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军
所属机构: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所在地区: 江苏省 南京市 研究方向: 环境科学与工程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崔昕毅 作品数:28 被引量:37 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生物有效性 体外 邻苯二甲酸酯 生物可给性 小鼠 王晓蓉 作品数:337 被引量:3,530 H指数:3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土壤 鲫鱼 稀土元素 磷化氢 太湖 李洁 作品数:13 被引量:22 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生物有效性 生物可利用性 体外 铜绿微囊藻 镉 任静华 作品数:20 被引量:55 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重金属 锑 温室条件 人体生物 韩永和 作品数:37 被引量:200 H指数:9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蜈蚣草 砷 富营养化 生态浮床 磷
土壤-水稻系统中硫代砷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硫代砷是土壤-水稻系统中砷的重要形态之一,其形态转化对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土中硫代砷的定量检测方法、存在形态、影响因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水稻吸收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方法参考与理论依据.为减少在环境样品分析之前硫代砷的形态转化,可向样品中加入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将样品快速冷冻后低温避光保存.离子色谱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ICP-MS)适用于环境样品中硫代砷的分离与定量检测.无机硫代砷与甲基硫代砷在形成条件、环境行为以及水稻吸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水稻土中硫代砷的含量受pH、氧化还原环境以及还原态硫等因素的影响,环境条件的变化会驱使不同形态硫代砷之间以及硫代砷与非硫代砷之间的相互转化.相较于(亚)砷酸盐,硫代砷在铁矿物表面的吸附能力通常较弱,且在土壤氧化还原条件变化时表现出更高的不稳定性.硫代砷可被水稻吸收并在籽粒中积累,其中二甲基一硫代砷酸盐(DMMTA)具有高吸收、高转运和高毒性,广泛存在于全球水稻籽粒与商品大米中.目前尚未明确水稻对硫代砷的吸收、转运与解毒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以准确评估硫代砷对水稻生长、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侯天啸 张思亮 智文 李晓彤 谢雨洁 罗军关键词:土壤-水稻系统 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在沉积物和植物根际研究中的应用 污染物和营养盐等化合物在沉积物和植物根际土等环境中的存在形态及生物有效性是研究目标物环境行为的重要内容.沉积物和植物根际土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化合物在其中的形态转化和生物有效性转变受多重因素影响,不仅包括pH、溶解氧、... 罗军 成皓 管冬兴 房煦 张昊基于梯度扩散薄膜技术的太湖金属和营养盐区域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016年 本研究利用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films,DGT)对太湖7个湖区的水体和沉积物中金属与营养盐有效态含量进行原位监测,并分析污染物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DGT所测有效态浓度低于传统化学方法所提取浓度,且能实现低浓度、多元素同时监测。具体来看,太湖水体中金属的DGT有效态含量较低,区域差别较小。沉积物中9种典型金属的DGT有效态含量排序为Fe>Mn>Zn>Ni>As>W>Co>Mo>Cu,其中,Fe、As、Zn、Ni和W在竺山湾、梅梁湾和贡湖污染相对较重,在湖心区、胥湖和东太湖污染相对较轻,其余金属分布较平均且含量较低。与金属不同的是,太湖水体中DGT所测的有效磷(P)含量整体较高,最高值出现在贡湖,达83.2μg·L^(-1)。沉积物中DGT有效态P的区域分布更明显,以竺山湾、梅梁湾和沿岸区污染相对较重,最高值出现在竺山湾,达500μg·L^(-1)。对比沉积物和水体中DGT有效态P含量发现,竺山湾、梅梁湾和沿岸区沉积物可能是P的主要储存场所,具有潜在释放风险。 周春羊 管冬兴 韩永和 潘岳 房煦 王兴雨 郑建伦 李亚青 魏天娇 邹宜涛 崔昕毅 罗军关键词:太湖 有效态含量 区域污染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在形态分析与土壤研究中的应用 污染物(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是一个耦合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过程,传统的主动采样方法和形态分析软件模拟方法常常不能很好地对其生物毒性和环境风险进行评估。