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琪璟
作品数: 164被引量:1758H指数:26
  • 所属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相关作者

马泽清
作品数:31被引量:685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千烟洲 生物量 湿地松 湿地松林 叶面积指数
涂洁
作品数:26被引量:119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昌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湿地松 树干液流 气象因子 千烟洲 湿地松人工林
于健
作品数:94被引量:190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径向生长 引物 生防菌 摘心
徐倩倩
作品数:21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研究主题:土壤温度 气候变化 树轮宽度 落叶松 径向生长
李轩然
作品数:21被引量:587H指数:13
供职机构:赤峰学院
研究主题:千烟洲 湿地松 叶面积指数 湿地松林 比叶面积
红壤丘陵区林下灌木生物量估算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被引量:89
2007年
以中国科学院千烟洲生态试验站林下常见的16种物种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单一物种以植冠面积(Ac)为变量的二次方程和以植冠投影体积(Vc)为变量的乘幂方程来估算物种生物量,以及16种物种的混合模型来估算其生物量,并将最佳生物量估算模型应用于不同森林内灌木层生物量的估计.不同森林的灌木层生物量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以物种单一模型计算的落叶阔叶林、次生林、人工针叶林灌木层的生物量分别为4773、3175和733kg.hm-2;以物种混合模型估算的结果略低于单一模型,分别为3946、2772和840kg.hm-2.混合模型在未能对所有物种建立单一模型的情况下估算灌木层生物量时,具有简便、实用性的特点.
曾慧卿刘琪璟冯宗炜马泽清胡理乐
关键词:灌木层生物量红壤丘陵区
南方丘陵人工林林下植物种间关系分析被引量:40
2005年
在2×2联列表的基础上,应用χ2检验和联结系数,检测南方丘陵人工林林下植物种间关系,以期分析南方丘陵人工林植被恢复程度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灌草两层联结程度达到显著的种对很少;灌木层极显著的有12种对,显著的有19种对,其余200种对联结程度不显著;草本层极显著和显著各有11种对,其余83种对联结程度不显著.按组间联系及种间的正负关联性,灌木层植物可分为2个种组:Ⅰ.四川红淡比、三叶赤楠、乌饭树、满树星、长托菝葜、格药柃;Ⅱ.大叶胡枝子、白马骨、牡荆.种组Ⅰ与种组Ⅱ之间许多种群间存在显著负关联.优势种往往在种间关系中起着关键作用.草本层优势种狗脊蕨、暗鳞鳞毛蕨、扇叶铁线蕨之间存在极显著正关联,且与多种群存在极显著或显著正关联;灌木层中2个种组均以优势种为联结核心.灌草层中正负关联的比例反映了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处在动态变化中.灌木层正负关联比例为125/106,草本层42/63.最后分析了种间联结方法的几个缺陷,并对该方法的使用提出建议.
胡理乐闫伯前刘琪璟朱教君
关键词:种间联结人工林
无视髓心的树木圆盘直径测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树干解析中圆盘测定的的新方法。首先定义通过髓心的直径为生理直径,而仅根据圆盘形状不考虑髓心确定的直径为几何直径。其基本原理是取最大直径进行测定,最大限度接近真实值,不考虑髓心位置,测定的直径不一定通过髓心...
刘琪璟刘文慧徐琼瑶
文献传递
北京市重要植物种质资源信息查询系统初探被引量:3
2010年
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原始材料,是国家和人类的宝贵财富。掌握种质资源,可以培育新的作物和优良品种,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药物来源和工业原料。北京市开展的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据相关文献资料记载,北京市范围内的植物有2400多种。为实现北京市重要植物种质资源信息数据的便捷查询和共享,本文采用动态Web数据库策略,执行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设计了基于Internet的北京市重要植物种质资源信息查询系统,对种质资源数据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实现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共建和信息共享。
徐琼瑶刘琪璟
关键词:种质资源信息系统
MIKE 11/NAM模型在挠力河流域的应用被引量:46
2014年
在水文水资源的管理实践中,气候变化以及农业开发等活动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往往无法通过数据直观体现,水文模型常被用于提供水资源管理决策所必须的一些重要信息。集总式概念模型结构简单,仅依赖有限的数据和较少的参数即可对流域主要水文过程进行有效的模拟。本研究将MIKE 11水动力模型和降雨径流模型(NAM)耦合,应用到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结果表明,MIKE 11/NAM模型可以对挠力河流域降雨径流过程进行较好的模拟,模型在率定期的表现优于验证期。造成模型在验证期模拟效果降低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强烈的农业开发活动对流域下垫面性质的改变。20世纪50年代以来三江平原地区高强度的农业开发活动深刻影响了流域水文情势,并且这种影响在近20年仍然持续。本研究所构建模型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输入数据的时空精度、模型结构和最优参数集的选择。
林波刘琪璟尚鹤王英伟隋祥
关键词:MIKE挠力河流域
江西森林植被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及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9
2009年
