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启振
作品数: 36被引量:62H指数:6
  • 所属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张林
作品数:59被引量:276H指数:11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研究主题:海冰 南极中山站 夏季 南极长城站 北极海冰
孟上
作品数:23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研究主题:海冰 南极长城站 气候特征 大气环流 南极中山站
沈辉
作品数:17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研究主题:海冰 气象 自动气象站 南极中山站 北极科学考察
杨清华
作品数:46被引量:204H指数:10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研究主题:南极长城站 海冰 夏季 北极海冰 南极中山站
赵杰臣
作品数:31被引量:141H指数:7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研究主题:海冰 固定冰 遥感 南极中山站 夏季
南极长城站近二十九年气候特征被引量:3
2016年
使用南极长城站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澳大利亚南极局海冰外缘线资料和NOAA南极涛动指数资料,对长城站自1986—2014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城站冬季气温有升高的趋势,升温速率约为0.19℃/10 a;冬季气温与59°W经线上海冰外缘线位置的年际变化特征呈显著正相关,但对于气候平均的海冰外缘线位置月变化比气温滞后约一个月;夏季气温有降低的趋势,其他季节总体增暖。长城站的风向主要集中在西北和东南方向;1986—2014年间长城站年平均风速变化较小,大风的每年累积日数分布情况与年平均风速变化曲线相似;春季平均风速较大,并且约有半数大风风向为西北,夏季的大风天数少于其他季节。长城站年平均气压呈降低趋势,其变化与南极涛动指数呈负相关。年平均云量持续增加,且当风向为东北或西北时总云量较多;夏季平均总云量最多,冬季最少。长城站的年平均降水量变化明显,先减少后增多;降水量季节变化为秋季降水量最多,夏季次之,春季和冬季的降水量较少;日平均降水量西南风时较少,东北风时较多。雾的变化特点为春季和夏季雾天较多,其中1—3月的浓雾日数多于轻雾日数;大约三分之二有雾天的风向为西北向,约二分之一的雾出现在风力为3—4级时。
孙启振孟上马强肖莺
关键词:气候特征
南极特拉诺瓦湾下降风特征被引量:5
2018年
南极罗斯海特拉诺瓦湾(Terra Nova Bay)是强下降风汇集区之一。采用高分辨率南极中尺度预报系统(Antarctic Mesoscale Prediction System,AMPS)资料和特拉诺瓦湾难言岛Manuela自动气象站实测数据,分析了特拉诺瓦湾及其附近地区的下降风特征。AMPS对难言岛地区风速和气温有较好的模拟能力,但风向比实测值偏西约30°。难言岛地区风速从1月开始迅速增大,4—9月风力平均为8级以上。难言岛夏季1月份的风速变化滞后气温变化约3 h;冬季7月份风向稳定为西至西南。特拉诺瓦湾及其附近地区下降风来自西岸海拔较高的冰盖,其风向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几乎不随季节而变化。下降风风速有显著的季节演变特征,11月至次年1月较小,3—9月风速较大。特拉诺瓦湾西岸等几处冰川地带在冬季是强风汇集区,难言岛处于Reeves冰川下降风汇集区中。该汇集区上边界和南北两侧均有清晰的分界线,风速较强区从地面延伸至650—800 m高处,风速最大值距离地面高度约为50—200 m。强下降风气流受难言岛地形阻挡,风速有所减弱,气流越过难言岛之后,风速再次加强。特拉诺瓦湾地区下降风流动过程中近地面气团位势温度变化幅度很小,表明下降风在从内陆高原到沿岸地区的流动是干绝热过程。
孙启振孙启振丁卓铭张占海张林沈辉
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短期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Inexpressible Island)是中国南极新建考察站重点预选区域。本文利用1988—2012年曼努埃拉自动气象站(AWS Manuela)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岛的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和风速风向等要素的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岛多年平均气温为-18.5℃,年平均气温有降低趋势;多年平均相对湿度较低,仅为45%,但春夏秋冬各季节的平均湿度均有增加趋势;多年平均气压为979.7hPa,无显著变化趋势;该站点多年平均风速为12.0 m·s-1,风向以WNW为主。干冷的下降风为该岛风场的主要特征,强下降风事件多发生在冬季(49.8%),其风速在25—45 m·s-1之间,冬季单次强下降风事件的平均持续时间达10 h以上。和中山站相比,该站点气温更低、空气更干燥、风速更大,这对该岛的越冬考察活动将带来巨大挑战。
赵杰臣程净净孟上张林张体军孙启振惠凤鸣丁卓铭
关键词:气候特征
Polar WRF模式在我国极地考察数值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摘要)
极地气象是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内容之一,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天气预报对于极地地区各项科考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着不可或缺的保障作用。当今天气预报的重要手段是数值天气预报,这对于极地地区来说尤为重要。自2011年10月...
