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杏兴
作品数: 23被引量:149H指数:8
  • 所属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张圣道
作品数:509被引量:5,824H指数:3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腺炎 胆结石 急性胰腺炎 外科手术
姜志宏
作品数:54被引量:29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胆囊结石病 胆结石 基因表达 胆固醇结石病 胰腺炎
韩天权
作品数:291被引量:1,984H指数:2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胆石病 胆结石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腺炎 胆囊结石病
蒋兆彦
作品数:96被引量:597H指数:1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研究主题:胆石病 胆固醇结石病 胆结石 胆囊结石病 胆囊结石
杨士勇
作品数:54被引量:127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胰腺癌 胆结石 肝脏 基因表达 核受体
胆石病易患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4
1995年
分析66例无症状胆囊结石病人胆囊壁、胆囊动力学和血清中胆汁酸、胰岛素、脂蛋白、载脂蛋白和脂质过氧化物,246例正常人作对照,探讨胆石病易患因素,胆石病人胆囊壁较对照组增厚(2.26±0.55mmvs2.06±0.29mm).胆囊餐后体积增大(10.97±10.25mlvs6.52±4.63ml),收缩率减小(65.1±22.2%vs76.l±12.2%);血清脱氧胆酸增加(0.95±0.81umol/lvs0.68±0.71umol/l),胰岛素增加(12.98±7.79uu/mlvsll.25±4.52uu/ml)。其余指标均无改变。
韩天权张圣道陈胜乙芳施瑞庭姜志宏蔡杏兴
关键词:胆结石症胆囊胆汁胆汁酸
一个大型胆囊结石病家系的遗传特征及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调查某胆囊结石(胆石)病家系的遗传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该家系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该家系四代共113人(男55人,女58人),胆石患者33例(男13例,女20例),女性发病率(34.48%)高于男性(23.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和先证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Ⅱ、Ⅲ代发病率52%,明显高于配偶的发病率(20%),P=0.003。先证者Ⅰ级亲属遗传度86.38%±46.46%。患者平均体重指数(25.06±2.59)kg/m2,显著高于非胆石病者平均体重指数(22.69±3.24)kg/m2,P=0.012。胆石病患者中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者明显多于非胆石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和0.017。糖尿病病史、饮酒习惯、喜油腻饮食在胆石病患者和非胆石病者中无差异。胆石病患者血糖平均值(5.35±0.77)mmol/L。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在胆石病患者和非胆石病者中无差异。结论该家系胆石病具有明显家族聚集性,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性别、肥胖、高血压和高血脂病史是该家系的危险因素。
秦俭韩天权蔡杏兴姜志宏杨小妹张宇杨士勇蒋兆彦张圣道
关键词:胆囊结石流行病学分析病家系家族聚集性饮酒习惯油腻饮食
胆结石病人肝脏核受体LRH-1及其调控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研究胆囊胆固醇结石病人肝脏的肝脏受体类似物1(Liver receptor homolog 1,LRH-1)及其调控的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BC)转运体家族成员abcg5/8的表达,探讨胆固醇结石病发病的机制。方法27例胆囊胆固醇结石病人,男6例,女21例;年龄平均52岁。10例无胆石症的胆囊息肉病人为对照,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48岁。测定胆汁脂类成分和计算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肝脏LRH-1及abcg5/8mRNA的表达量。结果胆石组LRH-1表达高于对照组(14.18±1.80VS7.22±2.22,P〈0.05),胆石组肝脏abcg基因mRN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增高(abcg5:49.34±3.68vs33.48±2.77,P〈0.05;abcg8:38.93±5.70vs18.70±3.42,P〈0.05)。胆石组胆汁呈胆固醇过饱和(1.17±0.02)。结论该研究结果提示人类肝脏LRH-1及其调控的abcg5/8的表达增高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有关。
