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郁
作品数: 274被引量:1039H指数:14
  • 所属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所在地区:安徽省 合肥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级星火计划

相关作者

魏建忠
作品数:266被引量:1,166H指数:15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沙门氏菌 血清型 沙门菌 猪圆环病毒2型 副猪嗜血杆菌
孙裴
作品数:276被引量:732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研究主题:沙门氏菌 血清型 猪圆环病毒2型 耐药性 小鼠
王桂军
作品数:235被引量:905H指数:15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原核表达 PCR 病毒 流行病学 沙门菌
刘雪兰
作品数:81被引量:171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猪链球菌 血清型 动物医学 LAMP MHC
何长生
作品数:109被引量:419H指数:11
供职机构: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免疫抗体 免疫效果 流行病学 血清学 免疫
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筛选与禽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1相互作用的蛋白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筛选与禽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1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表达禽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1,经Ni2+柱亲和层析纯化,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捕获BHK-21细胞裂解液中与M1相互作用的细胞蛋白,并进行质谱分析。结果:获得了纯度在85%以上的基质蛋白M1,并利用此蛋白捕获到宿主细胞肌球蛋白重链6。结论:肌球蛋白重链6与禽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1可能存在体外相互作用。
张吉贵杨志新许龙朱恒奇李郁周晓巍黄培堂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猪圆环病毒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李郁魏建忠殷宗俊孙裴谢倩李吕木张联合蔡志祥高亚飞檀华蓉
“猪圆环病毒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为安徽省科技厅“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08010302155),属于农业科学技术领域。该项目以有效防控猪圆环病毒病(PCVD)为目标,利用分子流行病学、现代微生物学、现代免疫学、分子...
关键词: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病疾病防治灭活疫苗
安徽省猪伪狂犬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主要毒力基因分子特征被引量:11
2020年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自2011年底以来,PRV发生了变异,传统的PRV弱毒疫苗已不能对PRV变异株提供完全保护,这给我国PR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解安徽省PRV流行特征及其主要毒力基因遗传变异情况。利用PCR技术、细胞接种试验、电子显微镜观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兔体接种试验等方法,对安徽省临诊病例中疑似PRV感染的病猪进行病原检测及PRV分离鉴定,并通过设计6对特异性引物对PRV分离株主要毒力基因(gE、gI、TK、gB、gC、gD)进行克隆及测序分析。2016—2018年安徽省临诊病例中共分离鉴定15株PRV;PRV分离株主要毒力基因序列均与2011年后国内PRV变异株同源性较高;与2011年前国内PRV经典株序列比对,PRV分离株gE、gB、gC及gD基因存在多个位点的一致性替换、插入或缺失,且gE、gC基因多位点突变位于其重要的抗原表位区。本研究分离的15株PRV均为变异株,变异株已成为安徽省主要的流行毒株。15株PRV分离株的gI、TK基因序列较为保守,而gE、gC蛋白抗原表位区域氨基酸的突变可能导致其毒力及抗原性发生改变。部分PRV分离株与邻近地区PRV序列同源性均为100%,可能与频繁跨省调运生猪、跨区引种等原因有关。
袁献宇杨龙斌何赞赞毛天骄何长生占松鹤孙裴魏建忠李郁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毒毒力基因
猪链球菌2型制苗用菌株的筛选被引量:9
2020年
