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天
作品数: 139被引量:736H指数:18
  •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所在地区:山东省 青岛市
  • 研究方向:生物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张武昌
作品数:100被引量:504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丰度 生物量 砂壳纤毛虫 浮游纤毛虫 浮游动物
岳海东
作品数:24被引量:16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磁小体 菌属 SYNECHOCOCCUS 研究方法 趋磁细菌
李海波
作品数:25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浮游纤毛虫 生物量 丰度 砂壳纤毛虫 群落结构
董逸
作品数:34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趋磁细菌 藻类 浮游生物 浮游 潮间带
于莹
作品数:33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渤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丰度 浮游纤毛虫 生物量 人工鱼礁 砂壳纤毛虫
产低温纤维素酶海洋嗜冷菌的筛选及研究被引量:39
2003年
从黄海的深海海底泥样中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的海洋细菌,初步鉴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该菌既能产生装甲基纤维素酶,又能降解微晶纤维素,且有淀粉酶活。对该菌生长特征及所产纤维素酶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此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0℃,最高生长温度为40℃,在0℃也能生长,是典型的嗜冷菌。该菌所产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温度为35℃,10℃仍有较高酶活,最适pH值为6.0,属酸性酶。
王玢汪天虹张刚刘世利肖天
关键词:酸性酶生长温度
东海海洋通量关键过程研究
胡敦欣杨作升王凡李凡肖天吴玉霖贺明霞张龙军詹滨秋白虹
内容摘要“全球海洋通量研究”(JGOFS)旨在研究海洋在大气CO_2增加,全球变暖过程中可能起到的调控作用,是当今国际海洋学前沿研究计划之一。陆架边缘海通量是JGOF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东海又是开展近海与大洋间海洋通量...
关键词:
海洋浮游生态系统中小型浮游动物的生态功能被引量:27
2009年
小型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指有多少能量通过小型浮游动物传递到桡足类,从而比较沿"浮游植物→中型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细菌→小型浮游动物→中型浮游动物"两条食物链到达中型浮游动物的能流大小。为达到这个目的,需要研究各个能流路径的传递效率,即能量在各个营养级(初级生产——小型浮游动物,细菌生产——小型浮游动物,小型浮游动物的生长率,小型浮游动物——中型浮游动物)的传递效率。综述了国内外对上述营养级传递效率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我国的同类研究提供参考。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被小型浮游动物摄食的比例平均为每天60%~75%,大大高于桡足类对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每天10%。海洋浮游细菌的二次生产力相当于初级生产力的30%。其中80%~180%被小型浮游动物摄食。小型浮游动物的毛生长率为30%~40%,生产力是初级生产力的21%~34%。在西班牙西北部沿海,桡足类每天摄食2%~51%小型浮游动物生产力。因此,桡足类通过微食物网摄食的能量是初级生产力的0.4%~17%,与桡足类摄食初级生产的10%处于同一量级。不考虑碎屑提供的能流,小型浮游动物对桡足类饵料的贡献为20%以上,甚至可高达50%。
张武昌张翠霞肖天
关键词:小型浮游动物
多层级生物样品集滤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级生物样品集滤器,包括集滤筒和滤膜组合压板,在集滤筒的底端,有一个滤膜组合压板槽,组合滤膜压板置入滤膜组合压板槽中,将一组置入滤膜组合压板槽的集滤筒组装起来,首尾两端为连接段,由连接段引出进出水管路与样...
董逸肖天吴钧岳海东
文献传递
海洋浮游细菌的生态学研究被引量:45
2001年
海洋浮游细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对其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深入研究而得到了充分肯定。以浮游细菌为核心的微食物环研究的开展 ,也显示出微食物环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主食物链的重要补充 ,特别是在贫营养的大洋生态系统中。在不同水层和特殊环境中对海洋浮游细菌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研究潜力巨大。就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和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进行了阐述。
肖天
关键词:浮游细菌微食物环生态系统
微生物的高效培养分选方法和培养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的高效培养分选方法和培养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温控培养箱,其内的上搁板有多个培养基瓶,下搁板上有相应个数的层析柱,其间有软管连通,在软管上设有流速控制器,且层析柱的出口端覆以25μm筛绢,并经由软管接入...