杨士勇韩天权时开网蔡劬姜志宏蒋兆彦蔡杏兴张圣道
关键词:胆结石
胆囊切除者的粪胆汁酸代谢状况
1990年
一些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胆囊切除病人的大肠癌发病率明显增高。据认为是由于胆汁酸的代谢发生了变化。作者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10名单纯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切除前后的粪胆汁酸成分和浓度,以探讨胆囊切除者大肠癌发病率的增高与粪胆汁酸成分和浓度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胆囊切除后病人粪便中总胆汁酸和脱氧胆酸浓度均显著高于胆囊切除前(P<0.05),支持胆囊切除者由于粪便中次级胆汁酸浓度的增高而导致大肠癌发病率增高的假说。
冯国光周锡庚董才如施瑞庭蔡杏兴
关键词:胆囊切除粪便胆汁酸代谢
大肠癌患者粪胆汁酸代谢状况的研究被引量:6
1990年
一些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脂肪和低纤维素膳食是引起大肠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并认为胆汁酸与大肠癌的发病机理有关。某些临床病例的对照研究发现,大肠癌患者粪便中含有高浓度的总胆汁酸和/或次级胆汁酸,但亦有报道未获得相似的结果。
冯国光周锡庚施瑞庭蔡杏兴
关键词:大肠癌粪便胆汁酸代谢
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肝脏受体类似物1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肝脏受体类似物1(LRH-1)表达,探讨其与胆固醇结石病发病的关系。方法27例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男6例,女21例,平均年龄52.44岁。14例无胆石症者为对照(肝脏肿瘤2例,胆囊息肉患者12例),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47.50岁。测定胆汁脂类成分和计算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肝脏LRH-1 mRNA的表达量。结果胆石组LRH-1表达14.18±9.37,高于对照组7.86±6.19,(P<0.05),胆石组胆汁呈胆固醇过饱和(1.17±0.27)。结论本研究提示肝脏LRH-1表达增高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病有关。
杨士勇韩天权蒋兆彦蔡劬胡海姜志宏袁作彪蔡杏兴张圣道
关键词:胆固醇结石病基因表达
胆囊结石病高危人群预测结果的随访研究和预测准确性评判被引量:14
2002年
目的 对胆囊结石病高危人群进行预测结果的随访研究 ,评判新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胆石病高危人群的准确性。方法 预测基地共 4 4 8人 ,病例组 10 1人和对照组 12 7人建立Model 97预测模型。无胆囊结石但不符合对照组标准的作为高危人群随访组。市区随访组 16 2人于 1991年进入预测研究 ,体重指数、血脂、血胰岛素以及B起检查胆囊壁厚和胆囊收缩分数作为预测指标 ,代入预测模型 ,求得成石概率P =0 .2作为判断成石的界值 ,P≥ 0 .2判断为有成石可能。 1997年随访研究 ,以B越复查胆囊 ,检验预测结果。近郊随访组 5 8人于 1997年进入预测研究 ,2 0 0 1年 10月随访研究 ,B超复查胆囊 ,检验预测结果。结果 市区随访组 6年后复查发现 18人新形成胆囊结石 ,14人 (77.8% )预测正确 ,近郊随访组 4年后复查 ,11人新形成胆囊结石 ,9人 (81.8% )预测正确。两个基地合计 2 3例预测正确 ,男性 18例 ,女性 5例 ,准确率为 79.3%。 18人 (6 2 % )为胆固醇结晶 ,11入 (38% )发展成胆石 ,胆石的直径或体积最大径为 5 -2 1mm。结论 预测结果的随访研究表示 ,以年龄、体重指数、血脂、血胰岛素。
蒋兆彦韩天权陈胜乙芳姜志宏商俊蔡杏兴张圣道顾建平黄桂余
关键词:胆囊结石高危人群随访研究LOGISTIC回归模型
