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凡根
作品数: 22被引量:98H指数:5
  •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

相关作者

靳建辉
作品数:100被引量:358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海岸沙丘 粒度特征 环境演变 晚全新世 老红砂
李志忠
作品数:213被引量:1,084H指数:18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粒度特征 海岸沙丘 环境演变 气候变化 新疆伊犁河谷
张辉
作品数:29被引量:115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泥炭 老红砂 气候变化 海岸沙丘 粒度特征
赵倩
作品数:17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老红砂 气候变化 腐殖化度 泥炭 晚更新世以来
陈秀玲
作品数:71被引量:410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重金属 环境意义 新疆伊犁河谷 晚全新世 表层沉积物
福州第四纪红土沉积的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根据ESR和OSL测年初步确定福州南部红土主要是早更新世晚期以来多期沉积风化的产物,对长乐(CL)、马保(MB)和万佛寺(WFS)3个红土剖面的粒度特征及沉积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粒度组成以粉砂为主,平均体积分数为49.13%~52.90%,细粉砂高于粗粉砂,其中CL、WFS剖面黏土含量次之,平均体积分数为24.55%~35.21%,而MB剖面砂含量次之,平均32.30%.2)频率曲线以多峰型为主,第一众数在4~16μm,第二众数峰于200~537μm,第三众数峰<1μm;概率累计曲线主要为4段式.3)粒度参数总体反映平均粒径较粗、分选差、偏度以正偏为主,峰态中等至宽变化.以上特征表明:福州红土主要是近源水动力搬运,快速沉积并经强烈化学风化的产物.4)CL剖面红土粒度组成和粒度参数的纵向变化,反映了区域气候由早中更新世稳定湿热气候趋向晚更新世的恶化,记录了区域水动力沉积环境的不稳定变化趋势.
齐升吉李志忠陈秀玲靳建辉姜修洋吴美榕张辉胡凡根林舒倩
关键词:红土粒度特征第四纪环境演变
福建仙山泥炭腐殖化度记录的1500年来气候变化被引量:2
2012年
以福建北部屏南仙山泥炭剖面岩性、孢粉记录、C/N值作为参考,讨论了仙山泥炭剖面腐殖化度的气候环境意义。依据AMS^(14)C测年数据构建年代序列,以腐殖化度为主要代用指标,将最近1500 a来的气候变化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Ⅰ:AD 527—850,相当于隋唐温暖期,泥炭腐殖化度较高,指示气候温暖湿润;Ⅱ:AD 850—1750,腐殖化度总体较低,反映总体上较寒冷干燥的气候,其中中世纪暖期(MWP)信号较弱,而小冰期(LIA)寒冷气候表现明显。Ⅲ:约AD 1750至今,腐殖化度为剖面最大值,且波动较大,显示为温暖湿润环境。利用re dfit方法对泥炭剖面腐殖化度和C/N时间序列进行谱分析发现,存在173 a、41 a、32 a、22 a的显著周期,反映了中低纬度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变化对太阳活动的响应。
胡凡根李志忠靳建辉张辉赵倩
关键词:泥炭腐殖化度古气候变化
福建晋江海岸带痷山沙丘遗址释光测年及其指示的环境意义
我国东南沿海广泛分布的海岸沙丘是海岸带环境演变的产物。通过对福建晋江海岸带痷山(ASH)沙丘遗址剖面加密采样进行OSL测年和粒度分析,初步确定了研究区近1000a以来海岸沙丘发育的主要时段及其对环境指示意义。研究表明:(...
胡凡根李志忠靳建辉赵倩张辉王贤立夏菁
关键词:光释光海岸沙丘风沙活动
福建东南沿海第四纪老红砂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变
我国东南沿海广泛分布的老红砂是一种典型的海陆过渡相松散沉积,是我国海岸带第四纪环境演变的重要信息载体,前人主要从风化壳岩性特性厘定了老红砂的岩石地层学年代框架。本文对福建两个典型的老红砂剖面加密采样进行了ESR和OSL测...
李志忠靳建辉胡凡根赵倩张辉王贤立夏菁
关键词:老红砂气候变化新构造运动环境演变
福建晋江科任剖面老红砂主元素反映的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
以福建晋江科任剖面老红砂为研究对象,对剖面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的古环境意义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科任剖面以湿润型元素SiO、AlO、FeO为主,含量范围依次为68.88%~93.77%、9.03%~19.1...
赵倩胡凡根李志忠陈秀玲靳建辉张辉
关键词:晚更新世老红砂主元素气候变化
文献传递
福州盆地马堡红土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及其气候环境意义
中国南方广泛分布的红土是第四纪以来热带、亚热带地区古环境演化与气候变迁的重要陆相沉积,记录了低纬地区过去环境变化的历史.福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的过渡区域,对研究南方第四纪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光...
