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洪强
-

-

- 所属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 所在地区:河南省 郑州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刘宗华

- 作品数:122被引量:715H指数:14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玉米 自交系 玉米杂交种 玉米籽粒 选育
- 胡彦民

- 作品数:108被引量:701H指数:16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玉米 愈伤组织 QTL分析 玉米幼胚 玉米杂交种
- 季良越

- 作品数:41被引量:354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玉米 姊妹系 愈伤组织 玉米幼胚 基因型
- 汤继华

- 作品数:236被引量:911H指数:17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玉米 编码蛋白 分子标记 玉米籽粒 调控基因
- 陈伟程

- 作品数:49被引量:376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玉米 姊妹系 选育 玉米杂交种 雄性不育
- 玉米姊妹系的选育与利用被引量:6
- 1992年
- 对同一基本株自交产生的姊妹系及其姊妹种以及由此组配的普通单交和改良单交的若干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姊妹种应从早代(S_2或S_3)分离产生,利用S_2代姊妹种制种可以大幅度提高制种产量,主要是行粒数和穗粒重两因素的明显优势所致。改良单交性状的整齐度和产量可以保持与普通单交基本一致。
- 刘宗华陈伟程罗福和陈绍江季良越胡彦民季洪强
- 关键词:玉米姊妹系选育
- 利用种子醇溶蛋白选育玉米姊妹系和姊妹种的研究被引量:3
- 2004年
- 不同分离世代产生的姊妹系配制的早晚代姊妹种在农艺性状、产量和种子蛋白图谱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大多数早代姊妹种种子蛋白谱带具有双亲的互补带,并表现出较强的优势,晚代姊妹种的种子蛋白图谱基本上与亲本相同,优势不及早代姊妹种明显。
- 汤继华谢惠玲陈伟程刘宗华胡彦民季洪强何革命何新
- 关键词:种子醇溶蛋白玉米姊妹系姊妹种选育农艺性状
- 玉米Bt转基因植株抗虫性鉴定研究初报被引量:13
- 1999年
- 经室内喂虫和田间接种,鉴定了 Mo17 ,478 等4 个常用自交系及其与91 - 1 - 8 杂交的抗虫转基因杂种 F1 的抗虫性结果表明,不同转基因材料之间以及同一转基因材料的不同单株间抗虫性差异很大,有少量植株表现高度抗性,个别植株几乎没有抗性外源 Bt 毒蛋白基因在不同遗传背景中的表现不尽相同,在抗性较差的 Mo17 背景中。
- 刘宗华苏海玲汤继华季洪强田贵军赵武英何革命
- 关键词:玉米抗虫性
- 玉米S_2代姊妹种间遗传潜力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对来自85433一个基本株的姊妹系组配的4个S_2代姊妹种的增产潜力及配合力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_2代姊妹种间增产潜力存在明显差异,其增产幅度为14.76%~83.08%。扩大了早代姊妹系间遗传变异的选择范围,可进一步发挥姊妹种高产制种的优势潜力。4个S_2代姊妹种与对应姊妹系各自和彼此之间的产量配合力效应一致。
- 刘宗华陈伟程罗福和季良越汤继华胡彦民黄西林季洪强李大良
- 关键词:玉米姊妹系配合力杂种二代
- 回交二代玉米转Bt基因材料抗虫性鉴定研究被引量:9
- 2000年
- 采用室内喂虫和田间接卵两种方法对4个玉米回交二代转基因材料进行了抗虫性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转基因材料的抗虫性不同 ;同一材料的不同单株间的抗虫性各异 ,有的表现高抗性 ,有的几乎没有抗性 ;正反双向回交的结果 ,其抗虫性存在显著差异 ,外源Bt基因通过雌配子的传递率显著高于通过雄配子的传递率。因此 。
- 刘宗华胡彦民汤继华付俊黄西林季洪强田贵军
- 关键词:玉米转基因BT毒蛋白基因抗虫性回交转育
- 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分析被引量:26
- 2006年