孙启振张林李春花
南极中山站短期天气预报制作及典型个例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重点介绍了目前中山站气象预报使用的各种数据资料,包括实况分析和数值预报产品;从天气学方面分析了影响站区天气的不同尺度天气系统和天气形势分析技术;通过分析利用各种预报及实况信息,得出中山站地区短期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归纳了中山站天气预报的方法和步骤;最后以中山站冬季典型的晴天、降雪和雪暴天气过程为例,总结了3种天气过程的预报经验:当中山站附近地区受高压控制时,天气晴好,气温下降;当气旋锋面扫过站区时产生降雪,气旋减弱填塞以后,降雪过程结束;当站区东部存在阻挡气旋东移的高压坝时,气旋会对站区产生持续的影响,带来极低能见度的雪暴天气。本文对南极沿岸科考站天气预报业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孟上孙启振张训途李百超
关键词:短期天气预报
海冰预报:北极航道的开路先锋
2021年
北冰洋海冰大部分漂浮在海面上,当海冰很厚时,船舶是无法航行的。然而,由于全球变暖,北冰洋温度开始逐渐升高,海冰越来越少,海面上逐渐出现了一些能够让船舶航行的路,形成了北极航道。而极地地区特殊的气候给航行造成了极大的挑战。那么,这条航道又有什么特殊之处?船舶在北极航道航行时遇到的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孙启振
关键词:海冰全球变暖船舶航行气候
中国第1-10次北极科学考察走航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集(1999-2019年)
2024年
气象数据是地球系统科学重要的基础性数据之一。在1999–2019年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的10个航次中,利用船载自动气象站(Lica-701、Vaisala MILOS500、天诺CR3000和XZC6-1)采集了走航气象数据。本研究对中国第1–10次北极考察走航气象数据进行了标准化整理、质量控制和评估,形成本数据集,主要包括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5个气象要素,共有20个气象数据文件,数据时间分辨率为1小时。本数据集能够为深入了解北极区域气候变化、研究北极区域天气变化过程及评估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李亚炜沈辉孙启振吴立宗綦欣戴友为孙虎林马靖凯李志强魏立新宋晓姜秦听陈志昆蔡柯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气象数据
我国极地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在南极长城站的应用与检验
2021年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1月南极长城站气象台观测资料,对我国极地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风速、降水、气温和气压预报进行了检验。统计结果表明:预报风速误差呈正态分布,平均误差随预报风速增加有变大的趋势,短期预报好于长期预报,6级及以上大风时预报结果偏大的概率逐渐增大。预报降水量约是观测降水量的两倍,且在时间上和各降水量级上的误差分布特征一致,降水预报明显偏大。气温和气压的预报能够较好地反映天气形势变化,但存在明显的系统性偏差,其中气温的平均值偏小2.1℃,气压的平均值偏大2.4 hPa。
郭民权沈辉买小平丁卓铭张林干兆江孙启振
南极数值天气预报应用与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多个业务化的全球预报模式和有限区域预报模式应用于南极地区,已经成为南极天气预报和南极气候诊断研究的主要工具。现今南极地区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在模拟南极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方面性能不够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南极天气气候的特殊性(包括边界层的参数化、中尺度气旋等)、模式对南极复杂地形的描述不够充分、由于缺乏观测资料而使得模式的初始场不够准确等。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对南极大气环流状况研究的深入、模式分辨率的提高以及各种形式的气象观测资料的日渐丰富,南极地区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有了许多显著的改善。本文在介绍了国外多个应用于南极地区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同时,对利用这些模式进行的南极天气气候的研究工作做了初步的总结,最后给出了多个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性能评估与比较的研究进展。
孙启振杨清华张林
关键词:数值天气预报
通信约束下的北极海洋环境预报产品制作与传输管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约束下的北极海洋环境预报产品制作与传输管理方法。用于在卫星通信环境下,北极海洋环境观测与预报数据产品的实时制作、服务器端与客户端的数据传输、及客户端的数据管理与可视化。其步骤如下:1)在服务器端定时检...
张林孟上孙启振赵杰臣丁卓铭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