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书谦
作品数: 142被引量:557H指数:12
  • 所属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 所在地区:重庆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钟白玉
作品数:478被引量:1,622H指数:20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皮肤 毛乳头细胞 毛囊 细胞培养 白念珠菌
叶庆佾
作品数:354被引量:1,247H指数:1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毛囊 天疱疮 皮肤 毛乳头细胞 尖锐湿疣
伍津津
作品数:332被引量:1,192H指数:1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研究主题:毛乳头细胞 毛囊 组织工程皮肤 壳多糖 人工皮肤
郝飞
作品数:919被引量:3,688H指数:26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荨麻疹 丙型肝炎病毒 毛乳头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 特应性皮炎
刘荣卿
作品数:163被引量:1,083H指数:1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毛囊 毛乳头细胞 细胞培养 成纤维细胞 天疱疮
梅毒螺旋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
1993年
梅毒的诊断主要是依据接触史、临床各期相应表现和血清学试验,病理学检查通常依据病变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和血管周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浸润。在病变组织中查病原体,主要常用镀银染色法。本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ⅡF染色法)
唐书谦叶庆佾钟白玉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免疫荧光法血清诊断
刚果红染色法检查梅毒螺旋体被引量:3
2003年
唐书谦叶庆佾孙仁山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镀银染色刚果红染色
ABC-ELISA检测白色念珠菌芽管特异性抗原的临床研究
1996年
本文制备了白色念珠菌芽管特异性抗体,采用ABC-ELISA法对系统性念珠菌病临床患者血清中的相应抗原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为92.9%,检测的最低敏感浓度约为15—15.6ng/ml,在对照组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均未测出芽管特异性抗原。作者认为此检测方法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谢卫红廖元兴叶庆佾王鲁唐书谦
关键词:ABC-ELISA白色念珠菌
外周血嗜碱粒细胞磁珠分选法分选及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磁珠分选法(MACS)负性筛选方法获得高纯度嗜碱粒细胞用于速发型过敏反应的研究。方法以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细胞。用活性抗体标记的免疫磁珠进行MACS分选,用激光共聚焦方法鉴定嗜碱粒细胞活性。结果 Ficoll密度离心后,获得嗜碱粒细胞的纯度为(12.6±3.87)%,MACS纯化后,其纯度可提高到(95.6±3.96)%,细胞活性为(98.6%±0.83)%。激光共聚焦证实,纯化后的嗜碱粒细胞活化后CD63表达增强,细胞功能完整。结论用MACS负性筛选方法可获得高纯度的嗜碱粒细胞,细胞功能完整,可用于速发型过敏反应的研究。
孙仁山隋建峰冉新泽唐书谦杨涛杨宏珍李凤
关键词:嗜碱粒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在亚急性湿疹和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湿疹和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CysLTR1和CysLTR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10例亚急性湿疹和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ysLTR1 和CysLTR2的表达,...
钟华钟白玉唐书谦郝飞
文献传递
白念珠菌芽管法药敏试验新方法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通过药物对白念珠菌芽管抑制试验方法 ,建立一个对白念珠菌快速药敏试验的新方法。方法 在白念珠菌血清芽管试验方法的基础上 ,将一定浓度的药物与血清混合 ,再接种一定菌量的菌液 ,置 3 7℃温箱孵育 2~ 3h(不超过 3h)观察白念芽管生长情况 ,最终评估该药对白念芽管的抑制程度。结果 共用 5种药物 ,其中黄连、姜黄、桂皮 3种为常用中药 ,均对白念菌芽管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另 2种为常用广谱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 (ECZ)和二性霉素B。实验证明黄连抑制芽管的最低抑菌浓度 (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 ,MIC)为 12 5 μg/ml;姜黄抑制芽管的MIC为 62 .5μg/ml;桂皮抑制芽管的MIC为 5 0 0 μg/ml;二性霉素B抑制芽管的MIC为 5 μg/ml ;ECZ 2mg/ml仍有芽管生长 ,其生长程度、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结论 本实验方法作为对白念珠菌药敏试验的一个新方法探讨 ,虽然所试药物的抑菌作用MIC浓度与以往的报道相似 ,但该药敏试验方法简单、快速 ,并有利于临床即时粗筛白念珠菌抗菌药物 。
唐书谦廖军钟白玉叶庆佾
关键词:白念珠菌药敏试验黄连伊曲康唑
长波紫外线对小鼠朗格汉斯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研究体外长波紫外线 (UVA)对小鼠表皮朗格汉斯细胞 (LC)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 观察不同剂量的UVA对BALB/c小鼠表皮LC存活率、膜相关抗原 (Ia、B7 1、B7 2、CD40 )的表达及其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结果 生理剂量的UVA (<80kJ/m2 )照射 ,对LC的存活率影响不明显 ,却能增加LC膜抗原的表达 ,促进其抗原提呈功能。超生理剂量的UVA则反之。结论 生理与非生理剂量的UVA对LC会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这可能是UVA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分子基础。
尹锐刁庆春石永诚唐书谦
关键词:长波紫外线小鼠朗格汉斯细胞生物学活性免疫学抗原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实验诊断报告
报告1例31岁女性患者。经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真菌培养鉴定,确诊为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主要介绍了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实验诊断方法,研究该菌的培养、鉴定特点。发现马尔尼菲青霉菌早期培养菌落比较典型,晚期...
唐书谦钟白玉李芹阶
文献传递
尖锐湿疣AgNORs染色研究
1993年
本文应用胶银染色法研究40例尖锐湿疣、15例脂溢性疣和11例寻常疣的病变,并以11例正常皮肤作对照,观察AgNORs的数目、形态、大小和分布。经统计学处理,尖锐湿疣与脂溢性疣、寻常疣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脂溢性疣和寻常疣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作者认为:AgNORs的差异对此类疾病的鉴别、分类和诊断有一定意义。
唐书谦叶庆佾钟白玉刘荣卿
关键词:尖锐湿疣AGNOR染色
毛乳头细胞与毛发上皮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探讨人毛乳头细胞和毛发上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了解毛发生长周期的调控,寻找体内外毛囊重建的途径。方法人毛乳头细胞和毛发上皮细胞分室和共同培养于 DMEM培养基中,在不同时相计数两种细胞,并观察细胞的生长方式。结果毛乳头细胞和毛发上皮细胞的生长能相互促进,毛发上皮细胞能诱导培养的毛乳头细胞形成毛乳头样结构。结论毛囊真-表皮间的作用是双向的,它们共同控制着毛囊的生长和发育。
程波伍津津刘荣卿麦跃钟白玉唐书谦
关键词:毛囊细胞培养毛乳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