量。观察九节茶提取物对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影响,对巴豆油致小鼠急性耳肿胀及对角叉菜胶引起小鼠足肿胀的影响,评价九节茶提取物对迟发性过敏反应及急性炎症的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九节茶提取物125、250及500mg·kg-1均能抑制由P.acnes-LPS诱发小鼠血浆ALT活性的升高,其抑制率分别为55.1%、70.3%及78.5%,并对大鼠腹腔中性粒细胞体外释放LTB4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此外,九节茶提取物对DNFB诱发ACD、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及角叉菜胶引起足肿胀也显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中药九节茶提取物对于P.acnes-LPS引起的免疫性肝炎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相关;而对于急性炎症也有一定的作用。
李晖莹何蓉蓉梁婷叶文才姚新生栗原博
关键词:九节茶抗炎作用白三烯B4
薯蓣皂苷的次皂苷元B体外诱导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凋亡的研究被引量:24
2003年
背景与目的:我们从福州薯蓣的根茎中首次分离得到薯蓣皂苷的次皂苷元B(P.B),并发现P.B能够显著抑制多种人肿瘤细胞的增殖。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P.B是否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库尔特全自动颗粒粒度分析仪分析药物引起K562细胞体积大小分布的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DNA梯状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时的变化。结果:10μmol/LP.B处理K562细胞24h时,细胞产生典型的核内染色质凝结、核片段化、细胞体积缩小及凋亡细胞表面膜出泡等形态学特征。10μmol/LP.B分别处理K562细胞6、12及24h时,能够使细胞产生明显的DNAladder和体积变化,呈一定的时效关系,并且亚G1峰的凋亡细胞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分别为6.12%(6h)、35.6%(12h)和45.7%(24h)。结论:P.B可能通过诱导K562细胞凋亡而发挥其抗K562细胞增殖的作用。
王三龙蔡兵崔承彬刘宏伟吴春福姚新生
关键词:薯蓣皂苷体外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