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俊杰
作品数: 103被引量:1033H指数:18
  • 所属机构:太原师范学院历史地理与环境变迁研究所
  • 所在地区:山西省 太原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王尚义
作品数:131被引量:744H指数:15
供职机构:太原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汾河上游 流域 明清时期 汾河流域 太原盆地
赵景波
作品数:485被引量:3,880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研究主题:黄土 土壤干层 气候变化 古土壤 洪涝灾害
刘庚
作品数:39被引量:226H指数:11
供职机构:太原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污染场地 多环芳烃 土壤 污染评价 土壤水分亏缺
王玲
作品数:10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太原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晋西北 土壤水分亏缺 人工林地 水分亏缺 黄土丘陵区
梁海斌
作品数:8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土高原研究所
研究主题:黄土丘陵区 土壤干层 土壤水分 不同林龄 晋西北
地理环境对国际市场营销决策过程的影响被引量:1
1998年
本文从国际市场营销决策过程出发.分析地理环境因素与国际市场营销的关系.进而讨论地理环境对国际营销战略和战术决策的影响。
赵金龙牛俊杰
关键词:地理环境营销战略
历史时期乌兰布和沙漠北部的环境变迁被引量:25
1999年
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在先秦时期即已形成沙漠,由于黄河及屠申泽等水分条件的影响,当时尚存在着几处绿洲,西汉临戎等3座县城就建立在这些绿洲上。其后,由于黄河干流改道,屠申泽干涸,导致了绿洲的沙漠化。
牛俊杰赵淑贞任世芳任世芳
关键词:历史时期环境变迁
明清时期太原盆地水环境变迁与地方响应
明清时期太原盆地内水环境变化剧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河湖水量减小,湖泊淤塞加重;(2)河湖含沙量增大;(3)河道迁徙渐趋频繁。本文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对明清时期太原盆地内水环境变迁进行复原,并对地方上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古帅牛俊杰王尚义
关键词:太原盆地明清时期
关于振兴古都太原旅游业的构想
1 古都太原旅游业发展现状: 1.1 “三家分晋”太原市目前仅仅作为周边及晋商旅游区的依托城市。依据全省旅游资源及客源情况,可大致分为三块:晋北旅游资源丰富,来此观光的北京、河北等地客源将大同及相关省、市作为依托;晋西、...
牛俊杰王尚义孟万忠
文献传递
晋西北覆膜玉米田土壤水分初探被引量:2
2015年
指出了土壤水分是影响玉米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为研究晋西北干旱地区覆膜玉米田苗期土壤水分含量,以露地作为对照,采用烘干法测定了0~600cm深度的水分含量。结果表明:玉米田覆膜处理后,0~200cm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露地;其变化幅度较小,最低为11.5%,最高为17.1%。土壤水分含量在垂直剖面上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30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均表现出波动性降低趋势。覆膜处理有一定的保水增温作用,使覆膜玉米田在苗期保持较充足土壤水分。
王玲牛俊杰
关键词:地膜覆盖水分含量旱作玉米晋西北
关于学校环境教育的调查与研究——以太原市为例被引量:1
2008年
2005年6月至2006年4月,"以学校为先导的社区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以抽样调查为基础,先后对太原市3所大学、1所大专、1所中学以及2所小学共2 641名学生和227名教师进行了有关环境教育的问卷调查,对太原市大、中、小学的环境教育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学校环境教育的实施与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学校这一特殊社区进行环境教育的示范意义,以及与媒体的结合,学校环境教育与社区的互动,减轻应试教育对环境教育的冲击等对策。
牛俊杰张侃侃
关键词:学校环境教育问卷调查
晋西北矿区、非矿区不同植被下土壤水分特征被引量:14
2013年
晋西北地区是黄土高原及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短缺的水资源本身难以保证矿业开发的大规模用水需求;另一方面,部分地区的含水层又因地下开采而遭受严重破损和污染,两者矛盾十分尖锐。为确定晋西北地区土壤干层深度,了解不同植被土壤的水分差异,评价采矿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对矿区、非矿区3种植物种类0~600 cm土壤深度的水分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矿区、非矿区土壤含水量为:柠条〉小叶杨〉沙棘;土壤干层深度为:小叶杨〉沙棘〉柠条;不同采样地点的平均土壤含水量为:矿区〈非矿区;土壤含水量与采样地点、土壤深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植物种类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王尚义牛俊杰朱炜歆张秀伟
关键词:植物种类土壤深度土壤干层晋西北
汾河上游流域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森林覆被变化被引量:6
2007年
植被尤其是森林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汾河上游流域,作为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一个独立的流域单元,是太原市唯一的水源涵养地和供水区,其森林植被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生态安全和对汾河流域的大城市的生态屏障作用能否正常发挥.所以应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汾河上游流域的森林变迁的历史,追根溯源,进行研究,目的是找出人类活动对植被影响的规律,从而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恢复植被,为汾河上游流域的生态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孟万忠王尚义牛俊杰
明清以来(1368-1990)诸城洪涝灾害研究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明清以来诸城地区洪涝灾害的时空特征和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明清以来的623年间,诸城发生洪涝灾害67次,平均每9.3年发生一次.明代后期和清代中后期是洪涝灾害的多发期,而明...
古帅王尚义牛俊杰
关键词:洪涝灾害明清以来
1644—1949年陕北地区旱灾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通过对1644—1949年间陕北地区自然灾害史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研究了该区域旱灾的等级、发生频率、分布特征、致灾原因等。经统计,该区共发生旱灾131次,发生频率为2.34 a/次。旱灾阶段性明显:1644—1743年间以轻度旱灾为主,灾害频率较低;1744—1823年间中度旱灾增加,轻度中度旱灾交替发生,旱灾频次提高;1824—1949年间,灾害频次大幅增加,大旱灾和特大旱灾频繁发生,灾情持续时间延长,呈现频次逐渐增加、等级逐渐升高的趋势。从发生季节看,夏季是旱灾发生的主要季节,次为春季和秋季。从地域分布上看,旱灾的发生频率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特征。该区旱灾的发生与气候波动有直接关系,降水量减少是诱发该区大旱灾和特大旱灾的主要原因,而降水分配不均则是轻度和中度旱灾的主要原因,过度的农业开发则加剧了旱灾的危害程度。
张宪功徐雪强古帅王尚义牛俊杰
关键词:旱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