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刚
作品数: 122被引量:1739H指数:31
  • 所属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王丰龙
作品数:69被引量:1,364H指数:26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长江经济带 人文地理学 政治地理 政治地理学 长三角
周雯婷
作品数:6被引量:13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聚居区 日本人 族裔 韩国人 日本移民
谭宇文
作品数:7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研究主题:日本人 日本移民 移民 宜居性 宜居城市
陈月英
作品数:19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
研究主题:区域经济分异 省域 工业所有制 所有制结构 海外客源市场
侯璐璐
作品数:5被引量:12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研究主题:管治 生活圈 跨境 珠三角 粤港澳
如何回归地理学:我的思考与实践被引量:37
2018年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尤其在中国,近30年来地理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伴随着分支学科越来越多,对地理学的认知也出现了不少困惑。从地理学一级学科建设和学术共同体培育的角度,亟需寻找地理学发展的"共识",探讨地理学共同体的定义。为此,对地理学充满热爱之情的老中青三代地理学者,对如何推动统一地理学建设提出了各自的见解。这些见解中的共识大体可提炼为以下几点:(1)教学上,加强对地理学综合知识体系的传授,加强对地理学调查研究方法的训练;(2)研究上,加强对地理学研究范式的总结,加强对"地"的综合解释和理论方法方面的融合与突破;(3)学科发展上,加强区域地理学的建设,加强对国家和地方需求的回馈,彰显地理学的贡献。期待通过学界的共同努力,带动地理学共同体的日益壮大。
刘云刚陆大道保继刚叶超汤茂林刘瑜赵耀龙冯章献黄晓军郝庆黄耿志王丰龙魏宗财王立谢阳钱丽芸
关键词:自然地理人文地理GIS区域地理
信息权论视角下的世界城市体系
在全球信息化时代,掌握信息资源和技术的城市成为全球的信息和权力中心。本文基于信息权论的视角,将信息权力分解为信息生产、信息获取和信息控制三个权力维度;在此基础上,对GAWC 世界城市体系中β等级以上城市的信息权力进行了测...
刘云刚成婷婷
关键词:世界城市体系地缘政治
人文地理学中的尺度与尺度政治
刘云刚王丰龙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职能分类与演化特征被引量:53
2009年
资源型城市是中国式"问题城市"的代表,但它本质上不属于同一职能类型。随发展阶段的不同,资源型城市表现出不同的职能特点。本文利用全国城市职能分类的成果,按照优势职能、突出职能、职能强度和职能规模四要素对中国资源型城市的职能特征进行了整理。按照优势职能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典型期资源型城市和变异期资源型城市,按照突出职能划分为采掘业城市、制造业城市和商业城市,按照职能强度和职能多样化程度划分为职能专业化和职能多样化的资源型城市。中国资源型城市的职能具有多样化的趋向,但多数城市仍囿于采掘业城市和制造业城市的范畴,并且职能演化缓慢反复。这说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仍将是一个长期的政策命题。
刘云刚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矿业城市
地理学期刊与地理学的传统——西方主要国家地理学期刊评价被引量:9
2009年
SCI是世界公认的自然科学领域最为权威的研究成果检索和评价工具,另一方面,一门学科的学会刊物也是反映该领域最重要研究成果的平台。在许多自然学科领域,学会会刊都是SCI的必检刊物,但世界各国多数地理学会的会刊却都不在SCI索引之列。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如何来评价地理学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地理学刊物的评价应该遵循其学科特点,以会刊作为成果评价的核心更符合实际。本文介绍了英美德法日等主要国家的地理学会和会刊的情况,并借此呼吁,在当前以SCI期刊论文作为第一标准的中国学术行政体制下,应维护地理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保持地理学的传统,建立合理的地理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
刘云刚
关键词:地理学会刊会报学术评价SCI
非线性城市化中的城市用地规模预测方法
在当前很多城市采取跨越式发展的情况下,亟需一种简单实用的、适合非线性过程的城市化合理用地规模预测的方法。为此,从城镇体系的角度出发,探索了一种新的、基于给定城市化发展目标的城市用地规模预测方法,即从大区域入手预测总人口,...
刘云刚王丰龙
关键词:城市地理学人口规模
文献传递
地方政府主导的土建城市化——以鹤壁市为例被引量:21
2010年
中国的城市化模式有别于西方,主要特色在于政府的作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不同作用方式的组合,形成了中国城市化的时代特色和多种地域类型。20世纪80年代之前,主要是中央政府推动下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80年代之后,全球化和地方力量影响下,"自下而上"、"自外而内"等多种类型的区域城市化迅速推进,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作用日益凸显。但相对于沿海地区城市化主要表现为产业升级、规模集聚、改善居住需求引发的内城更新和对外扩张而言,内陆地区的城市化则更多是作为一种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强行实施,其中地方政府具有更积极的作用。本研究以河南省鹤壁市为例,探讨了这种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城市化过程,实证了在征地、基础设施建设、人口迁移、企业吸引等多个环节中的地方政府作用。这一过程的持续性及其意义仍需进一步探讨,但或许这将成为一种新的中国城市化路径。
刘云刚殷冠文
关键词:地方政府
中国资源型城市界定方法的再考察被引量:57
2006年
对于资源型城市范畴的界定,目前有多种方法,其主流是采用职能界定。职能方法虽然易于定量化却并不适合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实情。文章在吸收既有成果的基础上,从城市发生学分类的角度,对资源型城市的范畴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对其分布状况和总体特征作了分析:界定资源型城市(县级以上)共5种类型63个,其中煤炭型城市最多,约占总数的3/5。这些城市分布于全国21个省区,特别是黑龙江、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安徽6省最为集中。地级资源型城市数量约占全国地级城市数的19%,市区人口约占全国地级城市人口的12.4%,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地级城市的10.4%。资源型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但它是中国城镇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一个侧面丰富了对中国资源型城市的认识。
刘云刚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区域发展中的路径创造和尺度政治——对广东惠州发展历程的解读被引量:19
2013年
从路径创造和尺度政治的复合视角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惠州的发展历程重新进行了梳理,探讨惠州区域发展中的路径依赖、路径创造及其中的尺度政治。惠州区域发展中存在由路径依赖到路径创造的转变,并且尺度政治是实现路径突破的主要策略。在惠州发展路径创造的尺度政治过程中,地方政府是主导尺度上推的能动主体,而中央政府则掌握着对尺度体系的控制权力。珠三角核心区利用自我强化的结构性作用建构尺度固定,形成相对稳定的区域劳动分工结构;而作为外围地区的惠州则动员外界组织、组建外部联盟进行尺度上推,并由此实现了发展路径的创造。广东惠州的案例研究发现边缘地区可以通过尺度政治的策略尝试打破由中心地区支配的非均衡发展状态,这一结论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实践及路径创造理论完善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刘云刚叶清露
绿道建设对乡村旅游的影响研究——以广东增城为例被引量:9
2014年
伴随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化率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健康、休闲等话题,使得绿道研究、乡村旅游研究等具有生态特性的话题日益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的热点。本文以乡村旅游开发与绿道规划、建设、管理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基于对广东增城市绿道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与策略梳理、成果与效益分析、以及对增城模式创新性的总结,探讨了绿道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二者互动、互馈的可能性。
刘云刚罗启亮
关键词:绿道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