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毅
作品数: 25被引量:216H指数:10
  • 所属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所在地区:甘肃省 兰州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杨太保
作品数:137被引量:1,368H指数:2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冰川变化 遥感 冰川退缩 遥感监测
冀琴
作品数:21被引量:171H指数:10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冰川变化 气候变化 冰川 冰川退缩 遥感
陈杰
作品数:11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北疆 粒度 粒度特征 冰川变化
田洪阵
作品数:32被引量:333H指数:1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遥感 冰川变化 冰川退缩 冰川
王凯
作品数:13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GIS 气候变化 北疆 突变特征 土壤侵蚀
1976-2014年爬努河流域冰川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4
2015年
以1976年MSS、1991年TM、2000和2014年ETM+遥感影像资料为信息源,通过RS和GIS技术,提取了念青唐古拉山西段爬努河流域四个时期的冰川信息,并结合周边气象资料进行冰川变化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1)1976-2014年,研究区冰川面积从621.39km2减少到481.95km2,退缩139.44km2,冰川面积退缩的年平均速率为0.59%·a-1,年平均退缩面积3.67km2·a-1。近15a来冰川退缩尤为剧烈,年均退缩速率达到1.03%·a-1。2)不同时段内冰川退缩速率不同,2000-2014年冰川退缩速率整体都大于1991-2000和1976-1991年,冰川退缩速率呈大-小-大的过程。3)研究区西北坡冰川的面积退缩速率最大,其次是北坡,西南坡最小。4)通过分析冰川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推断气温上升和降水在波动中变化不大可能是爬努河流域冰川处于退缩状态的主要原因。
陈杰杨太保冀琴何毅
关键词:遥感冰川变化气候变化
近30年阿尼玛卿山冰川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以阿尼玛卿山的冰川为研究对象,选取1992年、2001年、2010年3个时段的TM、ETM+影像,利用RS,GIS技术提取了阿尼玛卿山冰川边界,并结合距研究区较近的3个气象站点1960—2010年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数据,对近20a阿尼玛卿山地区冰川与气候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20a来,阿尼玛卿山冰川既有退缩也有前进,但整体呈退缩趋势。1992—2010年冰川面积从109.21km2减少到99.34km2,退缩了9.04%;1992—2001年年均退缩速率为0.71km2/a,而2001—2010年年均退缩速率为0.38km2/a,表明近10a退缩速率减慢。气象数据表明,气温大幅度上升,降水量小幅度增加。温度升高是阿尼玛卿山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王凯杨太保何毅冀琴
关键词:RSGIS气候变化
1972~2013年东天山博格达峰地区冰川变化遥感监测被引量:14
2015年
利用1972年MSS,1990、1999年TM和2013年ETM+遥感影像资料作为数据源,通过目视解译结合GIS技术,提取博格达峰地区4期冰川边界,同时对研究区周边气温降水进行趋势分析和周期分析,研究其与冰川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 1972~2013年冰川面积退缩了23.79%(占1972年),退缩速率为0.58%/a。1972~1990年冰川退缩较慢,为0.38%/a,近20 a来冰川退缩加剧,达到0.74%/a;2冰川规模越小,退缩越快;3东南坡退缩最快,东坡次之,北坡最慢;4冰川退缩比率随坡度的变化呈正态分布;5研究区处于气温偏高期,降水偏少期,气候变暖是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6对比发现该地区与天山其他区域冰川退缩速率相吻合。
何毅杨太保陈杰冀琴
关键词:冰川变化气候响应遥感监测
1990-2011年色林错流域湖泊-冰川变化对气候的响应被引量:12
2014年
基于1990、2000和2011年3期Landsat影像数据,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并结合距离较近的安多、申扎和班戈3个气象站点1966-2011年的气温、降水量资料对色林错流域的冰川、湖泊面积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1年流域冰川面积呈不断减少的趋势,2000年以后冰川退缩速度明显加快,南部冰川退缩速率大于北部冰川。流域湖泊面积呈不断扩大的趋势,非冰川补给湖泊在整个研究时段内以较为一致的速率扩张,而冰川补给湖泊的扩张速率远远大于非冰川补给湖泊,且2000年之后扩张速率也明显加快,与冰川的退缩具有很好的耦合性。不同补给方式决定了湖泊变化趋势的差异,气温的升高与冷季降水的减少是流域内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也是冰川补给湖泊面积加快扩张的主要原因。而主导非冰川补给湖泊面积变化的因素是流域内降水量增加和蒸发量的减少。
杜鹃杨太保何毅
关键词:湖泊变化冰川退缩气候变化遥感
会宁地区全新世黄土沉积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被引量:13
2016年
以会宁陈塬剖面全新世段的粒度变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辅以磁化率曲线变化,对该区全新世时期的气候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认为,会宁地区全新世时期黄土—古土壤沉积以粗粉砂(16~63μm)为主,占47.99%~55.78%,其次为细粉砂(4~16μm)、砂粒(〉63μm)和黏粒(〈4μm),对粒度参数的计算显示,该时期粒度组成较单一,分选较差,粒度频率分布曲线较宽平且呈微弱正偏。将气候变化分为4个阶段:16~11.3 ka BP,晚更新世向全新世过渡时期;11.3~8.5 ka BP,波动时期;8.5~4.5 ka BP,变暖时期;4.5 ka BP至今,现代气候时期。粒度指标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具有显著影响的气候事件反映更加敏感,对全球性气候变化和东亚季风边缘区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均有良好记录。
