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武
作品数: 37被引量:97H指数:5
  • 所属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所在地区:安徽省 蚌埠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刘学刚
作品数:153被引量:404H指数:9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外科手术 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
刘戈
作品数:61被引量:124H指数:5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肺血管 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幼猪 心脏瓣膜病
张雷
作品数:79被引量:394H指数:10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胸腔镜 肺血管 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幼猪
王祖义
作品数:117被引量:290H指数:8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外科治疗 非小细胞 肺肿瘤 肺癌
施超
作品数:67被引量:168H指数:6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外科治疗 心脏瓣膜病 心房颤动 心内直视手术
一种便于收纳的肺癌肿瘤取样工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收纳的肺癌肿瘤取样工具,橡胶套具有防滑性和吸附性,可以提高方便分离肿瘤的肿瘤取样装置的稳固性,保护壳和凹槽共同对出入孔进行防护工作,更好地提高肿瘤取样装置的防护安全性,照明灯具有照明能力,可以在使用者...
陈晓王康武
改良Nissen术治疗滑动性食管裂孔疝22例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改良Nissen胃底折叠手术治疗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3月~2017年3月我科对22例滑动性食管裂孔疝行改良Nissen术(经胸入路手术18例,腹腔镜手术4例),即胃底上提至贲门口上方2~3cm,包绕双层缝合固定食管180°,并置于膈肌下方。结果手术时间平均72 min(59~117 min),术后24~48 h进食流质饮食。除1例术后出现轻度食管返流经口服抑酸剂缓解外,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均顺利恢复出院,术后住院时间7~14 d,平均9 d。22例术后2周平卧头低位下X线钡餐检查,无胃食管反流;胃镜下食管黏膜形态分级明显优于术前(Z=-4.884,P=0.000);24 h食管pH连续监测,DeMeester评分术前(32.30±11.98)分,明显高于术后2周(5.20±2.33)分(t=11.824,P=0.000)。胃食管反流问卷调查表术前就诊时(8.5±2.3)分,明显高于术后2周(6.7±2.8)分(t=4.002,P=0.000),提示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22例随访2周~5年,中位时间32个月,未见食管裂孔疝复发,无明显反流症状。结论改良Nissen手术是治疗滑动性食管裂孔疝安全有效的方法,简化手术流程,减少标准Nissen手术包绕缝合食管360°所带来的食管狭窄并发症,同时抗反流效果也明显提高。
王康武刘学刚王祖义施超刘戈张雷王安生
关键词:食管裂孔疝
改良Nissen手术在滑动性食管裂孔疝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价改良Nissen手术在滑动性食管裂孔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6月至2013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2例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经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25例,平均年龄62.13(35~84)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胃镜检查确诊为滑动性食管裂孔疝,均行改良Nissen手术,即胃底上提至贲门口上方2~3 cm,包绕双层缝合固定食管180°,并置于膈肌下方。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在平卧头低位下行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并长期随访,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前存在的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和胃酸反流,术后均明显改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5~11)d。52例患者术后2周内复查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无胃食管反流。所有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至10年。除1例术后半年并发食管狭窄外,其余患者均恢复顺利,症状消失,营养及发育好转。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改良Nissen手术是治疗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有效方法,加强食管下段高压区,折叠胃及贲门口置于膈肌下方,不仅能使胃还纳腹腔,同时还有抗反流的效果。
王康武刘学刚施超刘戈张雷王安生宋超
关键词:食管裂孔疝外科手术
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远端肺血管发育与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009年
王康武刘学刚
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电视胸腔镜与前外侧切口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对比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与前外侧切口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对比评价。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来该院接受早期NSLC治疗的患者4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电视胸腔镜的手术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前外侧切口剖胸的手术治疗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地佐辛止痛药用量、术后胸腔引流量超过50 ml天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略多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略高(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地佐辛用量、术后胸腔引流量超过50 ml天数、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的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肺炎、肺不张、伤口感染、脓胸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263 9,P=0.867 5)。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早期NSCLC具有伤口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清扫淋巴结彻底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王安生段贵新高原刘以尧王康武李伟王伟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微信平台配合案例教学法在胸外科临床带教工作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配合案例教学法在胸外科临床带教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80名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设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人,观察组采用微信平台配合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给予理论和实践考核,并进行问卷调查对两种教学模式给予评估。通过问卷形式,调查结果显示在评价新教学模式学习兴趣提升、知识能力获取、团体协作能力、自主思维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及师生沟通的频率等6个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P﹤0.05)。结论:在胸外科临床带教中采用微信平台配合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增强。
王康武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胸外科临床带教
Nkx2.5在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流出道心肌中突变及表达的意义
2014年
目的 观察Nkx2.5基因在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中的突变及表达变化,探讨Nkx2.5基因在右室流出道梗阻发生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与安徽省立儿童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56例肺血减少型CHD患者为实验组,同期收治的63例室间隔缺损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PCR结合DNA测序技术对Nkx2.5基因的外显子进行序列检测,观察有无Nkx2.5基因突变;留取术中右室流出道肥厚心肌组织0.5 cm ×0.5 cm ×0.5 cm,提取心肌组织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心肌中Nkx2.5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Nkx2.5基因与肺血减少型CHD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外周静脉血中均未检测出基因突变,实验组心肌组织Nkx2.5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kx2.5基因突变可能与多因素有关;肺血减少型CHD的发生可能与心肌组织中Nkx2.5基因表达下降有关.