为筛选出致病力强、抗原性优良、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2,SS2)制苗用菌株。以6株临床分离SS2强毒株为受试菌株(编号为HF1、XC1、HF2、HF3、BZ1、BB1),通过改良寇氏法测定菌株半数致死量(LD 50),利用ELISA检测新西兰大白兔和昆明鼠血清的抗体效价测定反应原性,昆明鼠及斑马鱼免疫攻毒试验测定免疫原性,同时连续传代培养受试菌株,检测第10代、20代和30代菌株的半数致死量(LD 50)、血清抗体效价和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BB1、BZ1、XC1、HF1、HF2和HF3对昆明鼠的LD 50分别为3.72×10^9、3.31×10^8、1.58×10^9、1.00×10^9、5.01×10^8和3.24×10^8 CFU·mL^-1;对斑马鱼的LD 50分别为3.31×10^3、0.93×10^2、6.03×10^3、3.39×10^4、0.62×10^2和2.34×10^3 CFU·mL^-1。ELISA抗体效价测定和免疫攻毒试验结果显示,HF2、HF3和BZ1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均优于HF1、XC1、BB1。HF2、HF3、BZ1在第10代均出现致病力减弱,其中BZ1传至20代、30代时仍呈现下降趋势,而HF2和HF3则趋于稳定。灭活全菌体HF2、HF3的血清抗体效价均由第10代1∶51200下降至第30代的1∶12800,而BZ1则由1∶12800下降至1∶6400。HF2、HF3、BZ1对昆明鼠和斑马鱼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100%~80%、80%~60%、80%~40%和66.7%~60%、80%~60%、60%~53.3%。结果表明,HF2和HF3具备毒力强、抗原性好、遗传稳定的特性,可作为SS2制苗用菌株。
陈章吴华健毛天骄韩业芹孙裴魏建忠李东风李郁
关键词:猪链球菌2型抗原性稳定性
2016—2017年安徽地区猪群主要疫病病原检测分析(续完)
2018年
2016年董雅琴等调查我国猪群的PCV2、PRV、PRRSV、CSFV、PEDV、HPS、E.rhuslop8thiae的阳性感染率分别为13.66%、11.81%、24.69%、6.7%、38.45%、13.02%、5.59%。
陈宏达张乃嘉储霞飞李郁
关键词:猪群病原疫病PRRSVPCV2CSFV
猪2型链球菌安徽分离株的毒力基因、溶血性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了解猪2型链球菌(S.suis 2)安徽分离株的毒力基因分布特征以及溶血性和耐药性。方法对19株S.suis 2安徽分离株,采用PCR方法检测cps2J、mrp、epf、sly4种毒力基因,PA法和micro-ELISA法检测溶血类型和溶血价,K-B法检测对2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11株毒力基因型为cps2J+/mrp+/epf+/sly+,占总菌株的57.9%,为毒力优势基因型;19株均呈α或β溶血,溶血价为1∶4~1∶128;对利福平、头孢他啶、氟苯尼考、头孢唑啉的敏感率较高,平均为84.2%,对强力霉素、四环素、杆菌肽和磺胺异恶唑的耐药率较高,平均为82.9%,且对该4种抗生素的多重耐药率为63.2%。结论安徽猪群中流行的S.suis 2毒力基因的分布特征与国内相似,与国外存在一定差异,CPS、MRP、EPF和SLY是重要的毒力因子;S.suis 2的溶血类型与其SLY有关,但sly基因的不完整性并不一定改变S.suis 2的溶血性;S.suis 2安徽分离株的多重耐药性严重,耐药谱与其他地区存在一定差异。
焦安心许大文赵洪武程谦郑浩马建华魏建忠孙裴李郁
关键词:猪2型链球菌安徽分离株毒力基因溶血性耐药性
猪链球菌三价灭活苗的制备及对小鼠免疫效果的评价被引量:3
2022年
为制备猪链球菌(SS)三价灭活苗并评价其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利用筛选出的3株SS菌株(代号/血清型分别为HF2/SS2、BB15-4/SS3、HBgu18-4/SS4)作为疫苗株,甲醛为灭活剂、ISA 201VG矿物油为佐剂制备灭活前分别为1.0×10^(9)cfu/mL、2.0×10^(9)cfu/mL、4.0×10^(9)cfu/mL 3种活菌浓度的SS三价灭活苗,分别命名为V-a、V-b和V-c。以昆明鼠为实验动物模型,将V-a、V-b、V-c、商用疫苗均以0.2 mL/只的剂量采取颈背部皮下多点注射的方式依次免疫A~D组小鼠后进行以下免疫效果评价:采集首免后14 d与二免后7 d的小鼠血清,每组3只,通过间接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效价;以血清杀菌试验检测血清中功能性抗体水平。血清中IgG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在各个免疫阶段,A~D组小鼠的IgG抗体含量始终保持相同水平且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二免后7 d,A~D组小鼠的IgG抗体水平显著上升,抗体效价均为1:12800;血清杀菌试验结果显示,二免后7 d,A~D组均能诱导小鼠血清中功能性抗体水平持续升高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高度杀菌活性。利用噻唑蓝溴化四唑溶液(MTT)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SI);采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含量(IL-4、IL-10、IFN-γ、TNF-β、MCP-1);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4^(+)与CD8^(+)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结果显示,二免后7 d,A~D组均能刺激小鼠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SI及CD4^(+)与CD8^(+)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比持续上升且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二免7 d后,均以BZ1、BB15-4和HBgu18-4菌株攻毒各免疫组和攻毒对照组小鼠,阴性对照组接种等体积灭菌生理盐水,每组15只,观察7 d,计算小鼠死亡率;在小鼠攻毒3 d、7 d后,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攻毒菌株在小鼠体内的定植情况;并于攻毒7 d后取各组小鼠的肺、肝、脾、肾脏制作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各组织病理变化。�
