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谨言
作品数: 83被引量:167H指数:9
  • 所属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理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吴崇试
作品数:56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研究主题:超形变带 自旋指定 原子核 I 跃迁能量
雷奕安
作品数:28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研究主题:转动惯量 等离子体 聚变 相对论返波管 太赫兹
刘树新
作品数:18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研究主题:粒子数守恒方法 转动惯量 转动带 全同带 粒子数守恒
赵恩广
作品数:63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超重核 双核模型 原子核 英文 粒子数守恒方法
刘宇峰
作品数:8被引量:42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
研究主题:降算子 谐振子 氢原子 升降算子 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
Hg和Pb超变形带的精确计算
1993年
利用从Bohr哈密顿量导出的转动谱abc公式E(I)=a[1+cL(I+1)][{1+bl(I+1)}^(1/2)-1],分析了已观测到的Hg和Pb同位素的超变形核转动带,计算结果与观测结果惊人地符合,几乎全部计算值与观测值的偏差|δ|≤0.5keV.对于这些超变形带中目前尚未测出的一些跃迁能量也进行了计算,可作为探测它们的有价值的参考。
雷奕安曾谨言
关键词:汞同位素铅同位素
教学研究:介绍量子力学几个基本概念——兼答《关于量子几何相位的评注》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被引量:7
2002年
介绍了量子绝热定理的物理含义及成立的条件 ,认为有关主要文献 (Aharonov -Anandan ,Bohm ,孙昌璞等 )的表述是正确的 ,而《关于量子几何相位的评注》[1] (以下简称《评注》)相应的表述不完全正确 .在此基础上 ,认为这些文献和教材 (R .Shankar)得出的涉及Berry绝热相位的一些论述 (不含Berry绝热相因子的瞬时能量本征态不满足含时Schr dinger方程等 )也是正确的 ,而《评注》的论述与此相反 .《评注》认为只有γn(C)才是Berry相位 .本文作者则倾向于把γn(t)叫做Berry绝热相位 ,而把γn(C) =γn(T) -γn(0 )叫做几何相位 (geometricphase) [2 ] .
曾谨言
关键词:教学研究量子力学量子几何相位量子态
量子物理学百年回顾被引量:9
2003年
简述了量子物理学诞生的背景 .它的诞生 ,打开了人们认识微观物质世界运动规律的大门 .物质属性及其微观结构问题 ,只有在量子物理的基础上才在原则上得以解决 .量子力学提供了所有现代科学的基础支柱 .在过去一百年中 ,量子物理不仅对于说明众多自然现象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功 ,它还引发了大量的技术应用 .由于量子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与人们日常生活经验如此不同 ,诞生伊始至今 ,对于量子力学原理的诠释存在持续不断的争论 .量子理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 .
曾谨言
关键词:量子物理学量子理论退相干量子信息论普朗克玻尔
推转壳模型波函数的Seniority结构和K结构
1989年
本文用粒子数守恒方法分析了推转单i壳模型波函数的seniority结构和K结构。随转动角频率ω增大,低激发带的seniority v结构和K结构变得很复杂。对于不太高的ω((?)ω(?)≤0.5MeV),低激发带的主要组态成分是v=0,2,4,而v≥6成分极微,可以略去。|K|≤(?)10的各组态成分都可相比拟,表明原子核显著偏离轴对称。也研究了能隙参数和顺排角动量随ω的变化。
曾谨言吴崇试林纯镇
关键词:原子核推转壳模型
测不准关系(下)被引量:1
1982年
张安邦侯彩云曾谨言
关键词:测不准关系非相对论力学量
高于振荡势的束缚态的模型计算
1997年
对于振荡方势场,计算表明,在适当条件下的确存在不同类型的高于势垒的束缚态。按此量子力学计算,可以较好说明Capasso等人在AlInAs/GaInAs异质结中观测到的势垒之上的电子束缚态。
刘宇峰曾谨言
关键词:势垒束缚态异质结
复频率谐振子
1993年
利用复频率谐振子的湮灭算符和产生算符表示振子的哈密顿量,给出湮灭算符和产生算符在海森堡表象中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在薛定谔表象中振子的格林函数,相干态波函数。
姜迅东曾谨言
关键词:格林函数
氢原子能级简并度与对称性的关系被引量:3
1986年
曾谨言
关键词:氢原子量子力学定理
_(72)^(172)Hf和_(72)^(174)Hf高K多准粒子低激发带的粒子数守恒计算被引量:1
2002年
用处理推转壳模型的粒子数守恒 (PNC)方法 ,分析了稀土变形核1 72 ,1 74Hf的基态带和低激发高K多准粒子带的运动学转动惯量J(1 ) 随角频率ω的变化及其微观机制 ,特别是被拆散核子的Pauli堵塞效应的重要影响 .实验观测到的J(1 ) 和顺排角动量随角频率的变化在PNC计算中得到较好的重现 .计算中无自由参数 .分析表明 ,高K多准粒子带的J(1 ) 随ω的变化与基态带不同 ,主要来自高N(j)闯入态的堵塞效应 .
龚伦训刘树新朱红波曾谨言
关键词:转动惯量粒子数守恒方法
锕系变形核转动惯量及奇偶差随角频率变化的微观机制
2004年
用处理对力的粒子数守恒方法分析了锕系变形核转动惯量及其奇偶差随角频率ω变化的微观机制 .建立在高j闯入轨道上的奇A核转动带 ,如 2 3 5U(ν[74 3]7 2 )带的转动惯量 ,比相邻偶偶核基态带大得多 ,而且 ,随ω变化的规律也呈现明显的奇偶差 .这些规律在粒子数守恒计算中得到很好地重现 .计算中无自由参数 。
余雷刘树新曾谨言
关键词:转动惯量奇偶差角频率粒子数守恒转动惯量哈密顿量原子核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