王琳栋杨太保梁烨何毅陈杰
关键词:全新世粒度黄土高原
石羊河下游民勤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动态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以石羊河下游民勤县1991和2011年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分析了研究区20a来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的变化特征,并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利用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最大斑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LPI)、平均斑块面积(MPS)、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及分离度(Fi)7种景观指数对沙漠、重盐碱地、植被和轻盐碱地的斑块变化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该区域以沙漠化景观为主,且20a来盐碱地和植被均有所减少,沙漠化扩张;(2)1991—2011年期间,区域整体景观格局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减小,景观的异质化程度呈下降趋势,表明该区整体景观格局将有利于向水土保持方向发展。(3)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格局动态分析都显示植被破碎化程度加剧,人类活动对区域植被的干扰程度较大。
陈杰杨太保何毅
关键词:石羊河下游土地利用
1984-2013年阿尔卑斯山中段瑞士地区冰川变化遥感监测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1984年、1990年、2003年、2013年的TM,ETM+,OLI/TIRS遥感影像资料作为数据源,通过目视解译,应用GIS技术,分析了阿尔卑斯山中段瑞士地区近30年的冰川变化,同时对研究区内及周边的气温和降水的格点气象数据进行趋势分析,研究其与冰川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1984—2013年,冰川面积减少了364.33km^2,退缩比例达到30.69%,年退缩速率为12.56km^2/a。1990—2003年的退缩速率最大,近10年冰川退缩速率有所减慢;(2)冰川规模等级和面积减少百分比呈负相关关系,即规模越小,退缩越快;(3)冰川消融主要发生在海拔4000m以下,冰川面积退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少;(4)冰川主要分布在坡度5°-40°的7个等级上,坡度越缓,面积减少量越大;1984—2013年,不同坡度的冰川面积都在减少;(5)各个坡向的冰川都在退缩。1984—2013年,东南坡、东北坡和西坡冰川面积减少量较大,而西南、西北和东坡相对较小;(6)研究区气温升高明显,降水量变化幅度不大,气温上升是冰川退缩的主导因素。未来10年研究区冰川将会减慢退缩。
王凯杨太保邵婉婉何毅
关键词:冰川变化气候响应遥感监测
近23年来北天山冰川面积变化对气候的响应被引量:19
2013年
利用1989、1998、2011年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比值阈值法(b3/b5)结合目视解译方法,提取了北天山3个时段的冰川边界,并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分析了该区域冰川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北天山整体变化幅度较大,冰川表现为萎缩的趋势,近23年来冰川面积减小了14.93%。分析认为,较大的变化率是由于研究区面积<1km2的冰川数量占总数的比重较大(近80%)造成的。同时分析了北天山冰川空间结构特征,<0.5km2面积的冰川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消融率最高,1~5km2面积的冰川对消融总量贡献比例最大。依据分形理论对未来冰川变化进行初步预测,分析认为研究区冰川的消融率仍保持比较高的状态。
何毅杨太保田洪阵李兆钧
关键词:遥感GIS北天山冰川变化
中国帕米尔地区黄土磁化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6年
通过对地处西风区的中国境内帕米尔剖面进行磁化率的研究,并与研究区剖面其他常用气候替代指标粒度、色度、CaCO3(%)和TOC等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帕米尔黄土磁化率增强机制的差异性。研究表明:帕米尔黄土剖面磁化率的平均值低于黄土高原典型剖面。粒度组成以粉砂(4-63μm)为主,磁化率与细颗粒物质呈负相关,与粗颗粒物质呈正相关。色度a*,b*,L*及磁化率的关系表明该区由于所受控的物质种类不同,使磁化率同红度a*呈负相关,而与亮度L*呈正相关关系;碳酸钙和有机质对磁化率影响较小,贡献微弱;由于沉积环境、气候等多种因素对磁化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该区磁化率增强机制存在着空间差异性。
陈杰杨太保曾彪何毅王琳栋
关键词:磁化率粒度色度
念青唐古拉山西段近40年冰川与气候变化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采用1976、1991、2000和2011年Landsat MSS/TM/ETM+影像,以计算机辅助分类和目视解译方法提取的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冰川边界为对比依据,研究了近40a的冰川进退变化。结果表明:近40a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冰川总体处于持续退缩状态,1976-2011年间冰川总面积减少193.9km2,且退缩速率呈现大-小-大的变化特征。研究时段内各坡向冰川退缩幅度不同,东南坡减少14.2%,西北坡减少23%;结合当雄、那曲、班戈和申扎气象站的数据认为,气温升高是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三个时段冰川退缩速率的差异主要是各时段升温幅度不同所致;分析了位于研究区东南坡和西北坡当雄、班戈气象站的数据表明,地理位置影响气候变化,同时影响冰川进退。
冀琴杨太保田洪阵何毅李霞
关键词:冰川退缩遥感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