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车生
作品数: 123被引量:1358H指数:18
  •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夏军
作品数:734被引量:11,282H指数:57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水资源 水循环 水文模型 水文
宁理科
作品数:35被引量:16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气候 气候变化 气候模式 土壤 水资源
胡实
作品数:42被引量:605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红壤坡地 时空变化特征 植被 水量平衡
王会肖
作品数:104被引量:1,458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水分利用效率 水足迹 农业节水 关中灌区 再生水
蔡雄飞
作品数:269被引量:824H指数:13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重金属 土壤侵蚀 下白垩统 坡耕地 地层
陆相盆地不可忽略作用相分析被引量:1
1999年
蔡雄飞李长安顾延生占车生
关键词:陆相盆地沉积相形成环境
地下水开采对海河流域水循环过程影响的模拟被引量:8
2016年
利用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DTVGM)的产流机制改进CLM3.5(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3.5)的水文过程参数化,同时嵌入地下水开采对流域水循环影响的模块,并考虑经济社会用水,建立能够描述流域自然-人文过程的大尺度陆地水循环模型(CLM-DTVGM)。以地下水开采严重的海河流域为研究区,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建立的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集作为大气强迫驱动,针对海河流域1980年-2010年的水循环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地下水开采活动对流域水循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开采活动引起海河流域地表径流和土壤湿度整体有所减少,蒸散发则呈增加趋势,且各水循环要素空间分异较大。
姜姗姗占车生王会肖富可荣王飞宇
关键词:海河流域陆面过程地下水开采水循环
一个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以民和盆地朱家台组为例被引量:3
2000年
本文论述了民和盆地朱家台组辫状河三角洲的主要沉积特征 ,及其与扇三角洲的异同点进行了重点讨论。对正确识别两类粗粒三角洲沉积 ,对盆地演化的研究及其储集性具有重要意义。
蔡雄飞李长安占车生
关键词: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
中澳水资源管理比较及启示(英文)被引量:9
2009年
澳大利亚和中国都面临水资源管理的巨大挑战,本文比较了中澳两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异同点。主要结论是:①除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外,中澳两国的水资源状况基本类似,两国的年均降雨量比较接近,降雨和径流都具较高的时空变异性;农用灌溉是主要的水利用方式,占年抽取水量的70%;两国都过度开发地表水和地下水,已经导致环境退化;②两国在管理制度和举措中却存在很大差别,相对而言,澳大利亚水管理体制简单可行,其通过伙伴关系建立的流域管理局在水资源综合管理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相反,中国有一个复杂的水管理系统,以自上而下的体系设置和跨部门协调为主;在灌溉水管理和流域管理中,澳大利亚已经把重点放在系统化的方法上,应用工程、技术、经济和体制方面的综合措施,相比之下,中国尽管制定了一些经济和体制方面的改革规划,但更重视工程和技术措施。这种水资源管理重点的差异,影响了两国在未来几年内水资源研究的重点,澳大利亚研究优先为政策和管理,而中国则重视技术开发和工程建设;③中国可以从澳大利亚的经验中受益的是系统化的水资源管理理念,包括:用系统化的思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流域一体化的水资源管理以及加强科研和政策管理间的联系;两国也面临着一些共同挑战,包括气候变化、提高水的生产效率的同时恢复农业生态系统、以及理解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关系。
尉永平John Langford夏军占车生柳文华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研究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网络)和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发展被引量:18
