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中
作品数: 269被引量:2525H指数:28
  • 所属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所在地区:湖北省 武汉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相关作者

王新发
作品数:213被引量:556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油菜 分子标记 甘蓝型油菜 性状 遗传育种技术
刘贵华
作品数:172被引量:644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油菜 分子标记 甘蓝型油菜 性状 主效基因
师家勤
作品数:73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油菜 分子标记 加性效应 千粒重 甘蓝型油菜
华玮
作品数:119被引量:10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油菜 甘蓝型油菜 含油量 基因 性状
詹杰鹏
作品数:53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油菜 分子标记 千粒重 甘蓝型油菜 碱基
一种与油菜株高主效QTL位点qPHC2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油菜株高主效QTL位点<I>qPH.C2</I>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应用,通亲本中双11和No.73290构建F2群体及其衍生群体,获得了C2连锁群上控制油菜株高的主效基因位点<I>qPH.C2</I>...
王汉中师家勤张江江詹杰鹏刘贵华王新发
文献传递
我国油菜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和措施分析被引量:86
2012年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对我国油菜生态环境和油菜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温升高,冬油菜潜在种植面积显著增加,传统的油菜生产格局发生改变,体现出明显的"东减、北移、西扩"特征;由于降水分布不均、极端气候事件频繁,油菜单产增加趋势减缓,油菜生产的不稳定性显著增加。根据当前油菜生产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整合育种和栽培措施的应对策略。
张树杰王汉中
关键词:油菜生产气温降水量种植面积单产
甘蓝型油菜开花期和成熟期主效QTL位点的分子标记BrSF0239引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及遗传育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甘蓝型油菜开花期和成熟期主效QTL位点的分子标记BrSF0239引物及其应用,申请人通过对中双11号和73290的F2和F2:3家系分离群体进行田间实验和性状调查获得开花...
王汉中师家勤朱瑶瑶王新发刘贵华詹杰鹏
文献传递
优质高效型油菜中双9号的选育及其重要性状的分子基础研究
2008年
主要获奖项目简介 中双9号是通过多亲本复合杂交,小孢子培养并对不同世代分别侧重进行产量综合性状、抗性与品质性状的不同强度筛选,以达到多目标性状的快速聚合,获得了超高产、高抗病、高抗倒伏、高含油量、高蛋白质含量、低芥酸、低硫甙含量等多项性状优异的油菜新品种。明确了中双9号高抗病性和抗倒性强系与其茎杆的木质素含量高有关,克隆了3个与木质素合成相关的基因,选育的中双9号中含有一个新的低芥酸基因,建立了中双9号SSR指纹图谱。2002年和2005年分别通过湖北省和国家品种审定。
王汉中刘贵华郑元本王新发杨庆金河成陈吾新沈金雄张冬晓刘凤兰
关键词:中双9号综合性状选育高效型分子
蔗糖转运载体蛋白基因在油菜中的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蔗糖转运载体蛋白基因在提高油菜产量中的应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蔗糖转运载体蛋白基因是下列核苷酸序列之一:1)序列表中SEQ IDNO.1的DNA序列或与序列表中SEQ ID NO.1限定的DNA序列具有70...
王汉中华玮刘静刘贵华王新发杨庆
实施油菜生物柴油计划 建造永不枯竭绿色油田被引量:5
2005年
王汉中
关键词:生物柴油油田油菜石油资源农业机械化柴汽比
实施油菜生物柴油计划 建造永不枯竭的“绿色油田”被引量:3
2005年
王汉中
关键词:大庆油田生物柴油石油资源油菜原油产量
一种与油菜每子房胚珠数主效QTL-qON.A7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及遗传育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与油菜每子房胚珠数主效QTL‑qON.A7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应用。油菜每子房胚珠数主效QTL位点为<I>qON.A7</I>,与其紧密连锁的峰值SNP标记为seq‑ne...
王汉中师家勤王新发孙庆斌林欣怡赵雪杨
甘蓝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属间杂种的获得与分子鉴定被引量:32
2002年
通过剥蕾重复授粉克服了甘蓝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属间杂交障碍,中双4号×野890812组合的199朵重复授粉花共产生32粒种子,其中8粒种子能发育成植株,5株植株形态与母本甘蓝型油菜相近,2株植株形态与白菜型油菜相近,1株植株形态介于母本甘蓝型油菜和父本野芥之间,叶面上具有新疆野生油菜特有的刺毛。RAPD分析显示8株F1代植株都同时具有母本中双4号和父本野890812的特征随机扩增DNA片段,还具有母父本均缺乏的新扩增DNA片段,表明8株F1代植株均为属间杂种。试验结果表明,决定甘蓝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或野芥远缘杂交中生殖隔离的主要因素是受精前障碍。属间杂种在形态和分子水平上的丰富变异预示通过甘蓝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间的属间杂交可望有效地拓展甘蓝型油菜遗传背景。
伍晓明许鲲王汉中郑普英陈碧云李响枝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属间杂种分子鉴定
一种与油菜锌含量性状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BnZn-3A1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及遗传育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与油菜锌含量性状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BnZn‑3A1及其应用。本发明获得了一个与油菜锌含量显著关联的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位于Darmor‑bzh v10基因...
王汉中任丽军顿小玲王新发刘贵华田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