祝淑雅胡凡根靳建辉
关键词:晚更新世地球化学元素气候变化
晚更新世以来闽东南老红砂沉积粒度特征与古气候变化被引量:1
2012年
对闽东南深沪湾老红砂风沙沉积进行粒度测试,提取对环境变化敏感的粒级组分,结合年代学数据,初步划分了研究区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的气候变化阶段和气候驱动因素。研究发现,研究区经历了较冷干-暖湿-冷干-暖湿4个气候变化过程。气候变化主要受控于太阳辐射,表现出明显的23 ka长岁差周期、14.2 ka、11.8 ka半岁差周期,叠加约0.25 ka的双世纪周期,陆地-海洋-大气系统的内部因素对表现出来的百年周期可能产生放大或缩小影响。70.8—46.4 ka BP和21.3—11.6 ka BP两个阶段老红砂沉积速率较大,是老红砂风沙堆积的两个主要时期,两个阶段沉积速率分别达到30 mm/(100 a)、650 mm/(100 a)。
靳建辉李志忠陈秀玲齐升吉吴美榕胡凡根张辉赵倩林舒倩祝淑雅
关键词:晚更新世古气候老红砂
福建晋江海岸带老红砂多期发育模式初步研究被引量:22
2012年
我国东南沿海广泛分布的老红砂是海岸环境演变的产物。通过对福建晋江海岸带科任(KR)老红砂剖面加密采样进行OSL测年和粒度分析,初步确定了老红砂发育期次及其形成时代。以OSL测年值为基础,在统一的时间标尺上综合对比全球海平面和东亚季风变化序列,探讨了老红砂发育模式及其环境意义。研究表明:科任老红砂主要是晚更新世末次间冰期以来发育的,主要发生在约125~9ka期间,可以划分为6个沉积期,分别为125~115ka,105~97ka,84~74ka,61.5~52.0ka,39~29ka和15~9ka,期间可能存在至少5次明显的沉积间断。结合台湾海峡的水深变化特点分析,当海平面低于-70m时,由于研究区远离古海岸线,因而不可能有海岸风沙沉积;当海平面低于-15m高于-70m时,受到较强冬季风吹扬搬运海滩砂再沉积过程的影响,研究区可能有海岸风沙发育;当海平面高于-15m时,古今海岸线位置接近,在各种强度的冬季风作用下,研究区都会有海岸风沙广泛发育,并经历强烈的红化作用。即,科任老红砂主要发育于晚更新世末次间冰期以来气候暖湿的高海面和较高海面时期,而在末次冰期的低海面时期多次缺失海岸风沙沉积,尤其是末次盛冰期(LGM)的最低海面时期,现代海岸带所在区域老红砂发生沉积间断。
胡凡根李志忠靳建辉陈秀玲夏菁王贤立
关键词:老红砂光释光海平面变化东亚季风
福建晋江科任剖面老红砂主元素反映的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被引量:4
2012年
以福建晋江科任剖面老红砂为研究对象,对剖面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的古环境意义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科任剖面以湿润型元素SiO2、Al2O3、Fe2O3为主,含量范围依次为68.88%~93.77%、9.03%~19.1%和2.14%~5.32%;干旱型元素CaO、Na2O、MgO和K2O的含量均小于0.5%,K2O的含量略高于2%,表现为较强烈淋溶;主元素分布特征、风化特征值、CIA值等均表明,科任剖面老红砂总体上属于轻度富铝化。(2)对特征元素组合、元素比值和磁化率等古气候古环境代用指标进行分析,认为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科任剖面记录了较干冷—暖湿—干冷—暖湿4个阶段的气候变化:55.9~43.9kaBP和27.0~10.8kaBP两个时期,气候干冷,冬季风强烈,为风沙堆积的两个主要阶段;43.9~27.0ka和10.8ka以来,气候温暖湿润,为风沙经历强烈风化和红化作用阶段。
赵倩胡凡根李志忠陈秀玲靳建辉张辉
关键词:晚更新世老红砂主元素气候变化
福建北部天湖山全新世泥炭古气候记录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通过对福建北部天湖山泥炭沉积记录的有机质含量和腐殖化度等多种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在可靠14C测年技术的支持下,恢复了福建北部天湖山近10cal kyr BP以来的气候与环境演变过程.结果发现,泥炭有机含量和腐殖化度敏感地记录了研究区古气候变化信息,其低值指示气候相对暖湿,高值指示气候相对冷干.约10~4cal kyr BP泥炭有机质含量和腐殖化度较高,指示气候暖湿,是该区域水热组合状况最好;4cal kyr BP以来泥炭有机质含量和腐殖化度较低,指示气候相对干冷.细分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阶段有待于测年精度的进一步提高.
张辉李志忠姜修洋靳建辉胡凡根赵倩马鹏
关键词:泥炭有机质腐殖化度古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