- 目的分析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杂种优势的利用模式。方法利用玉米基因组的143对SSR引物,从中筛选出均匀覆盖玉米染色体组的95对多态性引物,对河南省主要审(认)定品种的亲本及少数其它自交系进行PCR扩增,用UPGMA法对自交系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对河南省审定品种及部分外引品种在1981~2003年的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河南省审(认)定品种的主要自交系可分为Reid、温热、四平头、旅大红骨、Lancaster和综合种选系6个类群,与系谱分析基本吻合;(2)河南省玉米生产上利用的杂优模式主要有12种,其中Reid×唐四平头、Lan.×旅大红骨两种主要模式的应用面积分别为26.47%和20.62%,约占河南省玉米累计推广面积的47%;Reid×旅大红骨占9.41%;而温热×其它(综合种选系或Reid等)占9.07%,是一种新的杂种优势模式。结论20多年来,河南玉米生产上利用的12种杂优模式中,Reid×唐四平头和Lan.×旅大红骨是两种最主要的模式,应用面积约占1/2。
- 刘宗华汤继华王庆东胡彦民季洪强陈伟程
-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分子标记杂优类群杂优模式
- 玉米植株抗倒伏性状的遗传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以2个茎秆强度不同的自交系82-3和W 1为基础材料,通过杂交与自交,对双亲、F1及F2等不同群体株高、穗位高、茎秆强度等植株性状进行田间调查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双亲及其杂交后代各性状差异明显,与W 1相比,亲本82-3表现株矮、穗位低,但根系差,茎秆强度也低;杂种F1除穗位节的节间强度表现负向杂种优势外,其它性状均表现正向杂种优势,尤其次生根层数超亲优势率达50%,而F2代各性状明显衰退;在所调查的性状中,不同世代变异性各异,F1表现高度一致,而F2分离严重,部分性状出现超亲分离,同一世代不同性状之间以株高变异性最小,其次是地上第3节间强度;株高、穗位高和地上第3节间强度的遗传力均在75%以上,而叶绿素含量最低,小于17%.
- 季洪强常纪苹付志远丁冬谭晓军汤欣欣刘宗华
- 关键词:玉米植株性状茎秆强度遗传力
- 玉米幼胚高培养力基因型的筛选被引量:12
- 2004年
- 以132个玉米基因型的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基因型对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的影响及基因型、分化培养基成分和液体培养基振荡处理对愈伤组织再生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郑22×昌7-2、综3×HiⅡA、97-7×郑22等24个基因型产生了容易再生植株的Ⅱ型愈伤组织,其中仅有郑22×昌7-2、综3×HiⅡA、97-7×郑22等11个基因型再生出了植株;郑22×昌7-2、综3×HiⅡA和97-7×郑22这三种基因型再生苗率较高,是较为合适的幼胚培养材料;分化培养基成分对再生苗率有明显影响;液体培养基振荡处理有利于植株再生。
- 胡彦民汤继华刘宗华季洪强史红丽季良越
- 关键词:玉米幼胚愈伤组织植株再生
- 玉米籽粒赖氨酸含量的遗传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用5个不同基础群体的15个自选系作母本,5个不同优势群的测验系作父本,采用NCII交配设计配成75个杂交组合,经1年2点田间试验,用近红外光谱仪测定了亲本及其杂交种F1和F2籽粒的赖氨酸含量,并用三倍体种子胚乳-细胞质-母体效应模型对赖氨酸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籽粒赖氨酸含量除受种子、母体效应和细胞质3套遗传体系共同控制之外,还不同程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主效应方差VG(VG=VA+VD+VC+VAm+VDm)占总遗传方差(VG+VGE)的76.3%,其中,种子效应方差(VA+VD)、细胞质效应方差(VC)和母体效应方差(VAm+VDm)分别占24.6%、19.7%和55.7%;赖氨酸含量以母体遗传力为主(h2m=40.98%),其次为种子遗传力(h2o=17.86%),而细胞质遗传力较低(h2c=14.29%)。同时发现籽粒赖氨酸含量与产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r=-0.027)。因此,在高赖氨酸育种中,必须重视高值亲本尤其是母本的选择以及不同优势类群间的广泛组配,从变异广泛的基础材料中对赖氨酸含量和籽粒产量同时进行选择和改良是可能的。
- 汤继华季洪强刘义宝张君谭晓军胡彦民刘宗华
- 关键词:玉米赖氨酸
- 优质高产大穗型玉米杂交种豫单101的选育
- 2005年
- 以自选系L17为母本,8085为父本杂交育成了优质、高产、多抗、大穗型玉米杂交种豫单101。2年省区试该品种平均产量8 542.50 kg/hm2,比对照增产11.7%,籽粒粗蛋白含量11.78%,粗脂肪3.81%,粗淀粉71.46%,赖氨酸0.33%,容重762 g/L。属高蛋白优质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
- 刘宗华汤继华陈伟程胡彦民季洪强谭晓军
- 关键词:玉米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