张晓华冀世奇张秀明刘晨光肖天赵苑
文献传递
海洋浮游细菌生长率和被摄食的研究综述被引量:5
2016年
海洋浮游细菌利用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碳合成自身物质,是海洋浮游生态系统的二次生产者。微型浮游动物是细菌的主要摄食者,也是细菌生产向较高营养级传递的中介。研究海洋浮游细菌的生长率和被(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对理解海洋浮游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利用改变海水中生物类群组成(或功能)的培养方法研究海洋浮游细菌生长率和被摄食率的历程和现状,为我国的同类研究提供借鉴。改变海水中生物类群组成(或功能)进行培养的方法有海水分粒级培养、海水稀释培养和添加选择性抑制剂培养。这些方法各有其局限性,应用并不广泛。细菌及其主要摄食者异养鞭毛虫群落在自然海区和实验室内都有生长周期,鞭毛虫的生长周期落后于细菌,因此细菌的生长率有时会小于被摄食率,有时会大于被摄食率。我国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落后,应值得引起重视,建议从海水稀释培养法入手开展相关研究。
张武昌赵丽陈雪赵苑董逸李海波肖天
关键词:生长率摄食率
东海聚球蓝细菌(Synechococcus)的分布特点及在微食物环中的作用被引量:26
2003年
利用荧光显微镜技术研究了东海 ( 2 7°— 32°N ,1 2 2°— 1 30°E)中聚球蓝细菌 (Syne chococcus)的数量。结果表明 ,冬季 ( 1 997年 2— 3月 )聚球蓝细菌生物量是 7.2 1— 0 0 1 1mgC/m3(平均为 0 82mgC/m3) ,夏季 ( 1 998年 7月 )聚球蓝细菌生物量是 5 78— 0 1 9mgC/m3(平均为1 43mgC/m3)。夏季聚球蓝细菌的平均值是冬季的 1 7倍。冬季受黑潮水的影响 2 0m层和表层中的聚球蓝细菌数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聚球蓝细菌生物量在总浮游植物生物量 (CB/PB)中占的比例冬季平均是 1 0 % ( 0 5 %— 91 8% ) ,夏季平均是 3% ( 0 6%— 1 0 6% ) ,冬季是夏季的 3 3倍。微型浮游动物 (nanozooplankton)是东海聚球蓝细菌的主要捕食者 ,对聚球蓝细菌捕食率为 0 2 1 8— 0 75 9/d。
肖天岳海东张武昌王荣
关键词:生态分布微食物环黑潮捕食率微型浮游动物
秋冬季东海陆架区浮游纤毛虫的生态分布特点被引量:4
2011年
于2006年11月19日至12月23日(秋季)和2007年2月22日至3月11日(冬季)在东海陆架区(25°—33°N,120°—127°30′E)的6个断面(E1-E6)调查分析了浮游生活的寡毛目纤毛虫的生态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秋季纤毛虫丰度为0~1 795个/dm3,生物量(C)为0~2.36μg/dm3;冬季纤毛虫丰度为0~22 695个/dm3,生物量(C)为0~10.87μg/dm3。秋季在外陆架区和中陆架区纤毛虫丰度与生物量高于内陆架区,冬季中陆架区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高于外陆架区和内陆架区。纤毛虫水柱丰度和水柱生物量高值秋季时出现在靠近外陆架北部的E2断面和南部E5断面,冬季出现在北部断面陆架中心位置。秋季和冬季纤毛虫主要分布在水体中上层。丰度上,两个季节都是无壳纤毛虫占优势;生物量上,秋季砂壳纤毛虫对生物量的贡献大于无壳纤毛虫。ESD(Equiva-lent Spherical Diameter)为10~20μm的小型纤毛虫分别占秋季和冬季纤毛虫丰度的63%和82%。与已有的资料对比发现,东海陆架区浮游纤毛虫的生态分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张翠霞张武昌赵楠肖天
关键词:纤毛虫浮游生物生态分布东海陆架
几种海藻表面附着细菌的分离及其gyrB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利用TCBS培养基从三种海藻:孔石莼(Ulva pertusa)、海带苗(Laminaria japonica)和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表面共分离得到10株细菌。生理生化试验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0株细菌都属于弧菌(Vibrio)。基于gyrB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显示,菌株L5、L6、P7、P8、P10、P11、P12与Vibrio splendidus属于同一分支,序列间相似性为97.5-100%。菌株L4、P9与Vibrio cyclitrophicus属于同一分支,序列间完全一致。菌株U3在系统发生树上独立构成一个分支。本文结果表明不同海藻表面的附着细菌组成也不相同,具有一定的海藻特异性。
王子峰李洪波逄少军岳海东肖天
关键词:海藻系统发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