崔丽荣王嘉珍李亮何长生邢刚刘雪兰孙裴魏建忠李郁
关键词:猪链球菌免疫效果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基因重组真核质粒构建及其表达被引量:2
2017年
为探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N基因编码的蛋白对PEDV感染早期诊断的作用,根据PEDV CV777株N基因全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扩增N基因,定向插入到pPM-CHis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PM-C-His-N,将重组质粒肌肉注射昆明系小鼠,以检测其在小鼠体内的表达水平;将pPM-C-His-N转染至Vero细胞,分别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对N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检测N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成功表达,免疫小鼠血清中抗体的效价为1∶51 200,Western-blot结果显示,免疫血清能与重组N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说明实验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PM-C-His-N,且在Vero细胞内检测到了绿色荧光,为PEDV诊断方法的建立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李好磊李叶珍赵顾崔腾飞徐前明魏建忠李郁孙裴
关键词:PEDVN蛋白表达质粒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传染病。自1936年被证实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以来,在世界各地已分离出100多株IBV,有30多种...
何长生魏建忠王桂军朱启运李郁
文献传递
副猪嗜血杆菌转铁结合蛋白A基因的分段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本研究旨在获得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转铁结合蛋白A基因(tbpA)的表达产物(TbpA),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分析鉴定。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HPS的TbpA抗原表位,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HPS(SH0165株)tbpA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3对引物,用PCR从安徽省HPS分离株(LJ3)tbpA中分段扩增出tbpA1、tbpA2和tbpA3,并连接到pET-32a(+)载体上,经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鉴定和测序确认,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活性;通过小鼠免疫攻毒保护试验和血清杀菌力试验,鉴定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以及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的能力。结果表明,从HPS(LJ3)tbpA中扩增出与预期设计的1 140、897、666bp大小相符的3个片段(tbpA1、tbpA2、tbpA3),扩增产物连接载体得到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实现表达,获得大小为62、54、44ku的目的蛋白(rTbpA1、rTbpA2、rTbpA3),均能与HPS阳性血清反应。rTbpA1与甲醛灭活菌体对小鼠免疫攻毒的保护率分别为20%和40%,但rTbpA1引起小鼠平均死亡时间显著延迟,兔抗rTbpA1与兔抗HPS(LJ3)血清具有同样显著的杀菌活性。结果显示,成功表达的rTbpA1、rTbpA2、rTbpA3均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其中rTbpA1更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以及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的能力,可望成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疫苗和血清学检测的候选成分。
辛伟李郁黄晓慧魏建忠
关键词:副猪嗜血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