2020年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立80年来,十分重视野外台站(网络)和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研究所建立了4个野外观测研究网络,引领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建设与发展;成立了2个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1个中国科学院数据中心,1个数据出版系统并于2016年加入了世界数据系统;拥有2个国家级野外观测研究站,1个中国科学院野外研究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野外观测研究平台和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本文回顾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中国物候观测网和禹城站、拉萨站、千烟洲站以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生态科学数据中心、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和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的发展历程。地理资源所台站(网络)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引领了中国野外观测研究事业的发展,支撑了地理学、生态学等重要科学成果产出,科技支撑能力和示范能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华北平原、青藏高原以及南方山地丘陵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地球系统科学、野外台站、资源环境等学科和领域最大的科学数据汇聚中心,数据共享服务成效显著,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在未来发展中,地理资源所将充分发挥野外台站(网络)综合中心作用,强化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物候等观测研究网络的能力建设,稳步提升野外观测研究站条件保障能力和科学数据中心的数据汇聚能力、分析挖掘能力以及共享服务能力,持续推动和引领中国科学数据的共享,在科学研究和支撑国家需求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廖小罕封志明高星孙鸿烈孙九林于贵瑞戴尔阜占车生马泽清于秀波何洪林杨雅萍刘荣高戴君虎刘闯刘闯
关键词:数据中心
基于DEM的数字流域特征提取研究进展被引量:80
2013年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地表形态高程属性的数字化表达,利用流域DEM数据构建数字水系模型并提取流域水文特征,是分布式水文过程模拟的重要基础。DEM中闭合洼地和平坦区域的处理、流向的确定以及DEM分辨率的大小都直接影响着流域水系特征提取的质量与效率。针对当前基于DEM提取河网与流域特征的诸多问题,阐述了DEM数据提取流域水系特征的原理,回顾了数字水系模型与流域特征提取方法,评述了洼地和平地的处理方法及水流方向的确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当前基于不同DEM数据类型的提取方法研究,探讨了DEM尺度和分辨率对提取流域特征的影响,总结了平缓区域数字水系和河网提取的研究进展。
宋晓猛张建云占车生刘九夫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流域河网提取
基于时变增益模型和PT-JPL耦合的流域水循环模拟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变增益模型和PT‑JPL耦合的流域水循环模拟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收集研究区内水文、气象以及遥感数据;数据前处理;耦合分布式时变增益模型(DTVGM)与PT‑JPL模型;对构建的耦合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及...
邹磊李肖杨夏军占车生
基于Oracle数据库的空间信息元数据管理系统被引量:11
2004年
结合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NFGIS)元数据标准(草案),介绍了空间数据的元数据管理以及相应的 Oracle数据库设计和建立。并以宁波市地理信息系统为例,说明其空间信息元数据管理系统的建立流程和构架,获得成功的应用。研究表明,通过空间信息元数据管理系统的建立,实现元数据快速高效管理,最大程度满足了社会各行业用户对空间地理数据的需求。
王敬群占车生刘宝林刘相超
关键词:元数据空间信息ORACLE
一种度偶氮水位制备蒸散发测定装置
本发明涉及氮水测定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度偶氮水位制备蒸散发测定装置,包括测定设备、安装块、基板、插柱、推拉杆、连接杆、第一弹簧、限位块、活动块、第二弹簧、辅助块和第三弹簧,所述测定设备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
宁理科占车生
文献传递
渭河流域近50年来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被引量:33
2012年
基于渭河流域1958—2008年的主要气象数据,采用Mann-Kendall和R/S方法,对渭河流域降水和气温2个要素的时间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Mann-Kendall法对其突变点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渭河流域年均气温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其中春季、秋季、冬季的上升趋势非常显著;在空间上则表现为中游地区气温最高;从整个流域Hurst指数分析看,未来渭河流域年平均气温仍将持续升高,但变异程度不显著.2)渭河流域的年降水量在时间上呈现出一定的减少趋势,其中春季和秋季降水显著减少,冬季降水量增加;在空间上表现为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加;从Hurst指数看,渭河流域的降雨序列处于弱变异状态,未来的降水变异不显著.3)对渭河流域近50a的气温和降水进行突变分析,大部分站点气温突变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显著变暖,与突变前相比较有明显差异;降水量突变点较多,每个年代都有不同程度上的突变,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尤为显著.
占车生乔晨徐宗学金惠淑
关键词:渭河流域气候变化MANN-KENDALL法HURST指数