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少敏
-

-

- 所属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武汉创新基地
- 所在地区:湖北省 武汉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王琪

- 作品数:209被引量:3,306H指数:31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 研究主题:GPS 地壳运动 全球定位系统 地壳形变 地震
- 乔学军

- 作品数:144被引量:1,576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 研究主题:GPS 地震 INSAR 同震形变 地壳形变
- 谭凯

- 作品数:75被引量:434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震 GPS 同震形变 汶川地震 INSAR
- 聂兆生

- 作品数:60被引量:268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 研究主题:GPS 地震 GNSS 同震形变 地震监测
- 刘刚

- 作品数:47被引量:15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 研究主题:GNSS 地震 高频 地震监测 GPS
- 川滇菱形块体主要边界运动模型的GPS数据反演分析被引量:74
- 2002年
- 利用川滇地区 1 991— 1 999年的高精度GPS观测处理结果 ,采用稳健 -贝叶斯最小二乘算法与多断裂位错模型 ,分析研究了川滇菱形块体主要边界运动的定量模型 .反演分析表明 :川西鲜水河断裂带和安宁河断裂带的左旋走滑运动速率约 30mm a ,倾滑运动 (逆断层 )速率分别约 9— 1 1mm a ;滇西红河断裂带、程海断裂带、鹤庆-洱源断裂带的走滑运动 (分别为右旋、左旋、左旋 )速率分别约 1 0、1 1、1 3mm a,倾滑运动 (正断层 )速率分别约 1 6、2 4、1 6mm a;如将其视为弹性应力应变积累 ,则各断层每年有相当于 6级左右的地震能量积累 .依据上述反演结果 ,模拟了区域主要断层运动引起的水平位移、应变速率场图像 。
- 申重阳王琪吴云游新兆甘家思杨少敏
- 关键词:川滇菱形块体GPS数据全球定位系统
- 汶川地震近场静态动态形变约束研究滑动分布和破裂过程
- 地震破裂大约分为南段以逆冲为主的映秀破裂段、中部右旋走滑逆冲都较大的映秀到北川断裂段、北段以右旋走滑为主的北川到青川断裂段。地表倾角较大,然后逐渐减小,最后在20多千米的深处基本达到水平。断层总长220-270km,最大...
- 谭凯王琪乔学军杨少敏沈强
- 关键词:地震反演地壳形变
- Bernese软件评估北斗静态定位精度被引量:8
- 2015年
- 对Bernese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以解算北斗观测数据。分别采用精密单点定位和相对定位模式,对分布在全球的13个北斗观测站2013-07-23~29观测数据进行单独的北斗和GPS定位解算。结果表明,二者的精密单点定位精度存在cm级差异,相对定位精度存在mm级差异。
- 张彩红谭凯杨少敏
- 关键词:BERNESE北斗GPS
- 用GPS资料揭示现今中国大陆构造运动被引量:22
- 2005年
- 利用GIPSY软件计算分析了1999年、2001年以及2004年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 000多个台站的GPS数据(包括区域网、基本网和基准网数据),得到了中国大陆地壳运动速度场(其中绝大多数测站速度分量的估值精度优于2 mm/a,基准站精度较高,优于1.5 mm/a)。同时结合蒙古、缅甸、印度、尼泊尔和喜马拉雅等周边地区多年的GPS观测资料,采用连续介质假设条件下的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了中国大陆的整体水平位移速度,模拟结果还显示出中国大陆构造运动的分区特征,揭示了现阶段青藏高原向东挤出运动及其内部变形在调节印度-欧亚板块汇聚中发挥的主导作用。
- 孙建中杨少敏
- 关键词:GPS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数值模拟
- 中国现今地壳运动GPS速度场的连续变形分析被引量:33
- 2005年
- 利用中国大陆以及蒙古、缅甸、印度、尼泊尔和喜马拉雅等周边地区多年的GPS观测资料, 基于连续介质假设, 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拟方法, 给出中国大陆整体水平位移速度,拟合精度优于3 mm/a, 获得了中国大陆的水平应变率场, 并分析了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水平应变率场的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对大范围、密集的GPS速度场的连续变形分析,既能揭示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的总体特征, 又能显示局部地区现今的构造活动特征. 总体上, 中国大陆构造的水平变形强度和变形速度在南北地震带产生突变, 呈西强东弱、南强北弱态势. 而昆仑山地块中部、鲜水河断裂带和云南中部地区, 其应变速率最大, 速度变化最快; 阿尔金断裂带现今处于其构造活动的平静期, 中天山东部地区具有拉张环境.