王康武刘学刚尹成果丁力施超刘戈张雷王安生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肺血减少型
bFGF、MMP-2在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幼猪动物模型远端肺血管发育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采用球囊扩张人工房间隔造口+肺动脉环缩术建立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幼猪动物模型,探讨肺血减少时远端肺血管形态学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将出生1~2个月的幼猪20头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6):右胸小切口制成一过性肺血减少;轻度-中度肺动脉狭窄组(T1组,n=7):经右心房表面送入球囊扩张器,行人工房间隔造口+肺动脉Banding环缩术,控制收缩期肺动脉环缩处压差(Trans-PABP)为20~30 mmHg;重度肺动脉狭窄组(T2组,n=7):术中Trans-PABP≥30~50 mmHg.三组于术后2个月取右肺中叶外侧段1.0 cm×0.8 cm×0.8 cm大小的肺组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远端肺细小动脉形态学改变,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检测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含量.结果:T1、T2组行房间隔造口+肺动脉环缩术均获成功.术后2个月,T1、T2两组肺细小动脉内径均大于C组(P<0.05),肺细小动脉数目(NAPSC)均少于C组(P<0.05).血清bFGF 、MMP-2含量,T1、T2两组较C组升高(P<0.05),而C组手术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幼猪,肺组织细胞外基质发生构型重建,肺细小血管发育不良或退化,其发生基质重塑的基础是肺血减少时引起一系列酶和细胞因子等成分的变化.
王安生刘学刚王康武施超刘戈张雷宋超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动物模型肺小血管基质金属蛋白酶2
油酸“二次打击法”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以油酸“二次打击”的方法构建一种更接近临床病理生理状态的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方法采用雄性健康SD大鼠60只,体质量180-220g。按照购入顺序编号,随机分3组:对照组(20只):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07ml/kg,1h再注射0.03ml/kg。传统组(20只):经尾静脉注射油酸0.1ml/kg。模型组(20只):经尾静脉注射油酸0.07ml/kg,1h后再注射油酸0.03ml/kg。操作稳定30min,动脉血气分析后腹主动脉放血活杀。通过动脉血气分析、肺组织含水量、HE病理染色肺组织病理改变Smith评分法判断大鼠肺损伤的程度,评价模型是否成功建立。结果传统组5只死于油酸应用后急剧的血压下降,传统组血流动力学改变较模型组剧烈,尤其以油酸注射后的5~30min最为剧烈。模型组无死亡,经尾静脉注射油酸(0.1ml/kg)7-8min后大鼠的呼吸频率增加,渐出现呼吸困难,气管内见粉红色泡沫痰。1h后动脉血气显示pH(7.17±0.15)、PaO2(41.85±8.16)mmHg(1mmHg=0.133kP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氧合指数(PaO2/FiO2)≤300mmHg,符合急性肺损伤诊断标准,模型组肺组织中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病理评分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油酸“二次打击”可使实验鼠体肺内产生剧烈而且持久的炎症反应,符合临床急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一种接近临床病理生理状态的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成功构建。
王康武刘学刚王祖义刘戈张雷王安生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油酸
心脏不停跳连续缝合法行二尖瓣置换术97例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连续缝合行二尖瓣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7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采用连续缝合方法进行人工机械二尖瓣置换术。术中仅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主动脉,在心脏缓慢空跳下,采用右心房-房间隔切口径路,加强左、右心吸引,保持术野清晰,用一根2-0 Prolene双头针带小垫片的缝线连续缝合行二尖瓣置换。同期合并手术有:三尖瓣环De Vega环缩术29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5例。结果:术后瓣周漏1例,再次手术修补成功,其余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气栓、血栓、卡瓣等发生,均治愈出院,随访2~24个月,效果满意。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连续缝合法行二尖瓣置换术,缩短手术时间,采用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张雷刘学刚刘戈李新亚王康武唐震王祖义
关键词: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