家族性胆囊结石病发病因素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研究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家族性胆囊结石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和B超检查了解家系成员的一般情况和发病情况,采集家系成员外周血用于血脂检查。系谱分析胆石病遗传特点并计算遗传度。结果收集135个家系,共695人,胆石病患者370例,发病率53·24%。其中女性发病率(56·66%)明显高于男性(48·23%)(χ2=4·785,P=0·03)。系谱分析发现男女均可患病,无隔代遗传。一级亲属遗传度138%±7%,双生子同病率100%。胆石病组平均体重指数24kg/m2±3kg/m2,显著高于无胆石病组平均体重指数22·7kg/m2±2·9kg/m2(t=4·035,P<0·01)。胆石病组中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病史以及喜油腻饮食者明显多于无胆石病组(P均<0·05)。饮酒习惯、抽烟和胃肠道手术史在胆石病组和无胆石病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胆石病组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1水平低于无胆石病组(P均<0·01)。其余血脂指标在胆石病组和无胆石病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家族性胆囊结石病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遗传因素是发病的基础。(2)性别、肥胖、喜油腻饮食、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病史是家族性胆囊结石病发病的危险因素。(3)胆石病患者存在脂类代谢异常。
秦俭韩天权费健蒋兆彦张宇杨士勇姜志宏蔡杏兴黄薇张圣道
关键词:发病因素问卷调查家系成员
胆囊结石甲基叔丁醚溶石联合超声助溶的研究
1996年
18份胆囊结石,每份4枚,按结石外形、重量配对分组。每份中1枚作CT分型、生化分析、剖面结构观察;另3枚分别溶石:超声助溶、灌注助溶,静置对照。结果表明:①超声可以促进非钙化石的溶解,结石完全溶解,溶石时间明显缩短。超声组与灌注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静置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减时比分别为29%±17.97%和96%±2.32%;②超声可提高钙化结石减重率。超声组与灌注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静置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钙化结石均不能完全溶解,残砾直径均>3mm。
陈伟民胡海张圣道姜志宏杨小妹蔡杏兴施瑞庭
关键词:胆囊结石甲基叔丁醚
胆固醇结石患者肝脏核受体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肝脏的核受体基因:肝脏X受体α(liver X receptor α,LXRα)、法尼醇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人类固醇异生物受体(steroid xenobiotic receptor,SXR)及肝受体同类物1(liver receptor homolog 1,LRH-1)的表达,探讨胆固醇结石病的发病机理。方法27例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胆石组),男6例,女21例,平均年龄(52.44±1.92)岁。10例无胆石症的胆囊息肉患者为对照(对照组),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47.10±2.73)岁。测定胆石胆固醇成分及血清脂类成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载脂蛋白(Apo)B和ApoA1和胆汁脂类成分(胆固醇、磷脂和胆汁酸),并计算胆汁总脂和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肝脏LRH-1、FXR、SXR及LXRα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胆石组血清中HDL-ch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0.93±0.05)mmol/L vs(1.33±0.09)mmol/L〕,P<0.001;ApoA1浓度也低于对照组〔(1.19±0.05)g/L vs(1.36±0.06)g/L〕,P<0.05;血清ApoB、TC和TG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石组胆汁呈胆固醇过饱和(胆固醇过饱和指数:1.17±0.02 vs 0.79±0.10,P<0.001);胆汁胆固醇摩尔百分比浓度较对照组升高〔(7.96±0.39)mol% vs(5.26±0.89)mol%〕,P<0.01;胆汁总脂较对照组明显下降〔(104.72±10.51)g/L vs(154.24±14.20)g/L〕,P<0.05;胆汁中胆汁酸和磷脂成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石组LRH-1表达高于对照组(14.18±1.80 vs 7.22±2.22),P<0.05,LXRα、FXR和SXR表达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类肝脏LRH-1的表达增高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有关。
杨士勇王建承韩天权王小平蔡劬姜志宏蒋兆彦蔡杏兴张圣道
关键词:胆固醇结石病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