- 杨少敏王琪游新兆
- 关键词:GPS
- 基于改进Cao算法的奇异谱分析法及其在北斗多路径去噪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9年
- 研究了基于奇异谱分析的北斗恒星日滤波算法,采用相空间重构Cao算法来确定奇异谱嵌入维度,并针对Cao算法的不足进行改进,提高奇异谱分析法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分析北斗系统不同星座卫星的轨道重复周期特性,通过计算确定北斗系统多路径误差的周期约为86 160s。利用奇异谱分析法和传统小波分析法对北斗短基线解算结果进行恒星日滤波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奇异谱分析法多路径滤波效果优于小波滤波法,能较好地消除原始坐标序列中的多路径误差。
- 余斌杨少敏
- 关键词:奇异谱分析
- 首都圈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GPS观测与构造活动模拟被引量:9
- 2008年
- 利用首都圈地区1992~2004年间280多个GPS点位复测资料,获得了该地区高精度的地壳形变速度场,相对欧亚板块的水平速度场由北向南由4mm/a逐渐增加到9mm/a;采用边界元(BEM)理论及住移不连续的多边形元素构建断层的三维模型,并利用均匀介质且各向同性的半无限线弹性空间模型反演计算了断层滑移量,模拟了GPS点位的位移场,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主要活动断层和首都圈地区的地表、地表下15km和25km剖面的静态位移场、应力及应变场。结果表明,GPS点位的模拟位移场与观测值在南北向和东西向的误差分别为0.68mm及0.77mm,各个主要活动断层在1992~2004年间的构造活动较弱,随着深度的增加,剖面的应变逐渐增加。
- 乔学军陈顒王琪杨少敏
- 关键词:GPS边界元首都圈
- 用地基GPS资料分析大气可降水汽总量被引量:27
- 2005年
-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和三峡监测网的地基GPS资料,通过Bernese软件以及根据Bevis等和Rocken等水汽解算原理编制的水汽解算软件,获得了武汉、巴东、兴山、泸州等长江流域测站大气可降水汽总量分布和时间间隔为2小时的GPS遥感大气可降水汽序列,并与站点雨量及区域面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基GPS遥感水汽量变化与地面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而且GPS遥感水汽变化序列峰值对应于强降水提前了8~22小时,有助于强降水特别是突发性强降水的预测;多个站点的GPS遥感水汽总量联合分析,对于区域水汽总量变化研究有一定意义.
- 杜瑞林乔学军王琪万蓉王伟杨少敏谭凯
- 关键词:地基GPS遥感强降水
- 华北地块内部主要断层运动模型的GPS数据反演分析被引量:17
- 2001年
- 利用华北地区 1993~ 2 0 0 0年的高精度GPS观测处理结果 ,采用稳健—贝叶斯最小二乘算法与多断裂位错模型 ,初步分析研究了华北地块内部主要断层现今运动定量模型 ,得到下列结果 :(1)其主要断裂带的走滑运动速率介于 0 .0 3至 3.2cm/a之间 ,1.0至 2 .0cm/a之间者居多 ;其倾滑运动速率介于 0 .9至 8.3cm/a之间 ,1.0至 2 .8cm/a之间者居多 ,一般大于走滑运动速率 ;其张裂运动速率介于 0 .0 4至 3.5cm/a之间 ,0 .0至 0 .8cm/a之间者居多。 (2 )总体来说 ,其主要断裂运动具有继承性 ,西部 (大致以东经 114°为界 )断层运动大于东部断层运动。 (3)其主要断层现今运动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 ,兼有走滑、伸展特征。 (4)依据反演结果 ,讨论了断层运动与地震孕育的关系 ,若将断层运动视为局部“闭锁”地区的弹性应力应变集中或地震能量积累 ,各断层每年有相当于 5 .1~ 7.
- 申重阳吴云杨少敏乔学军高士钧
- 关键词:GPS数据华北地块全球定位系统
- 尼泊尔Mw 7.9级地震同震垂直位移与断层运动模型被引量:1
- 2017年
-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地区发生了Mw 7.9级地震,发震断层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边界带,此次地震是一次典型的板块逆冲型事件。利用中国境内加密的GPS同震观测资料,融合ALOS-2卫星L波段的In 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同震形变数据,基于最小二乘方法获得了此次地震的同震垂直位移场。同震垂直位移结果表明,此次地震造成尼泊尔加德满都地区抬升约0.95 m,珠穆朗玛峰地区受地震的影响有所下降,其主峰的沉降量为2~3 cm,中国境内的希夏邦马主峰沉降约为20 cm。地区利用改进的二维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反演了发震断层运动参数,本文模型显示此次地震的断层面破裂宽度约为60km,平均滑动量达到4 m,相当于Mw 7.89级。
- 李水平王琪陈刚乔学军杨少敏何平陈超
- 关键词:GPSINSAR模型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