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华军
-

-

- 所属机构: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 所在地区:浙江省 杭州市
- 研究方向:政治法律
-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
相关作者
- 朱华燕

- 作品数:3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与法学院
- 研究主题:不良情绪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服刑人员 性别差异 未成年子女
- 苏丽亚

- 作品数:23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张家港市云盘小学
- 研究主题:网络 列宁 文化建设 监狱 宪法
- 某重刑犯监狱心理咨询的困境
- 2008年
- 本文通过服刑人员、民警和监狱三个方面来看现阶段某重型犯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咨询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些困境。一是服刑人员在心理咨询过程的自我保护意识过强、对心理咨询的一些误解,导致真正有心理问题的服刑人员不敢主动寻求帮助,哪怕主动救助效果也不好。二是民警对心理学知识掌握不足、对服刑人员考核的影响和不愿暴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心理咨询的开展和效果。三是监狱监管安全意识过强、场所的限制等因素对服刑人员心理咨询产生了诸多限制。
- 朱华军
- 关键词:服刑人员自我保护意识
- 重刑犯监狱男性服刑人员自卑心理分析
- 2012年
- 家庭贫困和残缺、父母不当的养育方式引发了自卑。学业失败、过早进入社会加速自卑的演变。犯罪生涯促使服刑人员形成“坏人”的隐性自我意识,逐渐放弃与亲友的交流,变得孤独、绝望和自卑。经历逮捕、审判、投送监狱后,在现实意义上形成“坏人”和罪犯的显性自我意识。监狱在自由、性和话语权等方面的剥夺,加上服刑人员家庭和社会功能的缺位,以及出狱后希望的缺乏,都加重了他们自我的无能和去势。
- 朱华军
- 关键词:自卑感剥夺去势
- 印象、价位和(监狱)人格——交流与心理发展
- 2014年
- 印象、价位和(监狱)人格的背后,隐含着交流与发展。它们随个体与对象交流多寡的不同而停留在不同的位上,形成非常具体、特定和一一对应的心理关系。它们是个体与对象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中所形成的感觉、模式、范式、脚本、定势和习惯等。若缺乏交流,这种心理关系轻则停、滞,重则被损害和破坏,甚至被其他心理关系替代和覆盖。在短期内,这种心理关系具有稳定性,有自我保护功能。
- 朱华军苏丽亚
- 关键词:价位监狱人格
- 女性劳教人员信件调查研究
- 2010年
- 信件是女性劳教人员与外界信息和情感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是民警了解女性劳教人员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调查发现,女性劳教人员对信件收发的满意度不高;情感寄托以笔友、朋友为主,亲情相对淡漠,重利;写信的心情随写信对象变化而变化,收信均以高兴情绪为主。
- 朱华军
- 关键词:情感表达信息获得
- 浙江某重刑犯监狱新入监服刑人员适应性调查报告被引量:1
- 2009年
- 重刑犯监狱新入监服刑人员刚入监的情绪以孤独、悲观绝望和恐惧害怕为主,愤怒和不满虽最低却不容忽视。经入监教育,通过自我调整、民警关心教育和亲情支持,多数服刑人员能适应监狱。此时,情绪转为对自己的悔恨和对亲人强烈的内疚,为失去自由而感到痛苦。孤独压抑,悲观绝望的情绪则始终伴随他们。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规划多年的服刑生涯。亲人状况是其最担心的问题,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联系上家人,信件是首选方式。此时也是入监教育的最佳时机。对此,管理者需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
- 朱华军
- 关键词:孤独内疚愤怒
- 犯罪心理中的时间知觉
- 2012年
- 时间知觉反映了个体的希望,希望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是明确的,也是事与愿违的。它反映了个体当时的情绪及其强烈程度,情绪影响了时间知觉的扭曲程度,希望决定了放大或缩小的扭曲方向,时间知觉快的事情容易上瘾。它反映了个体注意力的集中和转移。它反映了人格特点。时间知觉是了解自我和他人的切入点,时间知觉还可以辨真伪,也是自我反省的一个指标。
- 朱华军
- 关键词:时间知觉情绪注意力
- 重刑犯监狱服刑人员改造的“温度”与“深度”——情感和批判性自我反省视角下的服刑人员改造工作被引量:1
- 2009年
- 对服刑人员的情感注入和我们如何面对批判性自我反省时凸显出的自身阴暗面这两个问题是监狱改造所面临的无法逾越的鸿沟。对服刑人员的情感注入有利于感化服刑人员,批判性自我反省并接纳我们内心的阴暗面能激起积极向上的动力,产生宽容、理解和温暖。改造服刑人员,不是要去除和压抑他们身上的阴暗面,而是要接纳,并注入情感、理解和宽恕,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美好,并用这些情感和温暖去控制他们的行为,与内心的阴影抗争,从而表现出良好的一面。
- 朱华军
- 关键词:情感注入压抑宽恕
- 浙江宁波某县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生存状况实地调查研究
- 2008年
- 通过实地走访服刑人员的家庭,调查其未成年子女的生存状况,发现多数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家庭经济条件差,承受的社会压力大。这样的环境影响了他们的入际交流范围以及应对环境的方式,独立意识强、希望自己尽快成长、渴望亲情是他们应对压力的共同点,但也存在很大的性别差异,女性趋向压抑内化,而近半数男性趋向于采用诸如打架、说谎等具有攻击性的应对方式。同时对他们的教育、干预措施堪忧。这样的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自我意识。
- 朱华军
- 关键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干预措施
- 长刑期新入监男犯心理危机干预
- 新入监的罪犯在身心两个方面都受到巨大影响,他们失去了自由,随之而来失去的是一些基本需要的满足、情感支持,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负性的情绪情感:罪责感、内疚感、挫折感、敌对情绪等等,加上一些干警处理的方式方法不合理、罪犯对判决感...
- 朱华军
-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
- 文献传递
- 极端犯罪行为的源起和演变
- 2015年
- 极端犯罪行为背后,是个体难以言说的痛苦,以及对痛苦长期不当的应对;是一个自我怜悯和对他人、社会的渴求逐渐减少,而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愤怒攻击逐渐加剧的过程;最终形成一个卑微、脆弱而绝望的自我,里面充满着屈辱、怨恨、愤怒。极端犯罪行为的个体他不能承受生活之痛,无法承受生命之重,进而寻求有意无意地自我毁灭。他一生积聚的情感,借助于情感的放大作用、个体的脆弱与绝望,瞬间爆发,因此,极端犯罪行为才会有如此的力量、扭曲、残忍、非理性,以至于令人费解、痛恨。对犯罪者来说,不越界,生活是痛苦的,而越界,则更痛苦。
- 朱华军
- 关键词:绝望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