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宗海
作品数: 95被引量:162H指数:8
  •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朱光武
作品数:225被引量:32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空间环境 单粒子效应 太阳质子事件 探测器 中性原子
王世金
作品数:275被引量:866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空间环境 探测器 航天器 太阳质子事件 高能质子
都亨
作品数:49被引量:8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空间环境 单粒子效应 航天器 空间环境探测 SJ-5卫星
林云龙
作品数:55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单粒子效应 SJ-5卫星 有效载荷 单粒子 试验结果
蔡金荣
作品数:52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单粒子效应 SJ-5卫星 有效载荷 试验结果 实践五号卫星
极光粒子沉降研究:谱形式及其在极区大气中的传输被引量:6
1999年
分析了近年来南极地区极光沉降粒子的卫星、火箭、地面观测和研究结果,分别给出了极光椭圆区、极盖区、南大西洋异常区和极尖/极隙区粒子沉降的形式来源和特点。并根据磁尾研究的新进展,提出极光粒子沉降谱存在另外两种形式谱:(1)κ分布谱;(2)κ分布加上一个或多个脉冲谱,这两种谱来源于磁尾中性片区(绝热区非绝热区)。南极不同的区域,极光粒子有不同的沉降特点。这些沉降对极区电离层产生极大的影响。根据带电粒子在磁化大气中运动的FokkerPlank 方程,利用带电粒子在大气中传输的电离理论,导出极光粒子谱在极区大气中传播的解析表达式,对各种极光粒子谱在极区中的演化规律加以分析。
宗秋刚付绥燕濮祖荫叶宗海余彬
关键词:极光粒子
“风云一号”(B)星对内辐射带质子的观测结果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介绍“风云一号”(B)星上的“宇宙线成份监测器”于1990年11月19至24日对内辐射带质子的观测结果。通过对这些结果的分析,本文获得了4—23 MeV能量范围内辐射带质子垂直强度在磁坐标内的分布特征。同时,本文还给出了100°E子午面内质子垂直强度的分布。分析表明,所得结果与辐射带理论一致。
陈贵福叶宗海朱光武沈思忠粱金宝黄红锦
关键词:辐射带质子卫星太阳观测
1988年日地大事件四次联测期间宇宙线强度变化(英文)
1989年
本文利用空间中心的NM—64—18型超中子堆和ACK—1型大游离室的资料,分析研究1988年四次联测宇宙线强度变化特性。 第四次联测(12月17日—25日)中,15日有个持续时间为2小时另8分的1B级耀斑,相应在17日有一个1.5%的宇宙线强度下降。12月16日有一个持续时间为3小时另4分的1B级耀班,引起18日的宇宙线强度下降达4%。两个都是1B级耀斑,且位置都在N26,引起的宇宙线强度下降相差这么大,是因为后者的持续时间比前大得多,且更靠近日面中心。这和以前的结果一致:即发生在日面中心区域的耀斑引起的宇宙线强度下降为最大。12月18日爆发的耀班尽管光学等级是3B,但它引起的宇宙线强度下降在20日仅达2.5%,远不如16日耀斑所引起的宇宙线强度下降效应。这是因为它的持续时间只有54分钟,且位置又在S31W40。以前已发现,耀斑有南北不对称和东西不对称性。上述18日的耀斑尽管它的光学等级是3B,但引起的宇宙线强度下降还是远小于16日的耀斑。17日和19日两个1B耀斑,也说明耀斑的南北不对称性,前一个位于S15W35,后一个在N24W27,经度相差不大,前者在南半球后者在北半球,所以后者使宇宙线有一个1.5%的下降,而前者几乎无影响。在其他三次联测中,只有两个1B级耀斑,且持续时间最多只有20分钟,所以看不出它们对宇宙线强度变化有任?
薛顺生叶宗海
关键词:宇宙线强度日面大事件MERIDIAN
实践五号高能粒子环境探测结果
本文介绍“实践五号”卫星上的高能质子重离子探测器、高能电子探测器和辐射剂量仪对高能粒子环境的探测结果。
师立勤王世金叶宗海朱光武古士芬梁金宝深思忠翟应应张薇李宏黄红锦
关键词:辐射带
文献传递
低高度内辐射带高能质子空间分布位形的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利用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式(IGRF模式)分析了1970—2000年低高度南大西洋负磁异常区位形的漂移与变化,给出了几个高度异常区中心位置磁场强度的变化和位置的变化。利用带电粒子的运动学方程,简要分析了低高度辐射带高能粒子的运动,得出在低高度,磁场是决定辐射带高能粒子空间强度与分布的决定性因素。低高度辐射带空间分布位形的变化特征应该与低高度南大西洋负磁异常区的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低高度南大西洋负磁异常区的特征可以作为低高度辐射带空间分布位形的一个初步判据。
乐贵明叶宗海
关键词:内辐射带高能质子磁场强度南大西洋
高能电子探测器
一种高能电子探测器,包括分为三路的由半导体传感器、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脉冲成形部分、主放大器部分、脉冲幅度分析器部分和D/A转换器部分,并在主放大器部分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一噪音检测部分。电路各部分内多采用了直流耦合的方式,...
朱光武梁金宝叶宗海王世金翟应应张微黄红锦沈思忠孙越强
文献传递
单粒子实验的束流均匀度测量系统
束流均匀度测量系统是单粒子效应地面模拟装置的一个组成部分,该系统采用先进的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测量束流的均匀度.其显著的特点是外部电子学线路简单,能量分辨高,具有非常好的位置分辨率.本文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和达到的性能指标.
侯明东刘杰张庆祥甄红楼王志光李保权金运范朱智勇陈晓曦刘昌龙孙友梅唐玉华叶宗海朱光武林云龙蔡金荣王世金都亨
文献传递
FY-2卫星的高能带电粒子监测结果
1997年6月17日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成功定点于东经105°的地球同步轨道。该星搭载有用于高能粒子环境及太阳质子事件监测的空间粒子探测器。本文主要介绍该探测器监测到的高能带电粒子长期、中期及短期的通量变化,特别介绍了地磁宁...
王世金朱光武叶宗海梁金宝黄红锦沈思忠翟应应张微孙越强王裘伦
文献传递
实践五号高能粒子环境探测结果
本文主要介绍了'实践五号'卫星上的高能质子重离子探测器、高能电子探测器和辐射剂量仪对高能粒子环境的探测结果.
师立勤王世金叶宗海朱光武古士芬梁金宝深思忠翟应应张薇李宏黄红锦
关键词:辐射带探测卫星环境探测
文献传递
空间高能带电粒子对微电子器件的影响及空间飞行实验验证
本文简要介绍空间的高能带电粒子环境及其对航天器上使用的微电子器件产生的影响,包括辐射剂量损伤效应、单粒子效应;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在“实践四号”卫星上探测到的微电子器件产生的单粒子效应,包括单粒子翻转和单粒子锁定事件;在“...
叶宗海都亨朱光武蔡金荣王世金林云龙师立勤
关键词:空间环境单粒子效应航天器故障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