作为能够定量采集环境中目标物有效态浓度的被动采样装置,梯度扩散薄... 罗军文献传递 基于连续提取和体外胃肠模拟液的污染土壤中砷的生物可给性研究 目前,多种动物试验已经被用来测定污染土壤中砷(As)的人体生物有效性.然而动物体内试验受到费时、花费高、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制约.为了克服体内实验的缺陷,基于与体内实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多种体外胃肠模拟液提取方法(UBM、... 李士伟 李洁 历红波 罗军 崔昕毅 马奇英不同水稻品种根部铁膜的形成及对锑吸收的影响 本研究以两种杂交稻(丰两优6号、国稻6号)和两种粳稻(南粳45、镇稻11)为实验材料,将其暴露于不同浓度锑酸盐SbV(0,0.2,1 mg/L)溶液7天后,分析对比了不同品种水稻根表铁膜形成的差异性,并进一步探讨了根表锑... 任静华 蔡菲 罗军 马奇英关键词:锑污染 水稻 吸收动力学 文献传递 基于梯度扩散薄膜技术的脱水污泥中重金属有效性的原位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城市污泥中重金属污染日益得到关注,而重金属毒性/有效性的评价方法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本实验以南京市四个采用不同处理工艺的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为研究对象,利用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和化学连续提取法测定重金属(Ni、Cu、Zn、Cd、Pb、V、As、Mo、Sb和W)的含量,并分析两者所测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脱水污泥中重金属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部分脱水污泥中Ni、As和Cd总量浓度超出农用泥质的行业标准,阴离子型重金属元素的生物可利用态(非专性吸附态NS1,专性吸附态SS2)所占比例普遍高于阳离子型重金属(可交换态EX1,碳酸盐结合态CB2);Ni和Cu的EX1和EX1+CB2、As的NS1和NS1+SS2、Mo和Sb的SS2与相对应元素的DGT浓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DGT技术有望应用于污泥中重金属的原位测定. 李亚青 万晨洁 魏天娇 管冬兴 黄辉 余光辉 罗军关键词:污泥 有效性 重金属 巢湖流域十五里河水体与表层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BAP)研究 被引量:4 2014年 研究了巢湖十五里河水体与表层沉积物的氮磷分布,并采用传统化学分析法和梯度扩散膜技术(DGT)分析了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磷(BAP)含量。结果表明,十五里河水体正磷酸盐(DIP)和总磷(TP)浓度自上游至下游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一直保持在富营养化水平〔ρ(DIP)≥0.343 mg·L-1,ρ(TP)≥0.676 mg·L-1〕,上游的污水汇入是导致水体磷浓度急剧升高的主要原因,中游污染源少而使磷浓度下降,下游农业面源与支流的汇入又使磷浓度有所增加。沉积物中4种BAP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藻类可利用磷(AAP)含量、NaHCO3提取磷(Olsen-P)含量、水溶性磷(WSP)含量和易解吸磷(RDP)含量,其中沉积物w(AAP)和w(Olsen-P)与沉积物w(T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中下游河段沉积物孔隙水中磷具有向水体迁移的趋势,说明这些沉积物磷有自孔隙水向上覆水扩散的潜在风险。十五里河BAP含量检测结果表明,DGT技术与传统化学方法检测结果相关性显著,因此DGT技术可作为今后十五里河BAP分析研究的重要工具。 宗宁 龚莹 李玉成 郑刘根 罗军 谢毫 王宁关键词:水体 孔隙水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的理论及其在环境中的应用Ⅳ:元素形态选择性吸附胶的开发及应用 2021年 元素毒性一般取决于其赋存形态而非总量.但形态在样品采集、运输、测定等过程易发生变化,难以进行准确测定.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films,DGT)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被动采样技术,可用于原位测定元素形态.简要介绍适用于不同元素的形态测定的DGT技术及适用范围,总结了不同吸附胶的优缺点和在沉积物或土壤中的应用,并对DGT技术在形态测定研究方面的前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杨伊 刘兆东 方文 罗军关键词:DGT 原位 沉积物 有机污染物原位监测的新型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研究 <正>1.引言对于环境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目前最主流的采样和检测技术都是通过主动采样技术从被环境中获取样本,并在实验室中经过预处理和浓缩富集之后再进行仪器分析。然而主动采样在样品预处理的过程中容易由于样品的流失而产生误差... 方舟 罗军 管东兴 郑建伦 邹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