森林土壤有机碳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有机碳库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根据江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结合“十五”期间江西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土壤类型法估算江西省森林植被土壤有机碳储量,同时引入有机碳丰度指数这一指标,对有机碳在不同土壤和不同区域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森林土壤在20cm和100cm深度的总有机碳储量分别为401.04×10^6t和1025.73×10^6t;20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0.89—10.92kg/m^2,100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2.71—35.61kg/m^2;100cm深度的土壤和区域有机碳丰度指数分别为0.3—3.57和0.96~1.03,与气候、植被、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宋满珍刘琪璟吴自荣欧阳勋志
关键词: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有机碳储量
芒萁生物量分布特征被引量:29
2008年
以花岗岩和紫色砂页岩典型丘陵区的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了其生物量分布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各样方间总生物量变化不大,生境条件是影响芒萁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分配的重要因素,自坡上到坡下,地上生物量升高,地下生物量降低;芒萁叶生物量模型,以展幅的乘积(D1·D2)和株高(H1)为自变量建立的多元线性方程的相关性最好;芒萁根系集中分布在0~4cm的土层内,其中1cm附近最为集中,但砂土堆积导致其分布加深并成层分布;芒萁活根状茎长度与土壤深度呈负相关,与根系生物量呈线性正相关;芒萁是南方山区既经济又有效的水土保持植物,应大力加强保护和应用。
刘迎春刘琪璟汪宏清马泽清徐雯佳
关键词:芒萁根系生物量水土保持生态恢复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凋落叶分解速率及其与叶性状的关系被引量:12
2022年
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地区地带性顶级森林群落,对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对阔叶红松林内主要树种凋落叶分解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增加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的基础数据,为明确阔叶红松林的养分循环和物质流动提供依据。选取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30个常见乔灌树种和16个凋落叶性状,采用野外分解袋法和室内样品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主要树种凋落叶分解速率及其与凋落叶性状的关系。1年的野外分解实验表明,30个树种的凋落叶重量损失率表现出较大差异。不同树种凋落叶的重量损失率在20.56%—92.11%之间,以红松(Pinus koraiensis)质量损失率最低,东北山梅花(Philadelphus schrenkii)质量损失率最高。不同生活型树种的凋落叶在质量损失率上存在显著差异,以灌木树种凋落叶的质量损失率最高,小乔木次之,乔木树种质量损失率最低。Olson模型拟合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凋落叶的分解速率k以红松最低,瘤枝卫矛(Euonymus verrucosus)最高,分别为0.24和1.64。不同树种分解50%和95%所需的时间分别在0.43—2.86年,1.83—12.37年之间。相关分析表明,凋落叶初始物理性状、化学性状均能反映凋落叶的分解速率。其中以凋落叶厚度、氮含量(N)、磷含量(P)、木质素含量、木质素与氮含量的比值(L∶N)、木质素与磷含量的比值(L∶P)与凋落叶分解速率k的相关性较高,说明利用凋落叶的某些物理、化学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凋落物的分解速率。
秦立厚刘琪璟孙震徐振招斯庆毕力格
关键词:凋落叶分解阔叶红松林化学性状
长白山高山苔原雪斑大白花地榆群落土壤氮素动态与生产力的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在高山苔原冬季积雪覆盖的群落生长季短,但明显比周围群落生长茂盛。为了说明雪斑地段群落生长机理,对长白山苔原雪斑土壤氮素动态以及大白花地榆(Sanguisorba sitchensis)群落生产力进行了连续测定。雪斑群落土壤冬季相对温暖,最低日平均温度-1.4℃,裸露地段-16.9℃,全年水分条件充足;积雪期凋落物分解和氮矿化均在进行,土壤具有很高的氮素含量及矿化速率。大白花地榆地上部分净初级生产力为4046kg·hm-2·a-1。正是独特的水热条件和养分条件,以及具有很大的叶面积同化器官,高山苔原雪斑地段的大白花地榆群落才得以维持生存并表现出很高的生产力水平。
徐倩倩刘琪璟张国春
关键词:群落生产力水解氮养分循环积雪
千烟洲人工林主要树种地上生物量的估算被引量:62
2006年
利用不同参数和函数,模拟了千烟洲人工林主要树种马尾松、湿地松和杉木的枝条、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及单株各器官生物量,选择最佳函数计算生物量在各树种不同器官中的分配,估算不同林型的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枝条基径(d)和枝条生物量(BW)、叶生物量(LW)之间,当d3为自变量时,相关系数最高,湿地松利用线性函数、马尾松和杉木利用幂函数模拟效果最佳;单木总生物量以利用D2H(胸径2×树高)为自变量的幂函数模拟相关系数最高;3个树种叶和枝生物量各有不同的最佳自变量和函数类型,但同一树种的叶、枝生物量最佳拟合方程的自变量和函数类型一致.马尾松林、湿地松林和杉木林的地上生物量分别为83·6、72·1和59t·hm-2,其中树干生物量所占比重最大,叶生物量最小.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推算3种林分地下生物量分别为10·44、9·42和11·48t·hm-2,其固碳量分别为47·94、45·14和37·52t·hm-2.
李轩然刘琪璟陈永瑞胡理乐杨风亭
关键词:马尾松湿地松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